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适比爱更重要精彩文章

最近汽车圈有个数据挺刺眼的。零跑汽车,2024年第一季度交付量创了新高,直接拿下了新势力月度销量冠军。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累计交付70万辆。这数字一丢出来,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什么情况?一个没成立几年的品牌,销量猛成这样?有人说这是新势力车企的“春天来了”,也有人觉得“太反常”,甚至怀疑是不是在用一些“非常规”手段撑数据。

的确,这个数字看起来有点离谱,尤其是零跑之前在一众新势力里并没有那么显眼。70万是什么概念?哪怕放在传统车企里,这个累计销量也能排进腰部甚至更高的档次。而新势力里,哪怕头部的理想、小鹏、蔚来也才刚过这个关口不久。再加上价格还便宜,很多车主都说零跑的车性价比太高了,甚至比不少合资品牌还划算。于是很多人开始琢磨:这家车企卖得这么便宜,销量还蹭蹭往上涨,它到底是怎么活下来的?或者说,它是真的在“活着”吗?

我们先别急着下结论。拆开这些数字,逐个捋一捋,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先看销量。这70万辆累计交付,主要集中在零跑推出的几款主力车型,比如C11、T03这些车型。T03这种小型电动车,主打的就是低价和高性价比,价格直接杀到10万以下,这在新能源车市场里特别能打。换句话说,人家就是用价格“换”销量,走的是大众化路线。再看月度交付冠军,这是最近才开始的事情,2023年零跑年销量不过是20多万辆,还是排在理想、小鹏后面的。但2024年第一季度直接起飞,3月销量登顶,抢了不少头部玩家的风头。

销量上去了,那营收和利润怎么样呢?这是个更值得琢磨的问题。便宜的车卖得多不一定等于赚得多,甚至可能是在亏着卖。公开财报显示,零跑的毛利率一直偏低,2023年一度出现负值。这意味着什么?简单来说,就是“卖一辆亏一辆”。2024年虽然具体利润数据还没出来,但从这种模式看,高销量很可能是靠“以价换量”换来的,盈利能力短期内不会有太大改观。

再看研发投入。零跑近几年在研发上的花钱速度也不低。比如它一直坚持自研芯片、三电系统,这些都是烧钱的大头。2023年的研发费用率在新势力里算中上水平,比蔚来、理想低一点,但比一些二线玩家要高不少。零跑自己解释说,这种投入是为了未来降低成本,因为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不用靠供应商来吃利润。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渠道扩张。零跑在2023年加速了线下门店的扩张,这部分开支也不小。虽然这能短期内提升品牌曝光度和渠道效率,但成本压力显而易见。再叠加新能源车本身的补贴退坡、大环境竞争加剧,零跑的账面数字确实不太好看。但这又是所有新势力品牌都面临的共性问题。

合适比爱更重要精彩文章-有驾

那么问题来了:零跑到底是在“乱烧钱”还是“抓机会”?是战略性亏损,还是已经快撑不住了?

从目前的动作看,更像是前者。零跑在用一种相对激进的方式抢占市场份额。低价策略+高销量,这是一种典型的“跑马圈地”打法,目标不是短期盈利,而是尽可能把蛋糕做大。为什么这么干?因为新能源车市场的窗口期正在收窄。早几年大家还能靠补贴和新鲜感拉销量,现在消费者更看重价格和性价比,竞争越来越卷。零跑如果不趁现在抢占市场,等到市场饱和,头部品牌把消费者教育完了,二线玩家的机会会越来越小。

这种打法确实风险很大。低毛利率意味着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很弱,一旦后续资金链跟不上,硬撑着就容易出事。但也不是完全没底气。零跑推出的几款车型都比较符合主流家庭的需求,尤其是价格亲民这一点,能吸引大量预算有限的用户。再加上它的自研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积累,等技术成本降下来,毛利率是有机会改善的。

再看同行对比。其实零跑的现状并不算特例。蔚来、理想、小鹏这些头部玩家早期也都经历过大规模亏损,甚至现在盈利能力也还在爬坡中。传统车企转型新能源的成本压力更大,比如上汽、广汽这类巨头,新能源板块的盈利能力普遍还在探索阶段。外资品牌更不用说了,特斯拉这样的顶流玩家也曾经亏了十来年才翻盘。可以说,零跑这种“以亏换量”的模式,在行业里并不罕见,只是幅度和持续时间的问题。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零跑的这组数据看着吓人,但并没那么离谱。70万累计交付、月度销量冠军,这些都是市场竞争下的正常结果。它确实在一个高风险、高投入的阶段,但这并不等于“活不下去了”。关键看后面几步棋怎么走。如果能把低价换来的用户留住,逐步改善毛利率、提升品牌溢价,零跑还是有机会在新势力里站稳脚跟的。

总结一句话:车圈里这种“看着吓人”的数字很多,拆开看没那么可怕。不用盯着表面数字纠结,更重要的是看企业下一步怎么走。新势力的游戏才刚开始,零跑的“领跑”能跑多远,还得看它能不能跑得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