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l Y降价10万,马斯克却说:新车长得像它!
极氪007标配激光雷达,特斯拉还在玩金融游戏
Model Y扛大旗,马斯克的AI豪赌谁来买单?
一边降价10万,一边造“旧款新车”!特斯拉的魔幻操作
库存积压2万台,特斯拉Model Y却涨价清仓?
7月15日起,加拿大特斯拉官网的Model Y后驱版价格突然下调2万加元(约合10.7万人民币),引发当地车主集体抗议。但降价真相远比表面更复杂:钻石黑车漆首次出现在加拿大车型(柏林工厂特有配置)、交付周期从2周延长至3个月(符合海运时间)、仅Model Y降价而美产Model 3价格不变。三个信号拼出完整逻辑链:特斯拉正将加拿大订单转向产能过剩的柏林工厂。
此次降价绝非良心发现,而是供应链压力与成本下降的双向作用。中国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碳酸锂价格从50万元/吨高点跌至27万元/吨,动力电池成本下降近30%。与此同时,特斯拉中国库存积压超2万台(上海工厂产能利用率不足80%),迫使后驱版价格下探24.99万区间。
耐人寻味的是,马斯克在二季度财报会上轻描淡写抛出一句:“即将推出的平价车型,设计上将高度接近Model Y”。这距离他2020年电池日承诺的“全新廉价平台”已过去四年。当时展示的4680电池+CTC(电芯底盘一体化)技术,号称能将成本砍半。如今却缩水成“用现有Model Y产线造新车”,技术跳票的代价转嫁给了消费者。
讽刺的是,被嘲“五年改款只换座椅”的Model Y,竟成了特斯拉的救命稻草。二季度财报显示:
涨价清库存:中国新版Model Y起价上调1.4万元,推动汽车毛利率从16.2%升至17.2%;
单车均价逆势上涨:从一季度27.45万元提高到29.39万元;
销量支柱难替代:上半年稳居中国25-35万元SUV销冠,市场份额超15%。
对比之下,曾被寄予厚望的Cybertruck表现惨淡。2023年北美预定用户超160万,最终仅交付3.68万辆,转化率不足2%。美国《汽车新闻》指出,皮卡用户更看重可靠性和维修便利性,而Cybertruck不锈钢车身事故维修成本高达传统车型3倍,彻底偏离核心市场诉求。
更严峻的问题是研发资源错配。特斯拉2023年资本支出超100亿美元,2024年二季度再增50%至37亿美元,自由现金流却从27亿美元暴跌至1.46亿美元。摩根士丹利分析师亚当·乔纳斯在7月20日报告中直言:“Robotaxi大规模落地需到2028年,现阶段投入与产出严重失衡。”
当国产车企用技术迭代倒逼行业时:
极氪007标配8295芯片+激光雷达,20.99万定价比特斯拉同配置车型低7万元;
比亚迪海豹智驾版搭载城市NOA功能杀入18万区间。
特斯拉的回应却是“五年0息,月供3060元”的金融方案。用户张先生在社交媒体吐槽:“去年买的Model Y还没用上FSD,销售已经打电话劝我置换新款了。”
本质上,这是特斯拉对产品生命周期的一次极限压榨。上海工厂生产线改造文件显示,所谓“长轴六座版Model Y”实为底盘延展100mm的改款。德州奥斯汀工厂工程师则透露,平价车型项目代号“Redwood”,本质是Model Y的钢铝混合车身简化版。
不可否认,特斯拉仍有独特的竞争底牌。其上海工厂单件压铸成本比同行低40%,充电网络覆盖全国360城(超极充站2000座),这些支撑着价格战底气。但问题在于:当Model Y既要输血AI梦想,又要对抗国产车围攻时,消费者会为这份“情怀”买单多久?
马斯克在6月股东会上重申:“Optimus机器人将创造万亿级经济价值。”然而现场展示的行走视频中,机器人关节电机发出刺耳的噪音。当投资者追问量产时间时,他含糊回应“2-3年内”。这一幕与2020年电池日何其相似——用未来技术愿景,掩盖当下产品危机。
汽车产业分析师张翔指出:“2023年特斯拉在中国新能源市场份额为6.4%,2024年上半年已跌至5.2%。”当比亚迪第8代DM-i混动系统将馈电油耗压至3升,蔚来换电站突破2500座时,特斯拉的护城河正从技术领先变为品牌信仰。
最新动向或许揭示了答案:7月24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悄然上线“电池更换计划”。Model Y车主支付4.8万元即可升级新款电池组,续航提升60公里。这套“硬件升级”策略,像极了苹果当年推出iPhone电池换新服务——在老用户身上挖掘剩余价值。
最终我们面对的是一道选择题:当新版Model Y用钻石黑车漆吸引眼球,当“全新平价车”被证实是旧平台改款,特斯拉究竟在赌一个怎样的未来? 唯一确定的是,这条用降价清库存、老车扛销量的路,已经越走越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