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牵手零跑:央企与“黑马”加码新能源,打响转型突围的战略之战!

11月初的这个消息,甭提多震撼了,中国汽车圈的朋友圈都因为它炸开了锅。一汽集团要通过定向增发,成为零跑汽车的最大单一股东。这事从幕后到台前,筹备和谈判整整进行了数月,最终确定方案,就连监管的那关都已经过了。还会在11月17号正式对外官宣,想想是不是挺得劲?先别急着下,咱慢慢拆开这个事聊聊,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汽牵手零跑:央企与“黑马”加码新能源,打响转型突围的战略之战!-有驾

其实一汽集团和零跑汽车的这次“资本牵手”,绝不是简简单单的一次收购。站在行业的视角它更像是一盘精心布局的棋,一盘新能源领域的战略大棋。一汽集团这边,手里拿的是国企的底牌,但新能源转型这件事,少不了得求突破;而零跑汽车呢,近年来风头够劲,又靠技术自研站稳脚跟,这次资金注入对它可谓是如虎添翼。要说未来,两家合作能擦出啥火花,咋整也得打个问号,但确实让人期待。

一汽的新赛道:从“总量大”到“聚焦新能源”

一汽牵手零跑:央企与“黑马”加码新能源,打响转型突围的战略之战!-有驾

回头看一汽集团在新能源领域这些年的表现吧,说实话,不能算多亮眼。虽然旗下红旗、奔腾两个品牌一度能吸引不少眼球,但年销量跟其他新能源巨头比起来,总体还是差了不小一截。2024年的销量数据就摆在这,新能源车型才28.61万辆,占到10%左右,这跟它在传统燃油车市场的地位不太符合。这个情况,懂行的都清楚,早就是挑战了,转型期的突破已经迫在眉睫。

在这个节点上,零跑汽车的出现,简直像是给了一汽一剂强心针。零跑最有竞争力的地方在哪?还得提它的技术自研。从2019年推出第一款车零跑S01开始,到如今单年销量接近30万辆,零跑一直走的是技术领先、价格亲民的路子。这么干,一方面走稳了实用耐看的路线,但更重要的是,它在智能化和自动驾驶方面确实有自己的独门绝技。而一汽集团通过此次联姻拿到这些资源,也能跳过技术研发的好多弯路,实现那种从“新手”到“内行”的快速切换。

一汽牵手零跑:央企与“黑马”加码新能源,打响转型突围的战略之战!-有驾

零跑的逆袭:从黑马到行业“领跑”

零跑的成长故事,说起来还真是有点“励志剧”的意思。2019年时,整个年度交付量不足千辆,你能想到吧,当时还说得上是“起步阶段”。三年后,2022年的销量直接突破10万辆,接着2024年又快速翻倍快要到30万,这数据看得人眼睛发亮。支撑起这成绩的背后,其实还是它那套“全栈自研”的技术手段。零跑就是靠自己搭建技术底盘的功夫,让自己实现了从造便宜好车到造智能化车的实力升级。

一汽牵手零跑:央企与“黑马”加码新能源,打响转型突围的战略之战!-有驾

2023年的时候,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Stellantis也看上了这匹“黑马”,直接进行了战略投资,还成了大股东之一。这一笔合作,不仅注入了一大笔资金,也帮零跑开拓了欧洲市场,并成立了“零跑国际”。把目光从国内转到国际,零跑确实棋走得很超前。

可问题也随之产生了,零跑虽然再怎么努力,单方面的资源支持始终有限,扩张速度也受制约。这个时候一汽集团当了它的“真金主”,无疑会成为它下一阶段发展路上的关键点。资本支持加技术提升,这种双重加持,按理说能帮助零跑实现更多,但实际情况里,风险也是给它埋了地雷。

一汽牵手零跑:央企与“黑马”加码新能源,打响转型突围的战略之战!-有驾

深度联姻:两者谁更占上风?

绝大部分人嘴里都说“双赢”,但资本合作这事儿,哪里有那么简单。具体到零跑这里,加入国企阵营当然意味着获得更多资源,可一汽集团这种带有央企背景的管理模式,说不好也会在策略当中形成某些制约。毕竟一汽的大股东身份和Stellantis的存在是一种微妙的关系协调,创始人朱江明也得费一番功夫来平衡,猜猜他会怎么搞?

一汽牵手零跑:央企与“黑马”加码新能源,打响转型突围的战略之战!-有驾

至于一汽这边,乘着收购零跑的东风,快速填补新能源领域的短板,听起来是挺顺。国有企业更容易获得政策支持、资源整合,但换句话说,这种体量限制了它的灵活性,这一点在市场竞争面前可不是什么好事。

行业视角:央企转型的大棋局

一汽牵手零跑:央企与“黑马”加码新能源,打响转型突围的战略之战!-有驾

关于一汽的转型改革,近年来一直是业界关注的重点。到了2025年,整个汽车行业都面临一个趋势——不光要拼产品,更要拼资本融合和背后资源的协同效率。一汽与零跑的合作,或许就是央企完成自我革新的一条突破路。从长安升格成为第三家汽车央企开始,压力就开始“蔓延”。这时拿下零跑也不是单纯为了市场占比,更是为未来铺路。

能合作,还是需要智慧来搭桥

这么看下来,这场资本合作确实是个不错的时代标志。未来,零跑站上了更高的平台,可以拼品牌,抢市场,而一汽也可能完成自己的赛道升级。但这种蜜月期不会太长。双方能不能在稳定收益和可持续性之间找到最优解优势,还是得继续“磨合”。国企讲格局,民企注重灵活,这种对撞也许让人头疼,但也许就能成就一盘堪称经典的大棋。

涯子长,路更长,这场合作会走向哪一步?我们可以拭目以待,但有一点肯定,新能源汽车行业,多了两个老牌巨头的深度联手,格局,已经悄然改变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