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可能都听说了,那个咱们印象里一直挺稳当的汽车品牌沃尔沃,好像遇到了点大麻烦。
财报一出来,很多人都挺惊讶的,说二季度一下子亏了一百亿瑞典克朗,这可是它上市这几年来头一回账上不好看。
平时咱们聊起沃尔沃,总觉得它就是安全的代名词,车子扎实,形象也好,怎么突然之间就不行了呢?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让这个北欧的“老实人”也扛不住了,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事儿。
问题的根子,得从大洋彼岸的美国说起。
美国那边搞了一个政策,对从某些国家进口的汽车,要多收百分之二十五的关税。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打个比方,就好比你卖一件一百块钱的商品,结果到了人家门口,得先交二十五块钱的“过路费”,这商品的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价格自然就没了竞争力。
沃尔沃这次就结结实实地撞在了这堵墙上。
他们有一款被寄予厚望的新车,叫ES90,是一款旗舰级的轿车。
这款车很有代表性,它是在咱们中国的成都工厂生产的,可以说是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全球化合作的一个得意作品,本来计划好了要卖到北美市场去大展拳脚。
结果,这百分之二十五的关税大棒一挥下来,这车基本上就进不去美国了。
你想想,价格凭空高出一大截,谁还会买呢?
车卖不出去,那之前为了生产这款车投入的研发费用、生产线改造的钱、市场推广的钱,不就等于打了水漂吗?
财报里那个一百多亿瑞典克朗的资产减值,说白了,就是为这事儿买的单,这一下亏得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心疼得不行。
这件事对沃尔沃的打击,不仅仅是钱上的损失。
更深层次的,是对它整个全球发展战略的冲击。
当年吉利收购沃尔沃,走的就是一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化路子,瑞典搞设计,中国搞制造,然后卖到全世界。
这条路本来走得挺好,成本控制住了,效率也高。
可现在美国这么一搞,等于硬生生把这个链条给掐断了。
这不仅是沃尔沃一家的难处,更是对这种高效全球分工模式的一次沉重打击。
当然,咱们也得说句公道话,把所有问题都怪到关税上也不全面。
现在全球的汽车市场大环境本身就不太好,大家手里的钱都紧了,买车这种大件消费自然会更谨慎。
不光是中国市场卷,欧洲那边卖得也不理想,所以沃尔沃的整体营业收入也跌了百分之八。
尤其是在豪华车这个圈子里,价格战打得那叫一个激烈。
你降价,我送保养,各种优惠层出不穷。
在这样的环境下,沃尔沃过去最引以为傲的“安全”这张牌,威力就没那么大了。
毕竟,安全很重要,但价格也实实在在摆在那儿,很多人在做选择的时候,还是会先看看自己的钱包。
从数据上看,沃尔沃今年一季度的利润就已经掉了一半,全球销量也连续好几个月往下走。
这说明,问题早就存在了,关税只是最后一根稻草,把本来就已经很脆弱的骆驼给压垮了。
面对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沃尔沃也得想办法自救啊。
首先就是节流,在全球范围内裁掉了三千名员工,连设在咱们中国的研发中心也受到了波及。
虽然说给员工的补偿方案还算厚道,给了“N+3”,算是体面地分手,但裁员终究是件痛苦的事。
特别是砍掉研发中心的部分力量,短期看是省钱了,但长期来看,对一个靠技术和创新吃饭的车企来说,这无疑是动了根基。
其次,就是向现实低头,既然从中国造的车运过去要被加重税,那干脆就把工厂搬过去。
沃尔沃决定,把他们卖得很好的那款SUV,就是XC60,一部分生产任务从中国转移到美国的南卡罗来纳州工厂。
这么做,就是为了实现“本地生产、本地销售”,绕开那堵高高的关税墙。
这个计划预计要到2026年才能完全实现。
听起来好像是解决了问题,但大家想想这背后的代价有多大。
在美国新建或者扩建生产线,重新招募和培训工人,调整供应链,这里面的每一项都是天文数字的投入。
沃尔沃在美国卖了七十多年的车,到头来还是被逼得用这种“大出血”的方式去换取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这其中的辛酸和无奈,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觉得沃尔沃已经够惨了。
但实际上,在这场由关税掀起的风波里,被“割肉”的远不止它一个。
咱们再看看日本的汽车企业,那才叫一个憋屈。
就在前不久,日本对美国出口的汽车,总金额一下子暴跌了百分之二十七。
最有意思的是,明明他们卖到美国的汽车数量还涨了,但收回来的钱却变少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因说出来让人哭笑不得:为了保住市场,不涨价得罪消费者,日本车企自己掏腰包,把那百分之二十五的关税给垫付了。
这就等于,每卖一辆车,就自己从利润里拿出一部分钱交给美国政府。
这生意做得,简直就是在做慈善。
难怪日本的谈判代表都急眼了,说这跟每天在自己身上割肉没区别。
你看,这就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可怕之处。
它给所有想在美国市场好好做生意的外国公司出了一道难题:你要么像沃尔沃一样,砸下重金到我这儿来建厂,忍受好几年的阵痛期;要么就像日本车企一样,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用自己的利润去填那个窟窿。
不管选哪条路,都是在流血。
短期看,美国的本土汽车公司好像是占了便宜,竞争对手都被削弱了。
但把眼光放长远一点看,这种做法只会让整个市场变得不健康。
它扼杀了公平竞争,减少了消费者的选择,最终会损害整个行业的创新和活力。
沃尔沃现在面临的困境,其实也是一个缩影,它告诉我们,在全球化的今天,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独善其身。
政治的波动会实实在在地传导到经济层面,影响到每一个普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沃尔沃的旗舰电动车EX90因为软件问题推迟上市,新能源车又出了一些召回事件,这都说明它在向电动化转型的路上本就走得不轻松。
现在又加上外部的重压,可以说是雪上加霜。
裁员、建厂,这些都是被逼无奈的自救措施。
接下来,就看它美国的工厂能不能按时投产,新的混动车型能不能稳住下滑的销量了。
这场关税战里,真的没有赢家。
沃尔沃撤下了它在中国生产的优质车型,美国消费者少了一个好选择;日本车企咬着牙降价,利润薄得像纸一样。
到头来,市场只会变得更加混乱和内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