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吉利银河星舰7 EM-i在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完成了一项改写行业安全标准的极限测试——作为001号送检车型,率先通过动力电池新国标插混车型“电池+油箱”同步穿刺验证。这场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制定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催生的硬核挑战,不仅暴露出吉利在新能源安全领域的技术积淀,更以实测表现为插混车型安全维度划定新刻度。
试验现场,周鸿祎以直播形式全程见证这场“油电双刺”的极端考验。当4根直径5毫米的钢针以30°夹角穿透动力电池包,同时2根钢针刺入油箱引发燃油泄漏,双重危机瞬间触发。监测数据显示,电池包内部温度在穿刺后急剧攀升至900℃,而泄漏燃油蒸汽浓度达到爆炸临界值。但在持续30分钟的观察期内,星舰7的电池系统始终未出现热失控,油箱泄漏的燃油蒸汽亦未被电池高温引燃,彻底打破插混车型“油电共存”结构的安全质疑。
这场测试的严苛程度远超常规标准。现行国标仅要求单电芯针刺触发热失控,而此次测试采用多针同步穿刺并破坏燃油系统,使热失控风险与燃烧概率呈几何级增长。数据显示,磷酸铁锂电池在针刺后内部温度可飙升至800-1000℃,而燃油蒸汽燃点仅280-450℃,双重风险叠加极易引发整车起火。吉利通过架构设计与防护策略的双重突破,将危机化解于无形。
技术底气源自吉利GEA原生架构的深度布局。该架构以“油电隔离”为核心,通过六横四纵油电保险舱、360度碰撞环形防护、5层HDPE高压油箱等创新设计,构建起物理隔离与能量管理的双重屏障。尤为关键的是,电池包与油箱预留的140mm安全距离,配合副车架-电池-油箱的三级高度差布局,确保碰撞能量被层层分解。试验中,13点高强度电池包固定装置与毫秒级断电断油系统协同工作,50毫秒内完成电路切断,10毫秒内阻断油路,从根源杜绝电气火花引燃燃油的可能。
当行业还在为新国标2026年的实施做准备时,吉利已用实际测试证明:真正的安全标杆,永远跑在标准前面。这场“油电同刺”试验不仅验证了神盾电池安全系统的防护能力,更折射出吉利“安全冗余”的造车哲学——在吉利看来,安全不是配置表上的参数,而是渗透到设计、材料、验证全流程的底层逻辑。正如周鸿祎在试验后所言:“越是主流车型,越需要把安全做到极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