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看财报这事儿,本质上跟开盲盒差不多,尤其是那种包装巨花哨,文案特响亮的盒子。
你拆开前,脑子里全是跑车游艇,拆开后,发现是个印着“谢谢惠顾”的瓶盖。
比亚迪这份所谓2025年的三季报,就是这么一个盒子,而且是个镶金带钻的盒子。
前三季度营收干到5663亿,净利润233.3亿。
乍一看,哇塞,印钞机都没这么猛。
但你再往下一瞅,研发费用,437.5亿。
等等,我数学不好,你们帮我算算,这是不是挣的还不够花的多?
是的,净利润233亿,研发直接烧掉437亿,倒贴了200多个小目标。
这操作在正常人眼里,约等于开了一家饭馆,每天赚两千,但花四千去隔壁米其林学艺,主打一个为爱发电,用亏损感动自己。
但在资本市场,这叫“战略性投入”,翻译成人话就是,“我今天亏的钱,是为了明天让你们无钱可亏”。
过去14年,比亚迪有13年都是这么个玩法,研发投入常年摁着净利润在地上摩擦。
这已经不是什么战术了,这是一种肌肉记忆,一种深入骨髓的偏执。
这种偏执狂最可怕。
你跟他谈利润,他跟你聊未来;你跟他聊成本,他跟你聊技术护城河。
累计砸进去超过2200亿的研发,换回来的是什么?
是一堆听着就跟科幻片一样的黑话:天神之眼、超级e平台、灵鸢无人机。
别被这些花里胡哨的名字唬住,商业的本质是买卖。
这些技术的唯一目的,就是让你掏钱掏得更爽快。
就说那个“天神之眼”辅助驾驶,听着像二郎神下凡,其实就是把过去几万几十万才能享受的“高科技”,一脚踹到了十万块的车上。
这叫什么?
这不叫技术下放,这叫“智驾平权”,更难听点,叫价格屠杀。
当一个东西便宜到跟白送一样的时候,它就不再是技术,而是标配。
截至9月,170万辆车装上了这玩意儿,78%的选装率,市场用真金白银告诉你:真香。
更骚的操作还在后面。
比亚迪直接放话,智能泊车要是给你刮了蹭了,算我的,不设上限,不管你是不是第一任车主。
这是什么精神?
这是“你敢死,我就敢埋”的互联网精神。
它赌的就是出事的概率极低,但用这个承诺换来的品牌信任,值钱多了。
这笔账,王传福算得比谁都明白。
如果说,玩命砸研发是在家里挖防空洞,那全球化就是开着坦克出去抢地盘。
国内新能源市场现在已经不是红海了,是血海,是绞肉机。
所有人都杀红了眼,今天你降八千,明天我送大沙发。
与其在家里跟自己人卷生卷死,不如去外面教育一下头一次见到世面的老外。
前三季度海外卖了70万辆,同比增长132%,比2024年一整年卖的都多。
这数据说明什么?
说明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好骗。
哦不,是很好开拓。
你看,在巴西,工厂下线个车,总统卢拉都得来站台,还喜提一台宋Pro。
这排面,这影响力,花多少钱打广告都换不来。
这就是最高级的营销,让权力为你的产品背书。
转头去东京,丰田本田的老家。
比亚迪不跟你硬刚纯电,人家知道日本人就爱混动,直接甩出“纯电+插混”王炸,海狮06DM-i精准填补市场空白。
这就叫因地制宜,投其所好。
你喜欢吃米饭,我绝不卖你面包,我只会卖给你用东北大米做的、电饭煲能定时、还能连WiFi的智能米饭。
至于欧洲,那个汽车工业的耶路撒冷,比亚迪更是直接插旗,计划2026年底开2000家店。
这是什么概念?
这是要把销售网点开得比街边的土耳其烤肉店还密集。
所以你看,比亚迪的增长密码,一半写着“技术偏执”,一半写着“全球野心”。
一个是对内卷自己,把自己卷成钢筋铁骨;一个是对外卷别人,把别人卷得无路可走。
当然,财报里还有些值得玩味的细节。
比如,应付账款和票据减少了。
这话太官方,我给你翻译一下:以前欠供应商的钱,现在还的快了。
你以为这是良心发现,是“协作共赢”?
别天真了。
在商业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对供应链好,本质上是为了供应链安全。
尤其是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你的供应商要是倒了,你的生产线就得停。
给小弟们多发点粮草,是为了让他们在打仗的时候能玩命冲锋。
这叫生态,也叫黑社会。
各大投行跟闻着腥味的猫一样,纷纷给出“买入”评级,预测2025年销量467万辆,2026年539万辆。
这些报告看看就好,他们今天能把你吹上天,明天就能让你原地爆炸。
但他们看好的逻辑是对的:高端化、插混优势、全球化。
这三板斧,确实是比亚迪手里最硬的牌。
说白了,比亚迪今天的故事,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汽车制造商的故事了。
它是一个技术、资本、市场、供应链、甚至政治博弈的混合体。
它用一种近乎野蛮的方式,证明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所有的花拳绣腿都是扯淡。
而这种实力,是用超过净利润的研发投入,一年又一年,真金白银砸出来的。
这个世界,终究还是会奖励那些有点偏执的长期主义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