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深圳,比亚迪总部大楼的LED屏滚动播放着最新捷报——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125万辆,力压特斯拉登顶全球第一。可就在这份成绩单公布后的第3天,长沙工厂突然贴出停工5天的通告。流水线上的机械臂集体“休假”,仓库里堆满未组装的电池包,连食堂阿姨都提前放起了暑假。这魔幻的一幕让人不禁发问:销量冠军的流水线,怎么突然唱起了“空城计”?
销量神话背后的“甜蜜烦恼” 比亚迪的销量曲线像坐了火箭:2021年还排在特斯拉身后吃尾气,2023年就反超成全球销冠。但翻开财报细看,每卖一辆车的净利润只有特斯拉的1/5。更微妙的是,6月库存周转天数突然比同行多出15天,经销商反馈“展厅里的汉EV积了灰”。就像个突然暴富的网红,光鲜的流量背后是供应链的狼狈——电池原材料价格半年涨了40%,可终端市场打起价格战,元PLUS直降2万还是卖不过Model Y。
工厂停工或许藏着更深的棋局。长沙工厂主要生产海豹和腾势D9,这两款车6月销量环比暴跌30%。而隔壁西安工厂却灯火通明,那里生产的秦PLUS正以“油电同价”横扫网约车市场。明眼人一看就懂:这不是简单的设备检修,分明是比亚迪在玩“乾坤大挪移”——把滞销产线的工人调去支援爆款生产线。毕竟在汽车行业,停工调产比裁员体面多了。
“技术鱼池”捞不到新王炸? 王传福津津乐道的“技术鱼池”理论,今年似乎遭遇瓶颈。刀片电池被宁德时代麒麟电池反超,DM-i混动技术在吉利雷神8848面前优势不再。最尴尬的是仰望U8,百万豪车上市三个月只交付了800辆,某汽车博主调侃:“这车能原地掉头,但转不出4S店大门。”反观特斯拉,4680电池和一体化压铸技术让Model Y成本直降30%。比亚迪引以为傲的垂直整合模式,突然显得笨重起来。
但别急着唱衰。停工期间流出的内部邮件显示,工程师们正在测试第二代钠离子电池。这玩意儿成本比锂电池低40%,冬天续航还不缩水。更绝的是盐城基地悄悄上马的CTC技术(电池底盘一体化),据说能让整车减重15%。看来比亚迪深谙“蹲下是为了跳更高”的道理——就像打王者荣耀,经济落后时得先清野怪攒钱,憋出破军才能反杀。
全球化的野望与现实的耳光 在泰国罗勇府,比亚迪海外工厂的奠基仪式刚办完,当地媒体就爆料“招工遇冷”。曼谷街头采访的出租车司机直言:“中国电动车好是好,但坏了找不到配件啊!”这戳中了比亚迪的软肋:海外服务体系跟不上销量扩张。欧洲市场更魔幻,元PLUS卖到4万欧元,比国内贵一倍,结果上半年在德国只卖出1200辆。网友神评论:“这波属于用爱发电,用情怀买单。”
不过转机或许藏在集装箱里。停工同期,比亚迪突然包下三艘滚装船,专门往澳大利亚运车。那边右舵版海豹正对打丰田凯美瑞,卖一辆赚的钱顶国内三辆。更狠的是在巴西,比亚迪直接买地建厂,用甘蔗乙醇发电造车。这招“本地化生产+清洁能源”的组合拳,打得大众和通用措手不及。看来停工这5天,比亚迪的算盘珠子都快崩到华尔街脸上了。
尾声:停摆是败退还是蓄力? 当长沙工厂的卷闸门重新拉起时,下线的第一辆车或许会给出答案。是继续用“降价-冲量-薄利”的老剧本,还是憋出钠电池这样的新大招?隔壁特斯拉已经放出风声要推2.5万美元新车,德国人甚至开始用AI设计电池。这场新能源马拉松才跑到第一个补给站,暂时领先的选手系鞋带的功夫,可能就决定了下一赛段的胜负。所以别急着问“王炸失灵没”,不如猜猜:比亚迪手里到底还剩几张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