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再出重拳,行业震得一激灵。这次是真的要玩硬核的。听说,从2026年开始,纯电里程低于100km的插混车,居然不能享受购置税减免了。这个政策一出,市场上不少厂商的脸色都不太好看。毕竟,减免税能省一大笔,尤其对那些价格再平易近人的车来说,更是刚需。但话说回来,也倒逼大家回头看技术。
我在想,这个政策一出台,真会把很多早已底气不足的小厂和新兴品牌逼得阵脚乱了。毕竟,这种低续航插混在补贴面前还能混个脸熟,真要没有补贴,等价比就得硬碰硬了。反倒是那些早把技术卷到极限、 POSITION在高端细分的厂商,反而笑得最灿烂。就像广汽传祺,2025年10月16日推出了个豪华新能源MPV,定价30万左右,长续航。
你想,2.0T发动机加电动机的插混系统,CLTC纯电续航248公里,综合续航能冲到1200公里以上。日常通勤几乎不用加油,最多偶尔跑个长途。那次我还跟朋友说:这个续航能力,远超很多标配纯电车。朋友当时一脸懵,说:你确定?纯电才跑250公里,怎么还能跑1200公里?我也没细想过怎么衡量的,可能是油电结合的实际效率问题吧。
再说说车的内部,我刚才翻了下笔记——这个传祺向往M8宗师,内饰科技感满满。搭载了ADiGO Space 6.0超感交互智能座舱,这套系统我也见过,反应很灵敏,界面设计年轻化。还配备了DeepSoft的健康零重力座椅,带16点气泵按摩,雅马哈头枕音,反正就是追求极致的舒适感。你说,这个级别的MPV,除了长途舒适,还得安全方面过得去。
安全性嘛,标配81.7%的高强度钢车身,360°环抱式气囊矩阵,在同级里也算不错。更别提星灵安全守护体系了,这是个主动安全的科技硬核。其实我在回忆:几年前,很多人还觉得MPV就是家庭车辆,但现在都变得科技大本营。同级别里,也就那么几辆像样的辅安全配置,这辆看起来挺扎实。
不过这款车的优势还是在于续航和内在品质。对比那些名列前茅的纯电车型,比如说某几款紧凑纯电,其实在空间和舒适性上还差点火候。纯电越做越花哨,但续航一长就容易掉链子。特别是在冬天用电效率大打折扣的时候,纯电续航变得不可捉摸。而插混的模式让你没那么担心,因为你可以切换——还可以说:这车能跑那么久,这也是一种人生的稳定感。
你会不会觉得,随着政策的变化,长续航、豪华配置的新能源MPV未来反倒越来越吃香?毕竟,符合高端用车需求,不仅只依赖续航,舒适、安全都要跟上。像我有个朋友,最近开了一辆某品牌入门级插混,续航都不算长,但他说:我每天上下班50公里,基本不用加油,市区走走,哪个续航短还真没兴趣。我猜你们也这么想吧,续航不是唯一的考量。
哎,问题来了,这样的高端新能源MPV,市场真的接受吗?还是说,还是得看品牌的信任感和体验感能不能撑得住?毕竟,买车不光是买个值不值的数字,更关乎一种生活方式的折射。
这片段先按下不表,但你觉得像长续航这些硬指标,会不会成为只剩下买得起的人才能玩的游戏?
我总觉得,技术再牛,能真正打动人的,还是那点用起来得心应手的细节。汽车,要的还不是炫酷黑科技,而是能陪你走过三五万公里的伙伴。是不是?
这样的车,竞争的焦点会不会变成体验与安全兼得,而不是单纯的续航?哎,说不准,我还没想明白,反正未来总是藏着给人惊喜或失望的可能...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