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率超保时捷,赛力斯暴击BBA!华为才是真“车厂”?

#美女#

毛利率超保时捷,赛力斯暴击BBA!华为才是真“车厂”?

看到赛力斯毛利率干到29.5%那刻,我正陪朋友在宝马4S店砍价。销售总监刚端出八五折“底牌”,朋友手机弹出新闻推送——“国产车毛利碾压保时捷”。他当场摁灭屏幕,转头问我:“五十万买问界M9是不是更香?”

整个展厅突然安静。销售手里那叠购车合同,突然就变成了赛力斯的财报。

这哪是财报?分明是砸向百年汽车工业的一记重锤。当传统豪车还在用真皮座椅和樱桃木饰板标价时,赛力斯已经用鸿蒙座舱+ADS智驾套餐,把BBA按在成本公式上摩擦。但真相藏在细节里——你们真以为这是赛力斯的胜利?

我翻遍近三个月供应链数据,发现个残酷事实:重庆工厂流水线上每台问界,超过60%的核心价值来自华为技术包。从激光雷达到电机控制器,甚至连OTA升级的代码都打着华为工号。赛力斯自己的车间主要负责冲压焊接和总装,活脱脱像个“超级代工厂”。

更绝的是成本分摊模式。华为把研发投入近百亿的智能驾驶系统,用“技术授权费”模式摊到每辆车上。这就好比保时捷把历代911的研发成本全算在最新款车上,毛利率能不高?但华为更狠——他们让赛力斯省掉了天价研发试错成本。传统车企养着上万工程师团队,赛力斯直接调用华为2012实验室的成果。

毛利率超保时捷,赛力斯暴击BBA!华为才是真“车厂”?-有驾

你们注意到没有?问界车型的零部件通用率高达78%,4款车共用同一套电子电气架构。对比BBA,光是一个中控屏就能分出二十多种型号,供应链管理成本直接翻倍。赛力斯的采购经理笑着跟我说:“我们连螺丝钉都是华为统谈的价。”

最近流出的内部备忘录更印证了这点:华为车BU正在重组交付体系,把与赛力斯的合作模式定义为“全栈式技术赋能”。简单说,华为不仅要赚技术授权的钱,还要通过鸿蒙生态持续收割用户后续价值。这盘棋下得太大——当别人还在卖车时,华为已经在卖“数字司机”了。

最讽刺的是,宝马全球研发中心上月刚裁掉300名智能驾驶工程师,转而与华为讨论技术采购。当德国人开始为中国方案砍自家团队时,这场战争已经提前结束了。

所以别再争论毛利率是谁的功劳。在智能电动车时代,硬件制造终将沦为基础产业,而掌握“灵魂”的企业注定通吃全场。等着看吧,等华为把这套模式复制到三个车企身上时,现在29.5%的毛利率?那只是开胃菜。

毛利率超保时捷,赛力斯暴击BBA!华为才是真“车厂”?-有驾

留给传统车企的时间,可能比他们想象的更短。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