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终于悟了:不跟你谈品牌,直接把5米2的六座堡垒干到17万

讲真,每次看到吉利这种选手出牌,我都觉得同行们的心态会集体崩一次。

银河M9这个车,最近数据挺好看,首月订单破万,累计销量超4万,甚至一度摸进了30万级高端SUV销量前三。这个新闻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背后透露出的那股子“不活了,大家一起死”的癫狂气息。

这就叫掀桌子。

什么叫掀桌子?就是当别人还在讨论蛋糕应该怎么切,哪块奶油更甜的时候,有个人直接走过来说,对不起,我不爱吃蛋糕,然后反手就把整个餐桌给点了。银河M9干的就是这个事儿,它用一个17万出头的起售价,把一台车长超过5米2,轴距超过3米的六座移动堡垒,直接砸到了所有人的脸上。

吉利终于悟了:不跟你谈品牌,直接把5米2的六座堡垒干到17万-有驾

这他妈才叫诚意!

这是一种典型的“发疯式”竞争。在如今这个车圈的黑暗森林里,已经没人跟你讲什么品牌调性,什么用户画像了。唯一的法则就是物理法则,就是我用一个你无法拒绝的价格,给你一堆你本来要加钱、加很多钱才能拥有的东西。

我作为一个中年男人,对车的需求其实特别拧巴。一方面想要点驾驶乐趣,一方面又被家庭责任牢牢锁死。六座车或者七座车,本质上不是一个消费品,它是一个“责任容器”。你买的不是车,你买的是一种妥协,一种能让你在周末装上老婆孩子、岳父岳母,并且保证他们在后排不会因为空间问题打起来的解决方案。

而银河M9的逻辑,就是把这个解决方案的成本,打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地步。5米2的车长,3米的轴距,这是什么概念?这是物理上的绝对正义。这就好比修仙小说里,别人还在比谁的法术更精妙,你直接掏出一个压缩毛巾,遇水变大,变成一艘歼星舰,直接骑在所有人脸上问,就问你服不服?

所以,你看它的配置表,你会觉得吉利的产品经理是不是刚从哪个玄幻小说片场穿越回来的。第二排两个独立的14向电动调节座椅,带按摩。这玩意儿以前是干嘛的?是给老板们坐的。现在呢?是给你家那位“老丈人专用宝座”准备的。你把他老人家往上一放,按摩一开,屏幕一亮,他瞬间就忘了你上个月答应给他买的茅台还没到货。

这就是技术的本质。技术的本质不是参数,不是实验室数据,而是它能不能解决现实世界里最狗血的问题。

再看那个智能座舱,高通8295P芯片,30英寸的6K大屏,后排还有个17.3英寸的吸顶屏。我跟你说,别信那些车评人吹的什么算力多强,交互多流畅。这些东西的核心价值只有一个,就是“电子奶嘴”。当你的孩子在后排开始上演“道诡异仙”里的剧情,开始精神污染你的时候,你只需要淡定地打开那个吸顶屏,放一集动画片,世界瞬间就清净了。

这才是智能座舱的反技术崇拜解构。它的关键不在于芯片跑分,而在于它能不能在你心态爆炸前,帮你续上那一口气。至于那个Flyme Auto 2系统,能一句话完成多个指令,听起来很酷炫。但对于家庭用户来说,最常用的指令可能是:“播放《小猪佩奇》,同时把空调开到24度,并且告诉导航去最近的麦当劳。”

吉利终于悟了:不跟你谈品牌,直接把5米2的六座堡垒干到17万-有驾

这套操作,才是当代家庭出行的“典中典”。

说到动力和续航,又是典型的“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套路。顶配版4.5秒破百,馈电油耗4.8L,综合续航1505公里。这组数据摆出来,就非常不讲道理。4.5秒的加速,对一台家用SUV来说,唯一的用途就是在红绿灯起步的时候,让你旁边那台车的司机,深刻体会到什么叫“太阳都要一个趔趄”。而1505公里的续航,本质上是一种精神马杀鸡,是为了治愈那些一年也开不了一次长途,但天天担心自己会没电的“精神续航焦虑症”患者。

是是是,我知道这个续航是在特定工况下测出来的,但能写在纸上,就是能写在纸上。它就像一个护身符,贴在那里,就能让你心安。

包括那个神盾电池,搞了什么六大魔鬼串行试验。讲真,现在的车企在宣传电池安全的时候,一个比一个狠,恨不得把电池扔到太阳上烤一圈再拿回来说你看没事。但用户真正关心的安全,其实非常民粹。那就是,我的车够不够硬?气囊够不够多?银河M9给了9个气囊,还说超过了2026年的新国标。

这就是在跟用户说人话。我不跟你讲那些虚头巴脑的技术名词,我就告诉你,我这身“金钟罩铁布衫”是最新款的,比规定动作还要多练了两套。就问你怕不怕?

所以,银河M9的成功,其实跟车本身的技术有多么颠覆性,关系不大。它真正的成功,是吉利这家车企,突然“开窍了”、“悟了”。它彻底放弃了跟别人在高维度上玩品牌玄学的游戏,而是选择降维打击。

我作为一个真的买过好几台车的人,见过太多品牌试图教育我,告诉我什么是品味,什么是格调。奔驰告诉你三叉星徽是信仰,特斯拉告诉你毛坯房是极简主义,苹果告诉你为了环保不给充电头是你的福报。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吉利终于悟了:不跟你谈品牌,直接把5米2的六座堡垒干到17万-有驾

但吉利这次不跟你玩这套。它直接把一辆移动的六座精装大平层,用一个毛坯房的价格卖给你。它不教育你,它只是在讨好你,用一种近乎粗暴的方式。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车比作压缩毛巾,好像有点侮辱毛巾了。这根本不是压缩毛巾,这是把一套完整的宜家样板间给压缩了,还附赠全套家电和一年物业费。

这种打法,同行看了也得傻。因为你没办法跟一个“疯子”讲道理。当所有人都还在遵守某种潜规则,维持着微妙的利润平衡时,吉利直接把炸弹扔进了奖池。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最终,这种极致的内卷,伤害的是同行的利润,但受益的是我们这些只想花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儿的普通人。坏了菜了,对于消费者来说,这简直是666啊。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