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广汽掌门同台发声!尹同跃谈创新,冯兴亚说用户

最近这几年,只要一聊到买车,大家伙儿心里可能都犯嘀咕,这价格跟过山车似的,今天降一万,明天送大礼包,搞得人眼花缭乱,都不知道啥时候出手最合适。

车企之间为了抢客户,把价格压得特别低,这种你死我活的竞争,行话叫“内卷”。

前段时间,车圈的大佬们在重庆开会,那场面火药味十足,感觉下一秒就要拍桌子了。

奇瑞广汽掌门同台发声!尹同跃谈创新,冯兴亚说用户-有驾

可怪就怪在,这才没过多久,到了七月份在上海举办的“2025中国汽车论坛”上,气氛一下子就变了,大家和和气气地坐下来,开始聊起了长远发展。

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奇瑞汽车的董事长尹同跃和广汽集团的董事长冯兴亚,这两位重量级人物的发言,就像给我们普通人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看明白了,咱们中国的汽车行业,在经历了一场“价格混战”之后,正在进行深刻的反思,也找到了未来的方向。

咱们先听听奇瑞的尹同跃董事长是怎么说的。

他一上台,没说那些虚头巴脑的场面话,反倒是先做了个“自我批评”,这一下就让人觉得特别实在。

他很坦诚地承认,这几年的价格战,奇瑞也参加了,也跟着“卷”了。

他说了一句特别有意思的自嘲,说奇瑞“胆子比较小,总跟着别人干好事,也跟着别人干坏事”。

这话咱们老百姓一听就懂,意思就是市场上刮什么风,奇瑞也得跟着,不然就怕掉队。

别人降价,你不降,销量报表立马就不好看;别人上了什么新潮的智能技术,你反应慢了,网上马上就有人说你落伍。

奇瑞广汽掌门同台发声!尹同跃谈创新,冯兴亚说用户-有驾

这种感觉,就像班里同学都在疯狂补课,你就算不想去,也得硬着头皮去,生怕考试被甩下。

这种被大环境推着走的无奈,其实是很多企业正在经历的真实情况。

更关键的是,尹总提到了一个咱们国家汽车产业现在面临的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出海”。

他说奇瑞“在国内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但在国外,就特别担心别人会讨厌我们。

这句话说得特别有水平,也特别有远见。

你想想看,现在咱们中国的汽车是越来越厉害了,出口量蹭蹭往上涨,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光是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就达到了惊人的522万辆,第一次超过了老牌汽车强国日本,成了世界第一。

这数字听着是真提气,但背后也藏着不少担忧。

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把国内“打价格战”那一套搬到国外去,用低价去冲击人家的市场,短期内可能能卖出去不少车,但长期看呢?

结果很可能是引起当地同行的集体抵制,人家国家可能会设置各种贸易壁垒来限制你,甚至会破坏我们“中国制造”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良好形象。

这就好比你新搬到一个小区,不是想着和邻居搞好关系,而是一上来就开个小卖部,所有东西都比别人便宜一半,那老邻居们肯定会联合起来排挤你。

奇瑞广汽掌门同台发声!尹同跃谈创新,冯兴亚说用户-有驾

所以,尹同跃董事长给出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呢?

他强调了几个核心点:品牌、创新、管理和质量。

这些词听起来好像有点老套,但结合他前面的“自我检讨”来看,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不再是喊口号,而是一种真正要沉下心来做事的态度。

说白了,就是别再天天盯着对手降了多少钱,也别老想着在网上搞些噱头吵架,而是应该把精力都放在正事上,踏踏实实地把自己的产品做好,把技术搞上去,把品牌形象树立起来。

当你的车子质量好得没话说,技术有自己的独门绝技,品牌在大家心里有口皆碑,那你还需要靠一味地降价来吸引人吗?

这就像我们买手机,很多人愿意多花钱买苹果,看中的就是它的系统、品牌和体验。

尹总呼吁国家相关部门以后考核企业的时候,也多看看这些“内功”修炼得怎么样,而不仅仅是看卖了多少辆车。

这实际上是在为整个行业从“比谁卖得多”的规模竞赛,转向“比谁做得好”的价值竞赛指明方向。

如果说奇瑞的尹总是从企业自身“修炼内功”的角度来解答如何破局,那广汽集团的董事长冯兴亚,则是把目光投向了另一个关键点——也就是我们这些最终掏钱买车的用户。

奇瑞广汽掌门同台发声!尹同跃谈创新,冯兴亚说用户-有驾

他的观点非常鲜明,直接点出:时代变了,我们老百姓对汽车的需求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冯兴亚董事长认为,现在的汽车,早就不再是那个冷冰冰的、只能从A点开到B点的铁疙瘩了。

它变成了一个“承载个性和情感的移动伙伴”。

这句话说得特别好。

什么叫“移动伙伴”?

就是它得懂你。

比如你上了一天班,累得不行,一上车,它能自动给你调好最舒服的座椅角度,放一首让你放松的音乐;周末你想出去撒撒野,它能给你提供足够的驾驶乐趣;带着一家老小出门旅游,它又能变成一个移动的电影院、游戏厅,让孩子不哭不闹。

这种能照顾到你情绪、给你带来快乐的“情绪价值”,在过去可能只有豪车才有,但现在,已经成了大家买车时越来越看重的东西。

谁能把这一点做好,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得先机。

为了做到这一点,冯兴"亚宣布广汽集团进入了“战时状态”,要集中火力打好“三大战役”。这个说法一听就让人感觉到了紧迫感和决心。第一战,是“用户需求战”。这不只是简单地做个市场调查问卷,而是要建立起一套强大的研发体系,去预测甚至创造用户的需求。比如广汽说,他们争取在今年底前,就要推出第一款能够量产的L4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这背后是什么?这就是在为未来的智慧出行提前布局。当别人还在比谁家冰箱大、谁家屏幕多的时候,广汽已经在思考更高层次的出行体验了。第二战,是“价值战”。请注意,是价值的“价”,而不是价格的“价”。冯兴亚强调要用“科技和安全”来提升竞争力。比如广汽旗下的昊铂、传祺、埃安这些品牌,都全面用上了能在城市复杂路况下使用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这就是科技带来的价值。安全就更不用说了,这是一切的基础。当你的车比别人的更聪明、更安全,你自然就有了不参与低级价格战的底气。第三战,是“体验战”。车卖出去,不是结束,而是服务的开始。广汽现在全面推行一个叫NPS的管理体系,翻译过来就是“顾客净推荐值”。这个指标衡量的,不是你对车满不满意,而是你有多大的意愿,把这辆车推荐给你的亲戚朋友。这个标准可比简单的“满意”要高多了,也更能反映真实的用户口碑。

更有意思的是,冯兴亚还专门提到了和华为的合作。现在大家都知道,华为在智能技术这块非常厉害,广汽明确表示要和华为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这就给市场传递了一个非常清晰的信号:广汽在智能化这条路上,选择了和最顶尖的科技公司强强联合,开放合作,而不是自己关起门来埋头干。

所以你看,奇瑞和广汽这两位大佬,一个主张向内看,把自己的基本功练扎实,提升品牌和创新能力;一个主张向外看,把用户的感受和需求放在第一位。这两条路看起来方向不同,但最终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要彻底告别那种伤人伤己的“内卷”,真正走上一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不仅仅是两家企业的想法,更是整个中国汽车行业在经历了一轮残酷洗牌后的集体觉醒。从过去在会上“针锋相对”,到现在能“心平气和”地探讨未来,这背后反映的是我们国家汽车产业的成熟和自信。大家终于都想明白了,真正的强大,不是靠把对手的价格打下去,而是靠把自己的品质提上来,最终赢得用户的真心和全世界的尊重。可以预见,随着行业自律的加强,下半年的汽车市场会慢慢回归理性,那种“增量不增利”、大家一起亏钱的怪圈,也将得到缓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