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挺有意思的,值得咱们普通老百姓聊一聊。
这事关乎大名鼎鼎的豪华品牌凯迪拉克,也反映出眼下整个汽车市场正在发生的一些微妙变化。
咱们都知道,现在全世界都在喊着要环保,要搞新能源,各大车企也都纷纷表态,说要跟燃油车说再见,全面拥抱电动车。
凯迪拉克就是其中嗓门喊得最响的一个,人家早就定下了个宏伟目标:到2030年,就不再卖一辆烧油的车了,旗下所有车型都要变成纯电动的。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凯迪拉克确实是下了血本,接二连三地推出了好几款全新的电动车,比如已经上市的Lyriq锐歌,还有即将登场的Optiq傲歌、Vistiq、Celestiq,甚至连他们家最经典的“大块头”凯雷德,都搞出了个纯电版的Escalade IQ。
这一套组合拳打出来,架势十足,明摆着就是要告诉全世界:我,凯迪拉克,要彻底革自己的命,从一个传统的豪华品牌,转型成一个未来的科技先锋。
这个决心和魄力,确实让人佩服。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快。
就像咱们很多人年初信誓旦旦地要减肥,结果到了年底发现体重还涨了几斤一样,凯迪拉克的电动化之路也遇到了点小麻烦。
这个麻烦就是,电动汽车的普及速度,尤其是在美国老家,比大家想象的要慢得多。
你想想,充电桩不像加油站那样遍地都是,出门跑个长途心里总得盘算着电量够不够,再加上电动车本身价格也不便宜,很多普通家庭在换车的时候还是会犹豫。
这就导致了一个挺尴尬的局面:凯迪拉克这边雄心勃勃地推出了新电动车,但买的人还没那么多;可另一边,为了给电动车让路,原来的燃油车产品线却在不断缩减,有点青黄不接的意思了。
比如说,比XT5小一号的XT4,今年早些时候就在美国停产了。
比它大一号的XT6,也已经被列入了即将停产的名单。
按照这个节奏,所有人都觉得,夹在中间的XT5肯定就是下一个了。
可问题是,XT5不是一般的车,它可是凯迪拉克在美国市场上卖得第二好的车型,是绝对的销量担当和利润奶牛。
如果真把它也停产了,那凯迪拉克的销售数据可就不好看了,这无异于自断臂膀。
通用汽车的高层们估计也是每天看着报表直挠头,觉得当初这个全面电动化的步子,迈得可能有点太急了。
就在大家以为XT5的命运已经注定的时候,事情突然出现了180度的大转弯。
一份从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UAW)内部流出来的文件,像一颗重磅炸弹,把凯迪拉克的真实计划给抖了出来。
这份文件清清楚楚地写着,现在卖的这款XT5会一直生产到2026年底,然后,不是停产,而是要推出全新的第二代车型,预计在2027年正式在美国上市!
这消息一出来,可把人给惊着了。
这不等于说,一个已经被判了“死缓”的车型,突然又被“无罪释放”了?
面对外界的议论,凯迪拉克官方后来也就不藏着掖着了,他们对一家著名的汽车媒体发表声明说:“考虑到市场对XT5这款车有着非常强劲的需求,我们决定将它继续保留在我们的产品阵容里。我们期待在2027年下半年,为大家带来全新一代的XT5。”这话说的很有水平,把一个因为电动车暂时卖不动而不得不做的调整,包装成了是顺应民心、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举动。
但咱们都明白,这背后真正的意思是,电动车的摊子铺得太大了,需要花很多钱,眼下还得靠XT5这款能赚钱的燃油车来输血,来支撑整个品牌的转型。
更有趣的是,这台即将在美国“复活”的第二代XT5,会长什么样呢?
答案可能就在我们中国。
原来,全新换代的XT5去年秋天就已经在我们国内上市了。
可以说,咱们中国的消费者,再一次领先全球,提前享受到了凯迪拉克的最新产品。
国内的这款新XT5,外观变化非常大,借鉴了很多它家纯电大哥Lyriq锐歌的设计元素,比如那个标志性的竖条状大灯,看起来特别科幻、特别年轻,完全摆脱了老款车那种沉稳的感觉。
车身尺寸也比上一代更大了,内部空间更宽敞。
最吸引人的,是车里那块巨大的30英寸曲面连体大屏幕,科技感爆棚,坐进去感觉就像进了未来驾驶舱。
这件事也说明了一个重要的趋势,那就是咱们中国市场在全球汽车行业里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
以前都是国外设计好了车,拿到中国来卖;现在反过来了,很多全球车型会先考虑中国消费者的喜好,在中国市场验证成功后,再推广到全世界。
新款XT5在中国的成功,无疑是给了美国总部一剂强心针,让他们看到了这款车强大的市场潜力。
当然,未来在美国上市的版本,和咱们国内的版本也不会完全一样。
最大的不同,很可能是在“心脏”,也就是发动机上。
咱们国内的新款XT5用的是一台2.0升的涡轮增压发动机,还配了一套48伏的轻度混合动力系统。
这套动力主打的是平顺和省油,既保证了日常驾驶动力足够,也符合我们国家对燃油经济性和排放的要求。
而根据外界的猜测,未来美国版的XT5可能会换上一颗更强劲的“心脏”。
它很可能会和同平台的别克昂科雷、雪佛兰探界者一样,搭载一台全新的2.5升四缸涡轮增压发动机。
这台发动机的参数可就厉害了,最大功率能达到245千瓦,换算成我们熟悉的马力,就是足足333匹!
峰值扭矩更是高达442牛·米。
这个动力水平,比老款的3.6升六缸发动机还要猛,完全能够满足美国消费者对于强劲动力的那种传统偏好。
你看,凯迪拉克这一招玩得多聪明:外观内饰直接用在中国市场已经获得成功的设计,省钱又讨巧;动力系统则根据不同市场的口味进行“本土化”定制。
这既是对市场现实的一种妥协,也是一种非常灵活和高明的商业策略,说明了在商言商,能活下去、能赚钱才是硬道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