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招手停车 北京红叶客车 时代烙印

#教师节出游记录#

记忆中的招手停车 北京红叶客车 时代烙印

302。302。两块一位。有大座。上车就走。不等了啊。

这熟悉的吆喝声。是否让你想起了什么。对于生活在二十世纪末的北京人而言。这声音与一种白色的中巴车紧密相连——北京红叶客车。它曾风靡京城的大街小巷。是几代人不可磨灭的城市记忆。

壹:诞生与辉煌 填补交通空白的“神车”

上世纪80年代初。北京面临着“乘车难”的困境。公共电汽车在高峰时段的拥挤程度惊人。最高甚至达到每平方米12至14人。远超国家标准。为缓解这一现象。一种全新的公共交通模式——小公共汽车应运而生。

1984年。北京市出租汽车公司开始开辟小公共汽车的运营线路。它巧妙填补了“大公共”与出租车之间的空白。红叶客车。伴随着这一运输方式的产生、盛行。直至最终消失。

它的原型。可追溯到1972年北京客车总厂一厂诞生的第一辆红叶BK630客车。其底盘源于经典的北京130卡车。搭载北内492汽油发动机——这款发动机最早用于大名鼎鼎的BJ212吉普车。有趣的是。上世纪80年代。全国许多汽车厂都用相同的BJ130底盘和492发动机制造轻型客车。仅是车身不同。可谓遍地开花。

记忆中的招手停车 北京红叶客车 时代烙印-有驾

红叶客车真正形成我们熟悉的模样。是在1985年推出的BK631(及后来的BK6581)。车身彩条的样式和配色极具年代气息。它不仅有客车版。还有封闭货车版本。尾门为对开式。真正实现了载人拉货两相宜。那时候的红叶客车就相当于现在的金杯。是个体老板们最爱的“神车”。

1987年。红叶推出了BK410B(即后来的BK6590)。外观参考了第二代丰田考斯特。采用了高顶设计。并获得了建设部颁发的“优质新产品”奖。其广告语“君欲万里行。红叶伴征程”至今读来仍感喜感十足。

贰:街头霸主 喜怒哀乐的小公共时代

到了90年代中后期。路上跑的红叶客车多一半都是BK6590。尤其是北京的小公共汽车。基本用的全都是BK6590。

票价虽高于一般非空调公交的2元。但凭借“招手即停、就近上落”的极致便利。在私家车尚不普及的年代。它迅速收获了大量的忠实乘客。1992年。北京的小公共汽车保有量就达到了510辆。每年承担客运量2200万人次。

记忆中的招手停车 北京红叶客车 时代烙印-有驾

然而。由于采取承包制。那个野蛮生长的年代也充满了混乱。为了争夺客源。票价宰客、违停揽客、恶意争客等事件屡见不鲜。2000年管虎导演的电影《上车。走吧》。正是以北京市小公共汽车为背景。生动演绎了那个时代的疯狂与多面。黄渤饰演的农民工高明那句“302。有大座。上车。走吧!”的经典台词。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注脚。

司机们操作着长长的变速杆。开得都很猛。车辆行驶中。有的司机甚至会给乘客演示驾驶座下的“大闸”——一个可以切断和接通全车电源的开关手柄——扳动它。发动机立刻熄火。车辆滑行。按喇叭也不响。然后再合上“大闸”。点火。挂挡。给油。一切恢复正常。留下一车懵逼的乘客。

叁:技术内核 朴实无华的“心脏”

红叶客车的“心脏”是其技术演进的最佳见证。

早期车型搭载北内492汽油发动机。最早使用这款发动机的就是大名鼎鼎的BJ212吉普车。最初功率为75马力。后来提升至85马力。

记忆中的招手停车 北京红叶客车 时代烙印-有驾

80年代后期。为提升性能。红叶客车吸收国外技术。高级车型开始采用日本原装丰田4Y发动机。直列4缸。排量2.2升。功率提升至94马力。这不仅让车速得以提高。油耗降低。噪音变小。也让车辆的耐久性和舒适性获得了用户好评。

不过。在那个年代。国产客车的自动变速箱还近乎为0。匹配的变速箱都是手动变速箱。从早期的怀挡式四速。到后期改为地板式。甚至五前进挡。司机们需要勾着脚操作角度很高的踏板。时间长了容易疲劳。

1999年。随着我国大气污染治理逐渐严格。化油器发动机退出历史舞台。红叶客车也装上了单点电喷的492发动机。勉强达到了欧洲二号排放标准。得以续命。

肆:落幕与遗产 一个时代的终结

记忆中的招手停车 北京红叶客车 时代烙印-有驾

进入新世纪。小公共汽车在带来方便的同时。其各种乱象也日益严重。经营方式混乱。车况不整。事故频发。与此同时。北京市公交系统日趋完善。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的小公共大部分被取缔。只保留了几个指定的线路作为缓冲。

红叶客车的命运。与小公共汽车相差无几。由于技术缺乏革新。多年吃老本。死抱着130底盘和492发动机。再加上小公共行业的剧变。红叶客车很快销声匿迹。它曾尝试使用江淮底盘生产一款模仿三菱Rosa的BK6598客车。但终究无力回天。

2009年。随着北京公交集团与北汽控股进行整合。北京客车厂的客车生产业务并进了北汽福田。红叶、京华等一众曾经知名的客车品牌。就此成为了历史的产物。红叶客车的老家——北京客车厂一厂的原厂址。也变成了岳各庄车辆检测场。

伍:记忆与回响 模型中的永恒

如今。若想再见红叶客车的身影。除了少数被遗弃在角落的残骸。更精致的方式或许是透过模型。

记忆中的招手停车 北京红叶客车 时代烙印-有驾

FanX方相与珀卡推出了1/64比例的红叶BK6590小公共汽车模型。这款模型精准还原了实车外观和丰富细节。包装内甚至附赠了“302”路号合金蚀刻片。这正是电影《上车。走吧》中那辆主角车的路线。模型采用了大量独立件。雨刮器、雾灯、转向灯、车顶显示台均细致呈现。甚至还原了“星级车组”贴纸和“农展馆-巴沟村”的前围喷字。内饰也进行了多重分色。力求还原那个时代的车厢形态。

这款模型。不仅是对一款车的复刻。更是对一个时代的凝望。

结语:上车,走吧!

红叶客车的制造工艺其实并不完美。新车就带一层很厚的腻子。驾驶费力。舒适性差。车内汽油味儿浓。冬冷夏热。车窗还易漏水。但它确实曾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辆来自北京的“破面包车”。北到黑龙江。南到云南。都出现过它的身影。我们生活中许多酸甜苦辣的回忆。都与它有关。

所有疯狂过的都挂了。所有牛逼过的都颓了。但记忆不会褪色。那句“上车。走吧!”不仅仅是对乘客的召唤。也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勇敢地面对未知。积极地追求梦想。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但我们永远记得。那辆白色中巴车。曾载着我们的青春与梦想。穿梭在京城的大街小巷。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