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钱也要把中国车企烧死,每天净赚2.2亿的现代,或许真没有吹牛

魏建军在一次汽车论坛上痛心地说:“咱们还在卖铁皮,人家早把品牌印成钞票了。 ”他指的是现代汽车那种把商标变金子的本事。 这句话戳中了中国车企的痛点,特别是在泰国街头,你总能看到满大街跑着便宜的中国车,但当地的出租车清一色挂着现代或丰田的标牌。 为啥中国车卖得那么便宜? 老外一掏腰包就挑了别人的牌子。

烧钱也要把中国车企烧死,每天净赚2.2亿的现代,或许真没有吹牛-有驾

现代确实牛气,去年全球狂销了600多万辆车,利润稳稳当当涨到120亿美元,算下来一天净赚约合2.2亿元人民币。 这不是纸上谈兵的数字,他们靠的是在欧美和东南亚这些地方的高端定位。 比如在泰国,一款现代SUV卖价能比中国同级车高出30%,老外多花点钱也愿意,因为他们觉得开现代的面子硬、质量稳。 现代工厂布点全球,从越南到巴西,成本压得透透的,劳动力省了20%的开支,供应链跟本地挂钩,省掉了大批关税运费,结果利润根基厚实得很。 亏上三年资金不断档,这种底气中国车企真缺得太远。

烧钱也要把中国车企烧死,每天净赚2.2亿的现代,或许真没有吹牛-有驾

中国车企可就没那么潇洒了。 出海的本想搞扩张,结果掉进了“低价换市场”的坑里。 中汽协最近急得跳脚发倡议书,喊大家别再打价格战了,为啥? 一家车企带头降价闹内卷,其他厂子没辙只好跟。 在俄罗斯,吉利的车型售价打八折,比在国内还便宜,单辆车挣不到2000块人民币。 比亚迪的电动车在巴西技术数据刷屏,但老外只看标签——它还是便宜的货色,卖不上价。 算账下来,整个中国汽车行业去年利润才600多亿元,补贴撑腰的伪繁荣戳破后,真实利润率压到5%以下,跟现代的差距是赤裸裸的天壤之别。

烧钱也要把中国车企烧死,每天净赚2.2亿的现代,或许真没有吹牛-有驾

利润薄得像纸片是因为品牌站不住脚。 现代玩的是“商标硬通货”,三十年时间把logo烙成金子。 在欧美,现代车挂自家标直接贵25%,人家买单看的是历史积攒的品质信用。 中国车企呢? 还在玩内卷的老套路。 吉利在国内卖车要贴沃尔沃的标才能装高大上,一换回自家牌就掉价。 比亚迪全球领先的电池技术? 老外不识货,标签印不上高端感,海外销量就吃低端饭。 魏建军自己也认账,中国车的小毛病比日系车多,贬值还快一大截,二手车没人接盘。 在泰国产能拼得火热,出租车队清一色现代丰田轮转,中国车只能填缝隙卖低价。

烧钱也要把中国车企烧死,每天净赚2.2亿的现代,或许真没有吹牛-有驾

抗风险这块现代是真强。 120亿美元现金流当护城河,工厂开遍全球成本控住18%的降幅,亏也亏得起。 反观中国车企,还在靠补贴和价格战吊着一口气。 中汽协的倡议书就泄露了行业内情——多家车企账上钱只够撑半年多。 价格战一开打,补贴的水分一戳就穿。 丰田一辆车利润顶比亚迪六倍,现代成本玩透了,中国车企还挣扎在出口模式里,依赖整车运输,多烧关税物流钱,利润更被压榨得喘不过气。

烧钱也要把中国车企烧死,每天净赚2.2亿的现代,或许真没有吹牛-有驾

品牌认知差导致中国车在海外混不熟。 现代在东南亚铺开服务体系,售后毛利高达50%,中国车企学不了,只赚15%的辛苦钱。 技术转化不了商业价值,比亚迪在泰国有工厂却不敢卖高价,怕老外不买账。 俄罗斯那波拼低价抢市场,最后发现薄利换不来忠诚度,保值率差一大截。 现代用商标就吃定了欧美高价,中国车走出去还在比性价比的老路,活得太憋屈。 魏建军的话绕回原点:先把泰国街头的出租车换回中国标,再谈什么全球竞争,眼前的问题明明白白摆着。

#新车预报站#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