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断权限!安世中国发文拒绝荷兰总部指令,欧洲车企这下急眼了

据外媒最新报道,安世半导体的荷兰总部,连夜切断中国区所有团队的系统访问权限,从客户数据库到生产执行系统,全部陷入瘫痪。

而这场突如其来的"远程锁喉",也揭开了荷兰意图抢夺安世半导体的最后底牌。不过让荷兰总部始料未及的是,中国区的反击来得比闪电更快,同时中方的反制更让整个欧洲陷入措手不及的混乱。

事件的导火索还得从10月16日说起,安世中国区员工的邮箱里突然收到一封来自荷兰总部首席法务官的邮件。

邮件里不仅单方面篡改了公司内部规程,还对擅自更换CEO的行为进行狡辩,字里行间都透着"总部说了算"的强硬姿态。

切断权限!安世中国发文拒绝荷兰总部指令,欧洲车企这下急眼了-有驾

谁都清楚,这是荷兰方面想彻底踢开中资、夺回控制权的信号,毕竟安世半导体虽由中国闻泰科技控股,但核心研发曾长期留在荷兰。

可荷兰显然算错了中国区的底气,10月19日,安世中国区运营团队直接发布声明正面硬刚,划下三条不容触碰的红线。

首先明确安世中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企业,其次强调未经国内批准的外部指令,员工有权拒绝执行,最后直言中国员工薪资由境内主体发放,与荷兰总部无涉。

这份声明相当于公开与总部"切割",把荷兰的霸权式操作怼回了原点。

更狠的反击藏在供应链的命脉里,早在10月4日,中国商务部就已向安世半导体发出出口管制通告,其旗下特定芯片、分立零部件及生产性资源的跨境流动全部受限。

切断权限!安世中国发文拒绝荷兰总部指令,欧洲车企这下急眼了-有驾

这记精准打击,直接戳中了欧洲产业的命门,安世半导体可不是普通企业,其东莞基地是全球最大的小信号零部件生产中心,上海工厂年产40万片12英寸车规级晶圆,支撑着欧洲车企的供应链根基。

面对此情况,欧洲汽车制造协会ACEA很快发出了恐慌性警告,16家欧洲车企联合署名的声明里满是焦虑。

一辆新能源汽车需要上百个功率器件和数千个小信号零部件,这些看似"低端"的成熟芯片,恰恰是欧洲产能的短板。如今全球车规级芯片代工产能仅占3%,且大部分集中在中国,安世的出口管制瞬间让欧洲车企面临"无芯可用"的绝境。

德国大众的一位采购总监在内部会议上直言:"高端AI芯片能凑活,但车窗控制、电机驱动的芯片断供,车根本造不出来。"

切断权限!安世中国发文拒绝荷兰总部指令,欧洲车企这下急眼了-有驾

这正是荷兰急于抢回安世的核心原因,尽管欧洲有阿斯麦这样的光刻机巨头,但其半导体制造份额已跌至全球10%,7nm以上成熟制程产能严重不足,形成了"造设备强、造芯片弱"的畸形结构。

安世半导体的中国基地,早已成了欧洲汽车工业的"隐形心脏",荷兰原以为切断系统权限就能拿捏中国区,却忘了生产基地、供应链和市场都扎根在中国土壤里。

面对荷兰强取豪夺,闻泰科技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拉通国内供应链保障生产,同时明确表示中国区正采取独立自救行动。

安世中国区给员工的公开信更是稳住了军心:运营一切正常,工资福利照发,所有外部指令需经法人同意方可执行。

反观荷兰总部,除了切断权限、威胁停薪外,拿不出任何实质手段,毕竟他们能控制的只有远程系统,却管不了中国境内的厂房、设备和团队。

切断权限!安世中国发文拒绝荷兰总部指令,欧洲车企这下急眼了-有驾

这场风波里最具戏剧性的,是欧洲内部的分裂反应,车企们急得跳脚,不断向欧盟施压要求解决芯片短缺,而荷兰政府却还在硬撑,试图用政治手段干预企业运营。

这种矛盾恰恰暴露了欧洲科技产业的致命弱点,既依赖中国的制造产能,又想遏制中国的产业发展,最终陷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困境。

据数据显示,安世中国的两个基地占据全球小信号零部件市场20%的份额,短期内根本找不到替代产能。

荷兰原以为控股研发中心就掌握了主动权,却忽略了制造基地、市场需求和供应链生态才是企业的核心资产。

安世半导体落户中国的这几年,早已与国内的材料供应商、晶圆厂形成深度绑定,上海工厂的12英寸晶圆产能更是精准匹配了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需求,这些不是靠切断系统权限就能剥离的。

切断权限!安世中国发文拒绝荷兰总部指令,欧洲车企这下急眼了-有驾

在我看来,安世半导体风波是一堂生动的全球化公开课,荷兰试图用"政治凌驾商业"的方式抢夺企业控制权,不仅违背了市场规则,更暴露了其对中国制造业实力的认知偏差。

而中方的反制并非意气用事,而是对供应链安全的必要捍卫,当一家中国控股企业的正常运营受到政治干预,维护自身权益既是企业责任,也是国家产业安全的底线。

如今,安世中国区的系统已部分恢复,生产车间里的机器重新运转,而荷兰和欧洲车企们或许该明白:在全球化的今天,试图用霸权手段割裂产业链,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大的困境。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