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劳斯莱斯拍出高价,买家抢得热闹,背后体现身份焦虑

什么是价值?是东西本身的好坏,还是有人愿意为它买单的价格?这个问题,在看到西宁市一辆老劳斯莱斯被拍出175万高价这事儿的时候,又一次砸在了我的脑袋上。我忍不住想问:“这玩意儿到底凭什么?”

这是2013年的老车,你要说是劳斯莱斯幻影,倒也限制条件少点,毕竟那是身价更高的王者。可是这次拍的是古斯特,十二年车龄,理论上该是跌价靠地板的年纪了。可就是这么一辆车,司法拍卖间里起拍价一百零三万,最后拍出了一百七十五万。拍卖现场21个人抢,70次加价,这热闹程度,堪比楼市疯上一轮。

你说这辆劳斯莱斯有什么亮点,其实也不多:行驶仅两万八公里,平均一年才三千出头。有朋友说,车况好的老豪车还值钱。可你真把它买回去,是开着满世界转还是供在家里看?车龄十二年,再牛也不如新车来的“安全可靠”,要说装门面,开出去也底气不足啊。

老劳斯莱斯拍出高价,买家抢得热闹,背后体现身份焦虑-有驾

那为啥这么多人抢?这是原本只拍车,不含车牌,车牌再靓也不能带走。这拍卖出来的不仅仅是一辆车,还是一种身份,甚至说是一种社交符号。在中国社会里,“劳斯莱斯”这四个字可不仅仅等于四个轮子、一个发动机。它代表一个圈层,一个层级,一个你朋友圈里的能装能见人、外面跟人聊车都能找点优越感的小旗帜。

想一想,假如你在城市里开一辆十二年的宝马,可能没多少人看的。可你要是开一辆劳斯莱斯,就算是老古董,也能吸引一堆目光。你进出场合,它就是你的“名片”,比身上的西装靓丽多了。这样说起来,这一百万多点,其实买的不止是一个大铁壳子,还是别人对你的尊重和认同。但这种价值,到底能持续多久?

你看这场拍卖,21个人报名,70次加价。这说明什么?说明,买车的不是为了代步,也不是因为喜欢开,而是为了“拥有一个故事”。买家里,很多估计自己不是第一次拍豪车,未必真想开出去兜风,他要的是和别人不一样的生活方式。这才是“二手豪车”市场最魔幻的地方——有些人花几十万买台新车嫌没面子,非要花一百七十来万买个老劳斯莱斯,为的是拍完之后,发个朋友圈,喝酒桌上吹吹牛,说自己是“劳斯莱斯的主人”。

我不由得再想,豪车的意义到底是不是在马达和轮子之上?这是中国特有的“身份经济”。过去是讲房子、讲户口、讲手表,现在又来卷车子。有位专家说:豪车是一种无声的自我证明。名牌包、限量鞋,都是公开的“标签”。但劳斯莱斯比这些标签还猛——它不仅证明你有钱,还证明你有权、有人脉,有资源、有胆量。毕竟不是谁都敢买法拍车,万一手续上有麻烦,普通人哪有能力应付。

那么,买豪车的人到底是不是就真的有“更高的层次”?我觉得,这事儿打问号。你仔细看拍卖现场,报名的21个人,很可能并不都是为了开这辆车。或许里面有二手车贩子、有汽车收藏者、有炒作分子,甚至有随手下注看热闹的。有的人就是期望接盘,然后再翻手卖谁,赚个差价。

这让我想起来中国社会一种“面子生意”。讲究排场的人多,尤其是有钱后,更要通过物品来强调自己的成功。可是,如果把真实需求扒拉出来,买二手劳斯莱斯的并非都是懂车之人,说不定一半连古斯特最后几年款型都搞不清楚。他们要的,就是个名头,外加一句“我买得起劳斯莱斯”,其他无所谓。

可是,如果说买豪车能改变什么,那只是短期的“表象人生”。你买了劳斯莱斯,朋友圈里炫一把,可你的生活本质不会因为一辆车产生质变。也许一时风光,如果没点真本事,过几年你会不会变成“劳斯莱斯车主破产”的新闻主角?我看可能性一点不低。很多社会故事告诉我们,玩面子的最后都容易被面子拖累。

再说回来,法拍车是哪门子生意?这本质上也是中国现在社会一种财富再分配的方式。有些豪车主是因债务纠纷,让律师、法院来分割财产;另一批人则是用更低的价格买进高端货物,变成新时代的“捡漏者”。但这里头风险不小:手续、发动机号、隐形损伤,可能买得省钱,用得花钱。你有本事消化它,你就是赢家;没本事,那车就成了你的“灾难开端”。

有人问我,这车值不值175万?我说,值不值看你怎么用。如果你是烧钱的收藏者,觉得多一台劳斯莱斯也未尝不可,那就值。如果你只是想用它来补面子,或者转手再炒一轮,那风险也必须要算进去。毕竟这不是日常能轻易处理的消费品。名贵车,难卖出去还要砸钱维护,“高端二手车”里坑永远比馅多。

那么,这场拍卖最终反映出什么现象?我觉得,其实是中国中产的新焦虑。过去买车的人,讲究的是实用、经济、安全。现在买车,则偏向于炫耀、标榜、攀比。大家手里的钱越来越多,但心里的安全感反而越来越少。看到有人能把十二年劳斯莱斯拍到一百七十五万,很多人会问:“难道我这样努力,最终还是被劳斯莱斯鄙视?”

但现实其实没那么夸张。你看看这次法拍,拍来的豪车全是漂亮车牌号,说明上一任车主很懂表面功夫,爱面子、讲排场。可最终还不是因为债务被分割掉?车主手里豪车、靓牌,但真遇上麻烦,所有这些都是“浮云”。买车的也许是下一个面子玩家,中间有没有实质的财富提升,大家都心知肚明。

老劳斯莱斯拍出高价,买家抢得热闹,背后体现身份焦虑-有驾

另外,这场拍卖也让人思考,社会审美和财富观念是不是越来越偏向“面子第一”?房子买大,车牌选靓,车子要劳斯莱斯,连路虎都讲究车牌号。人们追求的是一种“虚荣被满足”,对实际差别、真实体验、甚至安全性都忽略了。有人愿意花几百万买辆十二年的老车,而新车市场售价其实也没高到哪儿去。这背后,是经济发展带来新的“身价焦虑”。

如果把车当作一种交通工具,175万买一辆十二年车龄的劳斯莱斯,有没有可能“物超所值”?我觉得,从技术层面肯定不划算。这价格能买好几辆新鲜宝马、奔驰。如果纯粹讲性能,还不如新锐豪华SUV。但从社交层面、面子工程、以及自我满足感来看,也许这就是“最便宜的顶级人生体验”。

老劳斯莱斯拍出高价,买家抢得热闹,背后体现身份焦虑-有驾

最终我想说的是,买二手劳斯莱斯的故事不是“普通买卖”,而是一场现代中国人信仰的投影。每个人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分层方式,有人是房子、有人是包包,有人是车子。可是,当你花高价买到一个“身份符号”,这个符号终究有一天会变得苍白。社会在不停地升级圈层,每个人都在焦虑自己是不是主角。到头来有多少人能通过豪车坐到人生的主桌,谁又知道呢?

老劳斯莱斯拍出高价,买家抢得热闹,背后体现身份焦虑-有驾
老劳斯莱斯拍出高价,买家抢得热闹,背后体现身份焦虑-有驾

所以,这场高价拍卖,并不仅仅是豪车交易,更是一次社会心理的展示。人们愿意为“虚荣”付出上百万,为的是在别人面前多停几秒,让世界多看自己一眼,哪怕舍弃了实际体验、逻辑算账,只要能赢得一点点的尊重与认同。而这样的价值,到底能持续多久,恐怕需要每个人自己去答卷。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