每年到了给车续保的时候,很多人看着那张几千块的保费单子,心里都会咯噔一下,感觉这钱花得有点心疼。
特别是前段时间车险改革,说是要降价,结果不少车主的保费不降反升,更是让人心里犯嘀咕。
现在修车的费用也是水涨船高,随便进个修理厂,说换个车门可能就要报价八千,车身上有点刮痕,重新喷个漆也得上千块。
面对这种情况,车险这东西,到底应该怎么买才最合理,才能既有保障又不花冤枉钱,成了每个有车一族都要琢磨的问题。
最近网上流传着一种说法,说是从保险公司内部传出来的,建议私家车主其实只需要买足额的第三方责任险就完全够用了,至于那个占保费大头的车辆损失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车损险,完全是没必要买的,甚至有人说这是在交“智商税”。
这种说法听起来相当颠覆我们以往的认知,毕竟大多数人买车险,都是听销售的建议,把交强险、三者险、车损险这些主险都买齐了才觉得踏实。
那么,这个所谓的“内部消息”到底靠不靠谱,我们真的可以省下车损险这笔钱吗?
这事儿咱们得好好分析分析。
首先,我们得明白为什么会有人提出“只买三者险就够了”的观点。
支持这种说法的人,理由通常有这么几条。
第一,他们认为车损险的性价比不高。
你看一下自己的保单就会发现,车损险是有个赔付额度的,这个额度并不是你当初买车花了多少钱,而是保险公司根据你车子的使用年限和磨损情况,经过折旧之后评估出来的一个价值。
比如你二十万买的新车,开了三四年,在保险公司眼里可能就只值十万出头了。
这就意味着,哪怕你的车发生最严重的事故,完全报废了,你最多也就能从保险公司那拿到十万出头的赔偿,和你当初买车的钱差远了。
花着逐年上涨的保费,保的却是一个不断缩水的价值,这笔账算起来确实让人觉得有点亏。
第二,对于一些小磕小碰,很多车主即便买了车损险,也往往会选择自己掏钱修理。
这是因为出险次数会直接影响到来年保费的折扣。
可能你这次报保险省了几百块的修理费,但第二年续保时,保费可能就要上涨一千多块,得不偿失。
久而久之,车损险就成了一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存在,买了吧,小事故不敢用,大事故又怕碰不上,感觉钱白花了。
而且,从保险行业的角度看,车损险的赔付率一直很高,也就是说保险公司在这个险种上赚的利润并不多,所以有些业务员在推销时,会更倾向于引导客户购买一些利润空间更大的附加险,比如驾乘意外险之类的。
听完这些理由,好像不买车损险确实挺有道理的。
但是,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必须买的险种——第三方责任险。
这个险种的重要性,可以说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它的作用不是赔你自己的车,而是赔你开车时给第三方造成的损失,包括对方车辆的维修费、人员的医疗费等等。
你自己的车撞坏了,你可以选择修,也可以选择不修,这是你自己的事。
但如果你把别人的车撞了,特别是撞了那种价值上百万的豪车,那维修费可能就是个天文数字。
现在马路上的豪车越来越多,有时候轻轻一碰,对方一个车灯或者一个保险杠的维修费,就可能抵得上一辆普通家用车的价格了。
如果没有三者险,这笔巨额的费用就得你自己承担,很可能一次小小的事故,就足以让一个普通家庭陷入经济困境。
所以说,三者险买的不是对车的保障,而是对你个人和家庭财产的保障,它是一个财务上的安全网。
花几百或者一千多块钱,买一个几百万的保障额度,这笔投资绝对是划算的。
而且这里有个细节,两百万额度的三者险和三百万额度的三者险,保费可能就差几十块钱,所以大家在购买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把额度买高一些,尤其是在大城市,路况复杂,豪车也多,三百万的额度都只能算是标配。
那么,问题又绕回来了,既然三者险如此重要,车损险又看似性价比不高,我们是不是真的可以就只买“交强险+高额三者险”这个组合呢?
在几年前,对于一些老旧的、本身价值不高的车来说,这么选择或许问题不大。
但放在今天,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我们还抱着老观念,可能会吃大亏。
最大的变化来自于汽车制造技术的进步。
现在的汽车越来越精密,也越来越“娇贵”。
比如,现在很多新能源汽车为了减轻车身重量、提高安全性,采用了一种叫做“一体化压铸”的技术。
简单来说,就是把原来由很多个小零件焊接起来的车身部分,现在用一个巨大的模具一次性压铸成一个整体。
这样做的好处是车身更坚固了,但缺点也同样明显,那就是维修成本急剧上升。
过去车子被追尾,可能就是换个后保险杠,再做个钣金喷漆,几千块钱就能搞定。
现在用了这种技术的车,如果后车身受损,哪怕只是一个角落的碰撞,都很可能需要把整个后半部分车身总成全部换掉,维修费用动辄五六万甚至十几万。
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没有车损险,一次看似不大的事故,就足以让你之前省下的所有保费都加倍吐出来。
此外,现在车上的高科技配置也越来越多,比如各种雷达、摄像头、传感器,它们通常都安装在车辆的保险杠、后视镜、挡风玻璃这些容易在碰撞中受损的位置。
这些精密电子元件的价格都非常昂贵,一个不起眼的毫米波雷达可能就要好几千,一个带辅助驾驶功能的前挡风玻璃更换起来也要上万块。
这些潜在的维修成本,都让不买车损险的风险变得越来越高。
有数据统计,在那些选择不购买车损险的车主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几年内至少会经历一次自费维修,平均花费甚至超过了他们好几年的车损险保费。
所以,关于车险到底该怎么买,其实并没有一个可以适用于所有人的标准答案。
它更像是一个需要我们根据自身情况来做的“风险评估题”。
对于新手司机和刚买的新车来说,由于驾驶经验不足,出险概率相对较高,而且新车价值高,任何损伤都会让人心疼,所以最稳妥的选择就是买全险,也就是“交强险+高额三者险+车损险”,最好再附加上一个不计免赔险,这样可以在出险时最大程度地减少自己的损失,买个安心。
对于那些开了好几年车的老司机,如果车辆价值依然比较高,或者是一些维修成本昂贵的品牌和新能源车,继续购买车损险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为你永远无法预料意外什么时候会发生。
而对于那些车龄很长、本身残值已经非常低的老旧车辆,比如一辆只值一两万块钱的代步车,每年花一千多块去买车损险,从经济上来看确实不太划算。
这种情况下,车主可以考虑只保留交强险和高额三者险,把省下来的钱当作自己的修车基金,小磕小碰自己处理,这样也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