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有人开着特斯拉在高原上,自己吐了,车没吐。更厉害的是,车以时速100码的速度冲向山坡后,A柱竟然比特么打工人的颈椎还硬实。
高原自驾的隐藏BOSS
稻城到理塘的这段路途,景色美得好似能当作电脑桌面背景,可氧气却稀薄得能把人折腾得怀疑人生。2023年5月,有个老哥开着Model Y在这条路上上演了“闭眼驾驶”一幕,高原反应致使他成功解锁了“自动驾驶”的新奇姿势,也就是依靠车身自行寻觅撞击点 。
当地的藏族老百姓讲,每个月都能碰到好几个脸色发绿的游客蹲在马路边吸氧。有数据表明,平原地区的居民刚进藏第一天出现高原反应的概率超过一半,然而他们租来的车常常比人更早适应环境。
特斯拉的硬核物理外挂
这次车祸最神奇的场景是,车头缩成了易拉罐的样子,挡风玻璃却硬是没裂。要晓得,市面上有些车撞个自行车,就能让A柱直接报废。网友找出特斯拉的碰撞测试视频,发现这东西连侧面撞击,都能把柱子牢牢固定在原位 。
有工程师拆解过Model Y的白车身,发现它的吸能区如同俄罗斯套娃一般,一层套着一层。当车撞到山坡时,底盘与水泥墩对怼产生的冲击力,会被分散到12个不同方向,这种设计就如同武侠小说里的“乾坤大挪移” 。
气囊弹射的黄金三秒
事故视频里最让人放心的是“噗噗噗”三连响,6个气囊在0.03秒内完成充气。普通人打个喷嚏要0.5秒,这反应速度比职场偷偷摸鱼时按Ctrl+S还快。
更厉害的是远端气囊,它专门用来防止“车内互殴”。去年在美国发生了一起事故,后排乘客因为没有这个配置,直接把前排座椅踹成了90度直角。
自动逃生的科技与狠活
撞车之后,这辆Model Y做了三件事,它解锁了车门,降下了车窗,还打开了后备箱,这一系列操作那叫一个顺畅。跟它比起来,有些燃油车撞完后,车主得靠消防斧才能把自己弄出来。
最离谱的是中控自动切断电源,屏幕上的导航都没来得及切换成“医院路线”。有网友讲这跟手机死机前的垂死挣扎特别像,只是特斯拉挣扎得挺有范儿。
电动车起火魔咒失灵
这次撞击的位置距离电池组不到20厘米,然而76组电芯安稳得很。有人找出了去年慕尼黑车展的数据,特斯拉每百万辆车的起火率是燃油车的八分之一,这个数字比中彩票还难碰到。
不过先别忙着高兴,另一位车主在评论区透露,他去年在昆仑山撞车了,车没着火,可拖车费花了两万块,为啥?因为当地修理厂看到电动车标价牌就哆嗦 。
高原自驾保命指南
稻城人民医院的大夫给出建议,上高原之前得先练练闭气,要是能憋住30秒,再去考虑自驾这事。氧气瓶得备足,数量按照“每天呼吸次数÷500”来计算。
老司机们发明了一种方法叫“苹果检测法”,要是副驾放置的苹果三天都没发蔫,那就表明车内供养系统是合格的。当然了,最稳妥的法子是学视频里那位车主,直接去买一台能够自己扛撞的车。
所以问题就来了,当你因为高反而视线变得模糊的时候,你是选择相信自己开车的技术,还是选择相信车上那一堆传感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