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产平替到口碑崩塌,东风启辰,陷入信任危机

说起买车,咱们老百姓心里都有一杆秤,图的就是个省心、耐用、性价比高。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大概在十来年前,市面上冒出来一个叫“东风启辰”的牌子。

那时候,它的宣传口号可是响当当的,直接把自己跟大名鼎鼎的东风日产绑在了一起,打出的旗号是“日产技术的平价替代品”。

从日产平替到口碑崩塌,东风启辰,陷入信任危机-有驾

这话一说出来,很多人都心动了。

毕竟,谁不想花更少的钱,买到合资品牌的底子和技术呢?

这听起来就像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可谁能想到,短短几年过去,这个曾经头顶光环的品牌,如今在网上的名声却一落千丈,从当初人人夸赞的“经济适用男”,变成了现在很多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问题专业户”。

这就让人纳闷了,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品牌,怎么就把自己的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走到了今天这个口碑崩塌、信任危机的地步呢?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值得咱们好好说道说道。

要说启辰的出身,那确实是相当不错的。

从日产平替到口碑崩塌,东风启辰,陷入信任危机-有驾

它背后站着东风和日产这两大汽车集团,可以说是一出生就赢在了起跑线上。

它早期的发展路子也走得非常聪明,或者说,非常“取巧”。

它没有像其他自主品牌那样从零开始搞研发,而是直接走了条捷径:把日产已经淘汰或者准备换代的车型平台、发动机、变速箱这些核心技术,整个儿拿过来,然后自己设计一个外壳,换上启辰的标志,再定一个比同级别日产车便宜好几万的价格推向市场。

这个策略在当时可以说是无往不利。

比如它的第一款车启辰D50,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不就是一台换了壳子的日产老款颐达嘛。

有好事者拆开看过,车里头十几个关键的大零件,大部分都还带着日产原来的零件编号,这简直就是把“我就是日产”这几个字写在了脸上。

后来的SUV车型T70,也是直接用了日产老逍客的底盘,只是把车身拉长了一些,就对外宣称是自主研发的新车。

从日产平替到口碑崩塌,东风启辰,陷入信任危机-有驾

在那个大家还普遍迷信合资技术的年代,启辰这招确实吃到了巨大的红利,销量一度非常可观。

消费者觉得我花国产车的钱,买到了日产的“三大件”,这笔账怎么算都划算。

而启辰自己也省下了一大笔研发费用,可以说是皆大欢喜。

但问题就出在这里,这种“拿来主义”虽然轻松,却也像一种慢性毒药,让启辰渐渐丧失了自己走路的能力。

当吉利、长安、比亚迪这些国产品牌在埋头苦干,砸下重金研发自己的发动机技术、打造自己的智能系统时,启辰却还在舒舒服服地躺在日产的技术温床里,满足于消化那些过时的“剩饭”。

这就导致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时代在进步,对手在飞奔,而启辰却在原地踏步。

就拿它后来卖得还不错的D60这款车来说,它搭载的那台HR16DE发动机,竟然是日产在二十年前就已经推出的产品。

从日产平替到口碑崩塌,东风启辰,陷入信任危机-有驾

这款发动机在当年或许还不错,但放到今天,无论是动力性能还是燃油经济性,都已经被我们国产的新一代发动机远远甩在了身后。

当别的车企都在宣传自己的车加速有多快、油耗有多低的时候,启辰还在用一款“爷爷辈”的发动机来标榜自己的“成熟可靠”,这在越来越懂车的消费者看来,已经没什么说服力了。

如果说在燃油车时代,启辰靠着吃老本还能勉强维持,那么当汽车行业进入到新能源和智能化这个新赛道时,它技术上的短板就彻底暴露无遗了。

眼看着别人都在搞混动、搞纯电,启辰也着急忙慌地推出了自己的新能源车型,比如启辰大V DD-i超混动。

宣传册上写着纯电续航能达到100公里,听起来还不错。

可有媒体在北方冬天进行实际测试,结果充满电只能跑67公里,续航里程直接打了七折,缩水了将近三分之一。

这种续航“打骨折”的情况,让很多冲着它宣传去买车的车主大呼上当。

更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是,它还推出了一款氢能源版的车型,听起来科技感十足,可问题是,现在全国能加氢气的站点屈指可数,尤其是在大部分二三线城市,你让车主上哪儿给车“喂饭”去?

从日产平替到口碑崩塌,东风启辰,陷入信任危机-有驾

这车买回家,基本就成了一个不能开的昂贵摆设,实用性几乎为零。

技术跟不上就算了,在车机智能化方面,启辰还想着法子从消费者口袋里掏钱。

现在很多国产车,连几万块钱的小车都恨不得把所有功能免费给你,而启辰大V上的一些基础功能,比如远程开空调、座椅加热,竟然需要用户每年花钱订阅才能使用。

有人算了一笔账,如果想把所有付费功能都开通,三年下来要多花一万两千多块钱。

这种把消费者当“韭菜”割的做法,无疑是把本就不多的好感度一点点消耗殆尽。

一个品牌,如果技术落后了,那么至少要把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做好,这才是留住用户的最后一道防线。

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启辰在品控和售后这两个环节也出现了全面的崩盘。

从日产平替到口碑崩塌,东风启辰,陷入信任危机-有驾

只要你现在去网上的汽车投诉平台看一看,关于启辰的投诉可以说是铺天盖地,从发动机、变速箱到动力电池,这些最核心的部件都成了重灾区。

被寄予厚望的启辰大V,频繁爆出在行驶过程中突然熄火、停车后无法挂挡等严重安全隐患。

车主们心急如焚地把车开到4S店,得到的答复却往往是“检测过了,达不到国家三包法规定的退换车标准”。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我们承认你的车有毛病,但想退车或者换车,没门。

除了这些大问题,各种小毛病更是层出不穷,比如D60的减震器容易生锈、T60的发动机漏油、VX6的方向盘在转向时会卡顿跑偏等等,这些问题虽然不至于让车趴窝,但却像苍蝇一样,天天烦着车主,让用车体验变得极差。

买车的时候闹心,修车的过程更是让人崩溃。

为了压缩成本,启辰在全国范围内的售后维修网点越来越少,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

从日产平替到口碑崩塌,东风启辰,陷入信任危机-有驾

有位河北唐山的车主反映,自己买了新车要做第一次保养,结果发现最近的4S店竟然在三百公里之外的天津,做个保养跟出趟远门一样折腾。

还有贵阳的车主说,当地4S店的零件备货率极低,他的车只是撞坏了一个保险杠,结果等了一个多月配件都还没到。

面对消费者的投诉和质疑,4S店的工作人员也练就了一套标准话术,要么说是“这是通病,都这样”,要么就说“达不到索赔标准”,总之就是想尽办法敷衍了事。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甚至连东风集团内部的员工都因为启辰的质量和服务问题,在网上公开进行投诉。

连自己人碰上问题都维权困难,可想而知,我们普通消费者想要讨个说法,那得有多么费劲。

这就好比一家餐厅,连后厨的师傅都不愿意吃自己炒的菜,你还敢放心大胆地进去消费吗?

所以说,东风启辰从一个备受期待的“希望之星”,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根源就在于它对“拿来主义”的过度依赖,以及在市场变化面前的麻木和迟钝。

它错过了自主研发的黄金时期,没有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同时在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上又没能守住底线,最终只能不断消耗着早年积累下来的那点品牌信誉。

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消费者已经越来越理性,也越来越自信。

大家宁愿去选择那些技术扎实、服务周到、诚意满满的国产品牌,也不愿意再为一个只剩下合资空壳、问题缠身的品牌买单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