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到上海1200公里只加一次油?这台挂着奇瑞标的6座车,正在让开惯理想L9的车主开始算账

北京到上海1200公里只加一次油?这台挂着奇瑞标的6座车,正在让开惯理想L9的车主开始算账

上个月京沪高速服务区,我看见一台风云T11停在充电桩旁边,车主没充电,在那儿吃泡面。我好奇问了句,他说从北京出发,现在还剩半箱油,表显还能跑600多公里。我当时就愣了——这年头增程车,高速不是最费油的吗?他笑了笑说,这车增程器发电效率能到3.3度电每升油,算下来百公里也就5升多点。

我绕着车转了两圈。5米长的车身,2米95的轴距,看着就是标准的家用6座SUV。但这哥们告诉我,满油满电跑1400公里不是吹的,他这一路从北京到上海,就在河北加了一次油。

增程这条路,奇瑞走得有点不一样

北京到上海1200公里只加一次油?这台挂着奇瑞标的6座车,正在让开惯理想L9的车主开始算账-有驾

玩增程的品牌不少,理想、问界、深蓝都在做。但风云T11那套鲲鹏混动系统,全是奇瑞自己搞的——发动机、电机、变速箱、电控,一个外采的零件都没有。1.5T混动专用机,热效率做到44.5%。这数字搁在两年前,大概只有本田和丰田敢这么说。

3挡DHT变速箱是个狠角色。单挡DHT跑高速,电机转速拉到头,电耗蹭蹭往上窜。有了3个挡位,120公里巡航的时候,发动机可以直接驱动车轮,电机在旁边帮衬着。电耗能降下来,油耗自然也就上不去了。

那台1.5T增程器也做了文章。米勒循环加上13:1的压缩比,41%的热效率虽然比不上主驱动机,但发电这事儿它干得挺利索。关键是启动逻辑——电量低于15%、车速低于80才会启动,高速上会自动切到高效区间。开过增程车的都知道,最烦发动机突然嗡嗡响,这台车在这方面做得挺克制。

第二排那两张椅子,老丈人坐完不想下车

北京到上海1200公里只加一次油?这台挂着奇瑞标的6座车,正在让开惯理想L9的车主开始算账-有驾

6座车的精髓在第二排。风云T11那两个独立座椅,腿托能伸缩,靠背能放平,加热通风按摩全给你。“零重力模式”听着玄乎,其实就是让你躺成113度夹角——据说这是NASA研究出来最舒服的姿势。

我一个朋友春节开这车回老家,他爸坐第二排,从北京到河南600多公里,下车腰杆挺得笔直。以前开7座SUV,老人坐四五个小时,下车得扶着门缓半天。座椅骨架用的航空铝合金,轻了15%,支撑反而更好了。

第三排也不是应付事儿。坐垫高度380毫米,腿部空间850,一米七几的成年人坐进去,膝盖不用顶着前排椅背。周末带一家老小出门,不用为谁坐第三排吵架了。放倒第三排,后备厢能平出来1800升,铺个气垫,两口子睡进去绰绰有余。

北京到上海1200公里只加一次油?这台挂着奇瑞标的6座车,正在让开惯理想L9的车主开始算账-有驾

芜湖那条产线,把缝隙精度卡到0.1毫米

风云T11产自芜湖超级工厂。这工厂投了200个亿,全自动焊接线,AI质检,四门缝隙能控制在0.5毫米以内。车身关键焊点精度正负0.1毫米——要知道,行业平均水平是正负0.3。

我见过这条产线的介绍视频。黑灯生产,机械臂在那儿自己干活,焊点位置分毫不差。总装线132个自动检测工位,整车淋雨15分钟,路试模拟台架能复现100种烂路。下线的车,360项功能全检一遍才能出厂。

北京到上海1200公里只加一次油?这台挂着奇瑞标的6座车,正在让开惯理想L9的车主开始算账-有驾

涂装用的水性漆加纳米陶瓷涂层,抗紫外线能力提升了3倍。北方的车主懂,夏天暴晒,车漆氧化褪色是个大问题。这套涂层能撑几年,还得时间验证。

静音这块,数据有点意思

全车52处声学包,前挡和前门都是双层夹胶玻璃,发动机舱吸音棉厚度30毫米。实测60公里匀速,车内噪音56.3分贝;120公里也就64.1分贝。理想L9在同样速度下是65.2分贝。

高配车型还有ANC主动降噪。麦克风采集路噪和风噪,反向声波抵消掉。重点压制80到200赫兹的低频噪音——这个频段最让人烦,听着闷,坐久了头疼。

北京到上海1200公里只加一次油?这台挂着奇瑞标的6座车,正在让开惯理想L9的车主开始算账-有驾

增程器介入时的平顺性也下了功夫。发动机启动转速压在1800转以下,噪音增幅不到3分贝。大部分乘客可能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烧油了。这种无缝切换,才是增程车该有的感觉。

智能热管理,零下30度也能快充

这车的热管理系统用了八通阀加双循环。电池、电驱、座舱三套回路能互相耦合。冬天零下20度,电驱的余热能给电池预热,快充速度能提升50%。

北京到上海1200公里只加一次油?这台挂着奇瑞标的6座车,正在让开惯理想L9的车主开始算账-有驾

座舱制热用热泵加PTC双模式。零下10度的环境里,10分钟出风口温度就能到45度,能耗比纯PTC降了40%。电池温控精度正负1度,保证8年下来容量衰减不超过15%。

漠河零下35度冷启动测试,一次成功。空调制热30分钟,续航只掉8公里。竞品平均要掉15公里。北方的车主可能会在意这个。

那些看不见的配置,藏着用户的投票结果

北京到上海1200公里只加一次油?这台挂着奇瑞标的6座车,正在让开惯理想L9的车主开始算账-有驾

风云T11开发的时候,奇瑞搞了个共创社区,收集了20万用户的建议。最后落地了12项配置——低配车型也用仿皮座椅,第三排加了USB-C接口,全系标配电动尾门。

有个细节,粉丝要求保留物理空调按键。现在这些按键在屏幕下方,开车时不用盯着屏幕戳来戳去。车机里预装了“风云社区”APP,用户反馈BUG,工程师48小时内回复。

这种玩法,让预售首日订单破了8000台。

最后说两句

北京到上海1200公里只加一次油?这台挂着奇瑞标的6座车,正在让开惯理想L9的车主开始算账-有驾

风云T11这车,技术层面拉得挺满——自研混动、全铝底盘、CDC悬挂、智能热管理。但车这东西,还得看使用场景。家里有老人小孩,经常跑长途,对空间和舒适性要求高,它或许能排进备选名单。

PPT上的数据和方向盘握在手里的感觉,有时候是两回事。至于这套系统能不能经得起时间考验,还得等市场给答案。不过从技术路线上看,奇瑞这次确实没走寻常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