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新能源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啦,一汽丰田推出了一款bZ5,它定位是“纯电动中型轿跑SUV”。这款车一上市,就以12.98万元的起售价打进市场。它在本土化研发、智能化配置还有安全性能这些方面表现得都挺均衡的,感觉是想打破大家给合资品牌电动化转型贴的那些“标签”。
bZ5这款车宣传的时候主打“五维核心价值”,那它能不能在智能驾驶、座舱体验还有续航能力这些方面给咱们带来惊喜呢?接下来,咱就从实际体验这辆车出发,再结合它的核心配置,好好给它分析分析。
bZ5搭载的Toyota 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由Momenta 5.0城区辅助驾驶大模型与TSS智行安全系统联合构建,支持30余项功能,覆盖城区、高速和泊车场景。其硬件基础堪称同级“堆料天花板”:
感知硬件:33颗传感器(含128线激光雷达、5颗毫米波雷达、9个高清摄像头),配合NVIDIA Orin-X芯片(544TOPS算力),实现全场景环境感知。
功能亮点:支持城市/高速导航辅助驾驶、智能泊车(含遥控泊车、记忆泊车)、车道保持、自动变道等。实测中,系统对复杂路况的响应速度较快,例如在拥堵路段可平滑跟车,在高速匝道汇入时的决策逻辑相对成熟。
相比部分新势力车型主打的“高阶智驾”,bZ5更偏向“实用主义”,功能覆盖全面但未过度追求参数堆砌。例如,激光雷达的加入提升了雨雾天气下的行人识别能力,但系统对突发场景的应对仍需依赖驾驶员的接管意识。对于注重安全的用户而言,这种“稳扎稳打”的策略或许更令人安心。
bZ5的座舱设计延续了丰田bZ系列的“未来感”风格,但并未盲目追求极简,而是通过硬件与软件的结合,打造了兼顾科技感与实用性的交互体验:
硬件配置:15.6英寸2.5K悬浮中控屏(分辨率2560×1600)、10.25英寸液晶仪表盘、窄边框设计、电子旋钮换挡。
软件生态:基于Linux深度定制的智慧座舱系统,支持200余个第三方APP(如高德地图、美团、网易云音乐),并集成AI语音控制(响应延迟<0.5秒)、手势识别(如挥手切歌、点赞收藏)。
舒适性配置:1.44㎡全景天幕(Low-E+银离子涂层,隔绝99.98%紫外线)、JBL音响系统(10声道+重低音炮)、256色氛围灯、PM2.5+CN95空气过滤系统。
座舱的“沉浸感”是bZ5的一大亮点,尤其是中控屏的分辨率和色彩表现,在同价位车型中属于较高水准。但本土化生态的整合仍有提升空间,例如部分APP的适配流畅度略逊于安卓系统。对于习惯传统操作逻辑的用户,电子旋钮换挡的反馈感可能需要适应期。
作为一辆面向大众市场的纯电SUV,bZ5的续航和动力表现更注重“实际场景下的实用性”:
电池与续航:提供65.28kWh(550km)和73.984kWh(630km)两种磷酸铁锂电池(比亚迪弗迪提供),CLTC工况下续航覆盖日常通勤与长途需求。
动力参数:单电机前驱,峰值功率200kW,峰值扭矩330N·m,0-100km/h加速7.5秒。实测中,动力输出平顺,中后段加速力度足够应对高速超车需求。
充电效率:支持直流快充,30%-80%电量仅需27分钟,但未提及800V高压平台,冬季低温下的充电速度可能受限制。
bZ5的续航表现在同级别中处于中上水平,但需注意CLTC与真实续航的差异。例如,在空调高负荷使用或高速巡航时,630km版本的续航可能缩水至500km左右。对于城市通勤用户,550km版本已能满足多数需求;而630km版本更适合有长途出行计划的朋友。
bZ5在安全和用户体验上融入了一些“非主流”但实用的设计:
车内生物监测系统:通过毫米波雷达监测乘员状态,若检测到儿童或宠物滞留车内,10秒内触发双闪+鸣笛提醒,5分钟后自动开启空调并推送通知。
V2L外放电功能:3300W外放电功率可支持小家电使用,适合露营场景。
多层隔音玻璃+低风噪设计:实测中,高速行驶时的胎噪和风噪控制较好,但底盘滤震偏硬,过减速带时车身晃动较明显。
生物监测系统是bZ5的“加分项”,尤其对家庭用户而言,解决了儿童遗忘的安全隐患。不过,V2L功能的实际应用场景有限,更多是作为“应急电源”存在。此外,座椅材质以仿皮为主,虽触感细腻但缺乏高级感,与15万元级的价格稍显不符。
在试驾过程中,bZ5的表现可以用“均衡”来形容:
驾驶感受:方向盘调校偏轻盈,适合城市驾驶;动能回收强度可调,但默认模式下刹车踏板的线性感略有不足。
空间体验:2880mm轴距带来宽敞的后排腿部空间,但溜背造型导致头部空间略显局促(180cm乘客实测头顶余量约1指)。
智能化操作:车机系统流畅度较高,但部分功能(如导航路径规划)仍需依赖手机互联。
bZ5的定位很清晰——它既不是“性能怪兽”,也不是“科技狂魔”,而是一台注重安全、舒适与实用性的合资纯电SUV。对于追求稳定性和性价比的用户,它的配置和价格具有吸引力;但对于追求极致智能化或运动化的用户,可能会感到“中庸”。
2025款丰田bZ5的上市,标志着合资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本土化探索进入深水区。通过整合比亚迪的电池技术、Momenta的智驾系统以及丰田的制造体系,bZ5在价格、配置和安全层面形成了差异化优势。然而,在智能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仅靠“均衡”已不足以脱颖而出。未来,丰田能否在软件生态和用户服务上持续发力,将是bZ5能否站稳脚跟的关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