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企2025销量目标下调,保命成共识,新能源车不好卖了?

说白了,这电车江湖,就像一出大戏,前几年锣鼓喧天,恨不得一夜之间,把燃油车都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可现如今,2025都晃悠过半了,一众车企才发觉,当初那豪情壮志,跟吹肥皂泡似的,一戳就破。

有家新晋车企,干脆利落地把年度销售指标下调了一成有余。

电车企2025销量目标下调,保命成共识,新能源车不好卖了?-有驾

莫要小觑这区区一成,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宣告:在凛冬将至的关口,苟活,才是王道。

提及“苟活”,就不能不佩服那些身经百战的“老玩家”。

瞧瞧人家,早早就运筹帷幄了。

某家底蕴深厚的传统车企,不动声色地对其麾下的品牌进行了整合。

台面上是资源优化,实则呢?

行内人都门儿清,这是在节衣缩食,预备过冬呢。

毕竟,车市那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年代,怕是真的一去不复返了。

还有一家在新能源领域叱咤风云的巨擘,也传出了锱铢必较、控制成本的风声。

至于如何抠抠搜搜,大家心知肚明,降本增效嘛,人员精简自是题中应有之义。

电车企2025销量目标下调,保命成共识,新能源车不好卖了?-有驾

各位看官,这可是还在高歌猛进的车企啊!

在扩张期都得勒紧裤腰带,可见,整个行业的境况是何等如履薄冰。

相较于这些家大业大的“老字号”,新势力们更是如芒在背。

2024年的财报一亮出来,亏损的名单洋洋洒洒,真正能金玉满堂、实现盈利的,寥若晨星。

新能源都摸爬滚打了快十年了,还没寻觅到一条能自给自足、生生不息的康庄大道,这怎能不令人扼腕叹息?

实则,早在去年,新势力们就已响起了刺耳的警笛。

几家车企深陷泥淖,以往仰仗资本输血、焚膏继晷的模式,如今已是强弩之末。

金主爸爸们也不是冤大头,烧了这许久,也没听见个响儿,谁还愿意继续慷慨解囊?

没了财源滚滚,烧钱模式自然难以为继。

电车企2025销量目标下调,保命成共识,新能源车不好卖了?-有驾

更让人五味杂陈的是,这些身陷囹圄的车企,还殃及了整个车圈。

你倾囊购入他们的座驾,结果发现售后服务形同虚设,维修保养无处寻觅,车辆贬值更是如同断崖式下跌。

试问,谁还敢贸然下注新势力?

就拿那家扶摇直上的新势力来说,近来就饱受诟病。

宣传时天花乱坠,将前舱盖鼓吹成“智商税”。

可现实呢?

车主们怨声载道,购车之后,售后服务简直是捉襟见肘。

零售店遍地开花,开了两百多家,售后服务店却仅有一百余家,有位仁兄为了修个车,硬是辗转奔波了七百公里!

至此,大伙儿才恍然大悟,汽车终究不同于手机,售后服务的重要性不容小觑。

电车企2025销量目标下调,保命成共识,新能源车不好卖了?-有驾

这铁疙瘩,少说也得陪伴你十年八载,期间势必要经历大修小补,一套健全完善的售后体系,才是汽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如此一来,消费者对那些售后服务千疮百孔的新势力,自然是望而却步。

再来看看最新的数据,2025年第20周,新能源汽车销量环比应声下挫,跌了3.6%,插电混动车型更是兵败如山倒,断崖式下跌超过两位数,达到了14.4%。

这数据一公布,整个行业都如坠冰窟。

正因如此,那些早早厉行节约、精打细算的“老前辈”们,才更显得高瞻远瞩。

人家财报亮眼,利润可观,却依旧能洞察到潜藏的危机,提前绸缪,积攒过冬的给养。

倘若寒冬果真来临,那些尚未实现自我造血、仍在仰人鼻息的新势力们,恐怕就更加举步维艰了。

犹记得去年,便有人预言新能源汽车将迎来一轮腥风血雨的洗牌。

更有甚者,车企高管也屡屡放话,汽车市场将淘汰一大批品牌。

眼下看来,这些预言,怕是终将一语成谶。

那么,究竟谁能在这场大浪淘沙中,笑到最后,成为真正的弄潮儿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