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动技术的核心差异始于架构设计。比亚迪 DM-i 采用单挡 EHS 电混系统,以 “电机为主、发动机为辅” 为核心逻辑,P1 电机专注发电、P3 电机负责驱动,结构简洁且故障点少。这种设计让秦 PLUS DM-i 等车型实现了 3.8L/100km 的亏电油耗,市区行驶时电机主导的驱动模式接近纯电体验。
吉利雷神 Hi・P 则以3 挡 DHT Pro打破单挡局限,通过双行星齿轮结构实现 20km/h 低速并联驱动,比 DM-i 的 70km/h 介入门槛大幅降低。其 1.5T 发动机热效率达 44.26%,配合 97.5% 传动效率的变速箱,使银河 L7 等车型零百加速仅 6.9 秒,兼顾性能与效率。
长城 DHT 采用2 挡双电机混联架构,魏牌拿铁 DHT-PHEV 等车型以 184km 超长纯电续航立足家庭市场。升级后的 Hi4 系统更加入 P4 后桥电机,通过 iTVC 扭矩分配技术实现毫秒级四驱响应,湿滑路面通过性显著提升。
性能对决:油耗与动力的平衡艺术
油耗表现上,比亚迪 DM-i 凭借 “规避发动机短板” 的策略占据优势,秦 PLUS DM-i 亏电油耗低至 3.8L/100km,市区通勤成本堪比小型电动车。但高速亏电状态下,单挡直驱导致发动机效率下降,油耗升至 7.5L 左右。
吉利雷神 Hi・P 通过多挡位调节实现全工况优化,星越 L Hi・P 综合油耗 3.3L/100km,高速巡航时发动机维持低转速运转,亏电油耗比 DM-i 低 10%。3 挡变速箱带来的弹射起步功能,更让其动力响应优于同级别 DM-i 车型。
长城 DHT 则在续航与性能间寻求突破,Hi4 系统纯电续航覆盖 110-165km,但受四驱结构影响,第二代车型亏电油耗仍需 5.3L,高于前两者。不过其双电机驱动带来的平顺加速感,更符合家庭用户需求。
场景适配:技术落地的用户导向
比亚迪 DM-i 堪称 “城市通勤神器”,120km 纯电续航可满足多数人日常代步,配合 7992 项新能源专利构建的技术壁垒,电池安全性与可靠性经过市场长期验证。充电便利的上班族选择 DM-i,年均油费可控制在 2000 元以内。
吉利雷神 Hi・P 更适合 “全场景需求者”,3 挡 DHT 在高速超车、爬坡时的动力储备充足,FOTA 升级能力还能持续优化驾驶体验。经常跨城出行、追求驾驶乐趣的用户,其动力表现比 DM-i 更具吸引力。
长城 DHT 则精准命中 “家庭用户痛点”,超长纯电续航减少补能频次,四驱版本在雨雪天气给足安全感。尽管油耗偏高,但 184km 纯电续航覆盖多数短途场景,降低了家庭用车成本。
终极结论:没有最优只有最适配
三大技术实则是不同需求的精准回应:比亚迪 DM-i 以极致经济性定义混动入门标杆,632 项混动专利支撑的成熟体系无可替代;吉利雷神 Hi・P 用多挡精密架构打破性能瓶颈,引领技术升级方向;长城 DHT 凭场景化创新在细分市场站稳脚跟。技术强弱终需回归用车场景 —— 城市通勤选 DM-i,全路况驰骋选雷神 Hi・P,家庭多用途则看长城 DHT。这场 “神仙打架”,最终赢家是享受到技术红利的消费者。
国强家强,关注我一起探讨
https://weibo.com/u/7999872569
https://weibo.com/u/6523400187
https://weibo.com/u/7999871899
https://weibo.com/u/7999113512
https://weibo.com/u/7998862816
https://weibo.com/u/7883615509
https://weibo.com/u/7999634098
https://weibo.com/u/9103395116
https://weibo.com/u/6316379842
https://weibo.com/u/4033456936
https://weibo.com/u/6014500062
https://weibo.com/u/7999872600
https://weibo.com/u/7863316528
https://weibo.com/u/6395121075
https://weibo.com/u/7357184142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