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新势力烧钱赌未来亏损是常态

一辆车卖70万,结果亏了10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最近汽车圈有个“炸裂”的数据,某新势力品牌,单车平均售价70万,妥妥的高端车定位。结果一查财报,全年亏损超过10亿。这也太不正常了吧!车卖得贵,销量不算惨,为什么还亏这么多?不少人直接开骂:“这摆明了乱花钱啊!”、“高端市场根本玩不转,别逞能了!”但冷静下来,这事儿不简单。先别急着下结论,咱们一点一点拆开。

高端新势力烧钱赌未来亏损是常态-有驾

先看销量。这家品牌一年卖了不到2万台车。听起来不多,但高端市场本来也不是大规模走量的生意。顶级豪华品牌一年十几万台都算不错,这家品牌在70万这个价位区间,卖到2万台,其实还算过得去。再看营收,单车均价70万,乘以2万台,就是140亿。营收没问题,甚至可以说挺漂亮。结果呢,再一看毛利率,直接傻眼——不到10%。这个数字太低了。要知道,传统豪华车企的毛利率动辄20%-30%。新势力品牌做高端,毛利率居然还不如一辆中端燃油车,这合理吗?

高端新势力烧钱赌未来亏损是常态-有驾

拆一下成本,事情就开始复杂了。新势力品牌的高端车背后,有几个“花钱大户”。第一个是研发费用。70万的车,消费者要求高,怎么也得在智能驾驶、车机系统上堆点料。再加上新能源车的动力系统、电池包,这些东西成本都高得吓人。其次是营销费用。这个品牌主打高端市场,广告、线下体验中心,那叫一个不惜成本。最后是物流和售后服务,新能源车为保证电池安全,运输和售后流程比燃油车复杂得多。这几项加一起,压得毛利率直线下降。

高端新势力烧钱赌未来亏损是常态-有驾

再对比一下同行。传统豪华品牌早就把供应链优化到极致,零件成本、生产效率都非常稳,毛利率自然高。新势力品牌呢?技术还没完全成熟,供应链也不够稳定,很多零件得靠外包,成本被拉得更高。至于外资品牌,它们的毛利率也很健康,毕竟有几十年的口碑在那儿。可以说,新势力品牌的毛利低,几乎是“行业规律”。高端定位,技术堆得狠,成本自然就上去了。

高端新势力烧钱赌未来亏损是常态-有驾

账期又是一层麻烦。新能源车的核心部件,电池、电控系统、智能芯片,很多都得提前采购。钱先花出去,车后卖回来,中间的资金占用非常大。对于传统车企来说,账期压力还能勉强撑住。可是新势力品牌现金流本来就紧张,一旦账期拉长,亏损能直接在财报上放大。再加上新势力品牌规模还小,采购成本没法压得太低。所以别看账面上亏得吓人,实际上,这种亏损很大一部分是“结构性”的,并不完全是经营能力的问题。

高端新势力烧钱赌未来亏损是常态-有驾

再说“乱花钱”。这类高端新势力品牌的营销,其实是有方向的。主打体验中心、品牌定位,一开始注定是烧钱的。这不是为了快速赚钱,而是为了抢市场。现在的高端新能源市场,谁能占住头部客户,谁就有可能活下来。比如某品牌的线下体验中心,装修风格和服务水平直接对标豪华酒店。消费者的体验会非常好,但投入也非常大。短期来看,这确实亏钱,可如果能培养品牌认知,后面再推出中端车型,成本就能慢慢摊下来。

高端新势力烧钱赌未来亏损是常态-有驾

那到底是战略性亏损,还是活不下去了?从财报和市场表现看,这家品牌更多是在赌未来。它不是盲目烧钱,而是扎堆研发和品牌建设。高端市场竞争激烈,但需求确实在增长。如果品牌能熬过前几年的亏损期,后面有机会靠规模摊薄成本,再缩短账期,盈利就会爬上来。问题是,新势力品牌的现金流能不能撑到那一天。毕竟前期亏损压力太大,很可能需要股东持续输血。

高端新势力烧钱赌未来亏损是常态-有驾

所以这事看着吓人,但拆下来,其实很多动作都有章法。关键在于,这家品牌的战略能不能走得通。它的研发投入和营销打法,能不能换来后续的规模效应。如果能扩展到中端市场,成本摊薄,账面数字会好看很多。如果走不通,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总的来说,别被表面上的数字吓到。汽车行业里,亏损和烧钱是常态,尤其是新能源赛道。看一家企业到底能不能活下去,要盯的不是财报上的亏损,而是它的战略路径。未来每一步怎么走,才是真正决定生死的东西。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