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STARRAY EM-i澳洲首发,试水混动,服务体系同步升级

有人可能会问,吉利这次把STARRAY EM-i带到澳大利亚,这事儿有啥值得聊的?中国车企出海,不早都有了吗?可你再仔细琢磨琢磨,现在中国车,尤其是新能源车,不光是“出海”,还能在海外搅点风云,这事儿以前还真少见。而且STARRAY EM-i是混动,“既要续航,又要环保”,澳洲首发什么意思?这背后的“信号”你不得不品一品。

首先,为什么是澳大利亚?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你想想,澳大利亚这地儿,地广人稀,电车充电桩不如中国密集,但油价不便宜,环保要求又搞得蛮严,老牌欧美日系车企割据市场,消费者惯用习惯很顽固。这样的环境下,吉利不先去抢欧美大本营,也不直接扎进“内卷地狱”的东南亚,而是选了澳洲做跳板。这是一场带有策略的国际化试错。成了,吉利新能源的口碑、经验、渠道都能先铺一层,败了,损失还够可控。

很多人谈国际化,喜欢说中国制造“卷出去了”。可你真把一台车“卷”到澳洲了,卷价格,卷服务,卷技术,老外就会买吗?不是谁都能像手机那样靠低价打穿市场,毕竟车,不是频繁换的消耗品。STARRAY EM-i进军澳洲,其实背后是吉利这些年技术与服务的底气在托着。 据说吉利国际EX5在澳大利亚上市两个月就冲进纯电市场前三。这个成绩完全可以解释,为什么吉利有底气再带混动旗舰去“押宝”。人家不是冲动试水,而是“先侦查一波,看准了才上”。

再说,这次吉利带出来的可不是一台新车这么简单,顺带还把GEELY CARE+这一套“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也世界首秀了。以前咱们提中国品牌,总有人带着点偏见,“便宜货、马马虎虎、售后拉垮”,价廉质低是挡箭牌。如今你再看,连吉利都敢在海外卷服务,喊“成为全球用户信赖的出行守护者”,那得有多大自信?嘴上讲好听容易,你不懂澳洲人多挑剔。时差问题、跨洲配件、各类本地法规、保险体系……这些细节要是做不明白,你哪怕车再好,消费者一个“服务差评”,全塌房。吉利敢首发服务升级,证明人家想得很多,想做长远买卖。

还有一点值得琢磨,大家可能容易忽略,中国汽车企业走出去,到底是生意还是“形象工程”?往小里说,卖车挣钱,加码服务,抢市场份额,这些当然是现实目标。但是,当吉利公开讲要开进近二十个国家,剑指欧洲成熟及全球新兴市场,这早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赚钱问题,而是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的竞争。以前西方车企对中国汽车行业,该卡脖子的卡脖子,该技术封锁的技术封锁,吉利一上来就进波兰这种“汽车老油条”的市场,这叫不叫硬刚?

更有意思的是,“新能源双子星”这个提法。一个纯电(EX5)、一个插混(STARRAY EM-i),这摆明了是在压注未来——谁也说不准下一个十年,究竟是纯电一枝独秀,还是混动成为主流。“留一手”,这是中国车企难能可贵的实用主义。你不能只相信新能源数据漂亮,就一根筋把燃油/混动全砍了,现实当中,不同国家、不同行业、不一样用车场景,电车和插混都有各自生存空间。吉利这波组合拳,不但迎合了不同市场的需求变数,也是在试水,哪条路更适合未来的大规模国际化。这不是一锤子买卖,是摸着石头过河之后,准备翻大江大河的气派。

想想十年前,出国旅游还能见着什么“中国汽车”?顶多是廉价小面包撑场子。可现在,中国品牌杀出去不说,还讲“品牌价值”“生态服务”,甚至敢出服务标准。回头大家再对照一下,西方品牌有多少还能保持性价比与创新的双重优势?如今的中国车企,技术不是障碍,服务逐渐成色,真正剩下的,是品牌认知和文化输出的壁垒。国外消费者认不认可你,愿不愿意买单、成为实际用户,这靠时间、口碑和一系列战略耐心去磨。

我也在想,中国车企的国际化,能不能成为我们的新“国货之光”?难点其实不在于价格和技术,这些翻来覆去都讲烂了。真正的挑战,是你怎么在全球各地都能做出让人放心、省心的产品与服务,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信任”二字,看似简单,其实最难。你可以骗一次促销,骗不了全部的口碑。

所以,回到正题,吉利STARRAY EM-i这次澳洲首发,看似是新产品上市,实则背后是整个中国汽车行业突破老圈子,撕开一道不同寻常口子的信号。世界大势是你无法忽视中国新能源这个变量,能拿得出手的不只是价钱,更有创新和能力。可话说回来,中国汽车要想彻底融入国际主流,甚至去引领全球趋势,依然需要持续的自省、进步和耐心。市场养活品牌,品牌塑造文化,文化决定高度。

最后再落回来,吉利这波国际化路线图,从澳大利亚出发,向东南亚、欧洲、拉美蔓延,只能说,时势造英雄。技术做基,服务做魂,品牌做桥,才有可能真正走远。而这背后,其实考验的不只是吉利,而是整个中国制造靠什么站稳国际格局的根基。这道题,才刚刚开始。

吉利STARRAY EM-i澳洲首发,试水混动,服务体系同步升级-有驾

有时候我在想,我们是不是该习惯看到中国品牌一步步闯出去,不再感到惊奇,而要思考,我们能做的还有多少、要做到什么程度,才能让世界习惯、喜欢、甚至离不开中国造?如果说过去的“中国制造”带动了全球消费,这一轮新能源车出海,会不会带着中国自己的骄傲和智慧,闯出一个真正属于中国的汽车世界?这个答案,就像吉利的国际化征程,没人能提前剧透,但它值得我们等待。

吉利STARRAY EM-i澳洲首发,试水混动,服务体系同步升级-有驾
吉利STARRAY EM-i澳洲首发,试水混动,服务体系同步升级-有驾
吉利STARRAY EM-i澳洲首发,试水混动,服务体系同步升级-有驾
吉利STARRAY EM-i澳洲首发,试水混动,服务体系同步升级-有驾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