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到底怕不怕晒?停露天暴晒vs地库潮湿,哪个更伤车?
夏天开车的朋友几乎都有过这样的纠结:车子停在露天,太阳一晒就变得滚烫,摸方向盘都烫手;停进地库吧,又担心潮湿对车子不好。这两种停车方式到底哪种更伤车?其实答案得从汽车各个部件的“小脾气”说起。
先说说露天暴晒的情况。阳光里的紫外线可是汽车的“隐形老化剂”,车身上的油漆最容易受影响。新车刚买回来时漆面亮晶晶的,可要是长期在太阳下暴晒,光泽会慢慢变暗淡。
白色车可能会发黄,深色车看上去没精神,就像人晒久了皮肤变粗糙没光泽一样。更麻烦的是,高温会让车漆表层的水分慢慢流失,时间长了漆面可能出现细小的裂纹。下雨时水分渗进裂纹里,这些小细纹还会慢慢变大,好好的车漆就这么被“晒坏了”。
车里的零件就更经不起暴晒了。方向盘、仪表盘这些塑料件,在高温下会加速老化。用久了塑料件会变得硬邦邦的,甚至出现裂纹,摸上去手感都变差了。
车门上的密封条是橡胶做的,暴晒后弹性会慢慢消失,密封效果就差了。开车时可能会听到风噪声,下雨的时候还可能渗水进车里,想想都糟心。
最让人担心的是轮胎。夏天地面被晒得滚烫,地表温度能超过60℃,摸上去都烫手。轮胎长期处在这种高温环境里,橡胶会变硬、失去韧性,容易出现鼓包或裂纹,这可是增加了爆胎的风险,开在路上太危险了。
而且暴晒后车内温度会变得特别高,封闭的车厢里温度能超过50℃。这时候如果车里放了打火机、香水这类东西,很可能因为高温引发爆炸。要是座椅是皮质的,暴晒后会烫得坐不上去,不仅不舒服,还会加速皮质老化开裂,好好的座椅没多久就变得皱巴巴的。
再说说地库潮湿的问题。地库温度低,尤其是梅雨季或者南方潮湿地区,空气里的水汽特别多。汽车底盘离地面近,长期处在潮湿环境里,金属部件很容易生锈。有些车开了几年,底盘下面能看到一片片锈迹,严重的话还会影响底盘的坚固性,安全隐患可不小。
刹车盘也是个“怕潮”的部件。车子在地库停几天不动,刹车盘表面可能会蒙上一层锈。虽然开车时踩几脚刹车就能把锈磨掉,但长期反复生锈,会影响刹车盘的使用寿命,关键时刻可能掉链子。
潮湿对车里的电子元件影响也不小。车窗升降器、音响这些设备的线路接头,在潮湿环境中容易氧化。有时候车窗突然卡住升不上去,或者音响突然没声儿,很可能就是线路受潮接触不良导致的,修起来又费时间又花钱。
空调系统更是潮湿的“重灾区”。空调滤芯会吸附大量水汽,慢慢变成细菌滋生的温床。下次开空调时,可能会吹出带着霉味的风,闻着难闻不说,还影响身体健康,对呼吸道敏感的人太不友好了。
内饰同样躲不过潮湿的影响。座椅缝隙、地毯下面如果长期潮湿,可能会发霉。尤其是深色内饰,霉斑不容易发现,时间长了还会产生异味,车里总有股挥之不去的怪味儿。有些车主喜欢在车里放脚垫,潮湿的脚垫贴在地板上,下面的绒布更容易滋生霉菌,清理起来特别麻烦,有时候得把整个脚垫拆下来彻底清洗才行。
其实露天暴晒和地库潮湿对车的伤害,并没有绝对的“谁更严重”,关键看环境和时间。长期暴晒对车漆、橡胶件、塑料件的损伤是一点一点攒起来的,而且高温带来的安全隐患更直接;地库潮湿的危害则更隐蔽,需要长期积累才会显现,但如果地库通风好、比较干燥,伤害会小很多。
如果有条件,最好选择通风好、能遮阳的停车点,比如小区里有树荫的位置,或者商场带遮阳棚的露天车位,这样既能避免暴晒,又不会太潮湿。实在只能停在露天,夏天可以给车子前挡玻璃贴个遮阳挡,减少阳光直射;停车时把车窗留一条小缝,让车内热气能散出去一些,上车时也不会那么闷热。
停在地库的话,要注意观察地库的排水和通风情况,别停在漏水或积水的角落;长时间不开车,偶尔启动一次,让发动机运转产生的热量烘干车内潮气,空调也可以开一会儿,减少霉菌滋生。
说到底,汽车没那么“娇气”,但也经不起长期的“虐待”。根据季节和环境灵活选择停车方式,平时多留意车子的状态,发现小问题及时处理,才能让车子用得更久、开着更省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