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朋友在买车、用车的时候,都遇到过一个挺让人头疼的问题。
特别是当我们花十来万块钱,买了一辆家用代步车,新车到手时看着中控那块大屏幕,心里还挺美滋滋的,感觉科技感十足。
可真正用起来,没过多久就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了。
系统反应慢,点个图标要等半天;应用软件少得可怜,除了听听收音机、用用自带的导航,想装个自己手机上常用的APP,根本不可能;更别提用上一两年后,系统越来越卡,有时候甚至会死机,体验感还不如几年前的旧手机。
这时候很多人心里就会犯嘀咕: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为什么汽车上的这个“大脑”就这么不好用呢?
难道汽车厂家就不能给我们配一个流畅、开放、好用的车机系统吗?
这个问题的根源,其实出在成本上。
尤其是在10万块钱这个级别的家用车市场,竞争可以说是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这个价位的市场是中国汽车消费量最大的板块,每年能卖掉超过五百万辆车,差不多占了所有乘用车销量的四分之一。
厂家为了在这个市场里多卖几台车,价格上都是一分一厘地在计较,成本控制得非常严格。
在这种情况下,像发动机、变速箱、电池这些核心大件的成本是省不了的,那刀子就只能砍向那些大家觉得“锦上添花”的配置了,而车机系统,就成了首当其冲的“重灾区”。
为了省钱,厂家通常会选择一些性能比较入门级的芯片,存储空间也给得不大,一般就是64GB或者128GB。
这就直接导致了我们前面说到的那些问题:算力有限,跑不了太多复杂的程序;存储空间小,下载点离线地图和歌曲,再加上系统自己产生的缓存文件,很快就提示空间不足了。
而且,为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绝大多数车企都把车机系统做成了封闭式的,预装的应用平均下来也就一百来个,用户自己根本没办法自由安装。
这就好比你买了个新手机,却被告知只能用出厂自带的软件,别的都不能装,这体验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想要好的体验,就得上更贵的车型,用上更好的芯片和更大的内存,但这又和这个价位用户追求性价比的初衷相违背。
这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成本限制了体验,而糟糕的体验又让所谓的“智能座舱”成了一个笑话。
然而,最近广汽和华为联合推出的一项名为“云车机”的技术,似乎为打破这个僵局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这项技术首次搭载在广汽埃安的一款新车上,它的核心想法非常巧妙:既然车本身自带的“小脑子”不够用、还贵,那我们为什么不给它外接一个在云端的“超级大脑”呢?
这个“云车机”的原理,用咱们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把大部分需要计算和存储的工作,都从车里挪到了华为的云服务器上去。
车上的那块中控大屏,更像是一个接收和显示画面的终端,而不是一个独立运行所有程序的电脑。
这个道理其实我们并不陌生,就像我们现在很多人玩的云游戏一样。
你可能用一台很普通的电脑甚至一个手机,就能流畅地玩那些需要顶级显卡和处理器才能带得动的3A大作。
这是因为真正负责处理游戏画面和复杂运算的,是远在天边的强大服务器,它把处理好的画面通过网络实时传输给你就行了。
广汽和华为的云车机,就是把这个概念用到了汽车上。
这么一来,传统车机的几大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首先是应用生态的问题。
传统车机那一百来个应用看着都寒酸,而埃安这款新车通过云车机,直接支持超过两万个应用,用户可以像用手机应用商店一样自由下载安装。
这一下就把选择权交还给了用户,想用什么就装什么。
其次是性能和存储的焦虑。
因为主要的计算都在云端完成,所以车机本身的硬件要求就大大降低了,我们也就不用再为那些昂贵又容易过时的芯片买单了。
云端的算力理论上是无限的,而且会不断升级,所以你的车机系统永远不会落后,永远保持流畅。
存储空间也一样,云端提供了海量的存储,你再也不用担心下载几部电影或者歌曲就把空间占满了,更不用隔三差五地去清理缓存。
这种模式带来的改变是根本性的。
过去,车企们比拼的是谁用的芯片型号更高级,是高通8155还是8295,这就像在一条固定的跑道上赛跑。
而云车机的出现,相当于直接换了一条新的赛道,大家比的不再是车里那块小小的芯片,而是谁背后的云端服务更强大、生态更丰富、数据调度更智能。
这对于还在“拼硬件”的传统车机来说,无疑是一次彻底的“降维打击”。
那么,这项新技术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到底能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好处呢?
最直接的一点,就是花更少的钱,办了更大的事。
我们不需要再为那些顶级的硬件成本付费,却能享受到比很多几十万豪车还要丰富和流畅的智能体验,真正让高科技变得亲民。
其次,我们的车子会更保值。
以前一辆车开个三五年,别的东西可能还好好的,但车机系统早就卡得不成样子,成了电子垃圾,这在卖二手车的时候是很掉价的。
而云车机因为可以持续在云端更新,所以它的体验能一直保持在最新状态,这就间接地提升了车辆的保值率。
更重要的是,它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的用车幸福感。
我们再也不用忍受导航突然卡死在复杂路口的尴尬,也不用看到“存储空间已满”的提示就心烦。
汽车的空间属性也被极大地拓展了。
在车里等人或者充电的时候,不再是无聊地玩手机,而是可以连接手柄,在大屏幕上玩一局酣畅淋漓的大型游戏。
带孩子出门长途旅行,丰富的教育和娱乐应用能让后排的孩子安安静静,也让旅途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汽车不再仅仅是一个从A点到B点的交通工具,而真正成为了一个可移动的、充满乐趣的“第三空间”。
从更大的范围来看,广汽和华为的这次合作,为整个汽车行业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
它证明了除了在车里疯狂堆砌硬件之外,还有一条更高效、更经济的智能化路径。
可以预见,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车企采用类似的技术。
汽车行业的竞争焦点,也将从硬件军备竞赛,转向软件生态和云服务能力的较量。
这对于我们中国的科技企业和汽车产业来说,无疑是一次换道超车的好机会。
同时,这也让“软件定义汽车”的理念真正加速落地,汽车将变成一个可以持续提供服务的平台,车企也能通过提供订阅服务等方式开辟新的收入来源,从而与用户建立更长久、更紧密的联系。
这不仅仅是一款新车或一项新技术的发布,它更像一个信号,预示着我们身边的汽车,正在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