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庆假期,高速公路服务区演变成两种出行方式的鲜明对比:一边是燃油车5分钟加满油绝尘而去,一边是电动车排队叫号至凌晨。这不仅是时间差距,更是出行体验的鸿沟。
国庆假期首日,国家电网高速公路充电量突破1000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8%,创下历史新高。
尽管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已达97%,但京港澳、沪昆等热门线路仍出现了“排队叫号”的盛况,有车主拿到号码牌时发现——前面还有48辆车在等待。
01 充电排队,时间消耗战
2025年春节假期,进出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的高速公路上,排队等待2-4小时充电成为电动车主的共同记忆。
一位特斯拉Model Y车主分享:“从开始排队到充电完成,至少需要3个小时。我1月25日从北京回郑州,在保定服务区第一次充电,排队就等了约2个多小时,全程比原计划多了近4小时。”
相比之下,燃油车加满油只需要3-5分钟,而电动车即使使用快充桩,从低电量充至80%也需要30-45分钟,若遇排队情况,单次补能耗时将大幅延长。
02 数字背后的效率真相
尽管充电不便,电动车在日常使用中具有显著经济优势。以家用充电桩计算,每公里电费仅0.1-0.2元,而燃油车每公里油费至少0.5-0.8元。
使用成本对比更为明显:加满一箱油(50L)费用约425元,而电动车充满一次电(60kWh电池)家用桩仅需30元,公共快充约72元。电车充电费用约为油车的1/6至1/10。
政策支持也是电动车的一大优势。一线城市电动车免摇号(北京新能源指标中签率80% vs 油车0.1%),同时免征购置税和车船税。
但是,同样是宣称500公里的续航里程,油车和电车在实际使用中差异显著。燃油车加满油实际可行驶500公里以上,而电动车在高速公路、冬季低温环境下,实际续航通常只有300余公里。
有车主在国庆期间反映,某服务区充电排队达2小时,充电又需1小时,单次补能总耗时达到3小时,大大延长了行程时间。
03 技术瓶颈,理想与现实
长假“充电难”问题,折射的是充电设施供给与高峰需求之间的矛盾。
市场上充电桩性能各异,从60kW到600kW存在多种功率规格。普通用户很难理解S4超充桩和S2充电桩、5C超充桩和2C快充桩之间的技术差异。
更令人困扰的是,800V超充桩被低电压车型占用的情况时有发生。
一位小鹏车主坦言:“今年春节期间在海南自驾,到一个小鹏充电站充电,结果发现S4超充被一辆比亚迪海鸥占着,两台小鹏G9只能在旁边排队等待。”
04 焦虑演变,从里程到排队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加,车主的焦虑已从“里程焦虑”转变为“排队焦虑”。
2025年国庆中秋长假,新能源车日均流量达1250万辆,占比20%,较2024年增长30%,但充电桩扩容速度滞后于需求增长。
在石家庄东服务区,甚至出现了增程、混动汽车也在排队等待充电的景象。
一位理想L8车主解释了他的选择:“加油站同样排长队,保守估计要等40多分钟,我反正也快到家了,索性就排队充个电。”
05 破局之道与未来展望
面对充电排长队的困境,部分车主已摸索出应对策略。
他们通过“e路畅通”小程序实时查询充电桩状态,采用错峰充电(如清晨6点)、短时补能(充至80%即走)等方式优化体验。
湖南、江苏等地则通过投放移动充电车、限制单次充电时长等措施缓解压力。
截至2025年8月底,中国总充电设施达1730万台,同比增长57.7%。电动汽车与充电设施的配比维持在2.4:1,略优于2024年底的2.5:1,表明供需关系正在逐步改善。
能链智电副总裁于翔认为:“不管是燃油车还是电动车,只要在高速公路服务区高峰期补能,都免不了排队。”
他甚至表示,即使有800V和超快充,未来数年内都很难实现纯电动汽车补能效率与燃油车相当。
对于车主而言,提前了解沿途充电设施情况,避免高峰期出行,是减少充电难的有效方法。有经验的电动车车主会习惯保留至少30%电量,以应对突发情况。当然,除了等待服务区充电,部分有经验的车主会选择“下高速充电”。例如,有车主提到,可在县级或地级市下高速,在5公里范围内寻找充电桩,同时进行休整或观光,有效利用时间。
这个国庆假期,京港澳高速上的张先生晚上十点赶到服务区,拿到的号码牌显示——第49位。而旁边的燃油车区,车辆进进出出,最快只需5分钟就能完成补能。
选择油车还是电车,终究取决于个人出行习惯。对于经常长途驾驶的人来说,补能效率仍然是需要慎重考虑的现实因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