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魔幻现实主义这玩意儿,你以为只在马尔克斯的书里?
不,你随便打开一个财经APP,那扑面而来的赛博朋克味儿,比南美雨林里的湿气还冲。
就说最近这车圈吧,简直是神仙打架,不,是神仙带着凡人打架,打得凡人脑浆子都快出来了。
主角,还是那个自带BGM的男人,余总,和他背后的华为。
鸿蒙智行那边刚放了个大炮仗,说问界全系,注意是全系,上市21个月,累计交付干了25万台。
25万台什么概念?
就是你家小区地库里,以前停的是BBA,现在可能一半都姓“问”了。
尤其是在50万这个级别,以前都是BBA的自留地,大家闭着眼睛买,现在问界冲进来说,不好意思,这桌我想掀了。
创纪录,必须创纪录,不创纪录都不好意思叫华为赋能。
紧接着,余总自己又在微博上秀肌肉,说问界M7(对,原文写M8那是笔误,这世界还没M8什么事儿)交付破了10万台。
好家伙,一个改款车型,愣是卖出了新物种的感觉。
这操作,让友商们血压和尿酸齐飞,连夜开会研究,到底是自己的产品不够好,还是自己的发布会不够“遥遥领先”。
流量的狂欢,销量的盛宴,聚光灯下,问界和华为风光无限。
仿佛一夜之间,新能源的牌桌上,一个叫“华力斯”的巨兽诞生了。
但是,朋友们,高潮之后,总得有人出来扫地。
这事儿最骚,最值得盘道的地方,恰恰不在台前,而在幕后。
当所有人都为问界的销量高潮时,那个真正把车一辆辆造出来的“躯体”——赛力斯,默默发了份财报。
你猜怎么着?
前三季度,赛力斯净利润53.12亿,同比增长31.56%。
你没看错,不是亏损,是净利润,53个小目标。
在这个新势力们普遍靠融资续命,卖一辆亏一辆,亏得底裤都快当掉的时代,赛力斯居然在挣钱,而且挣得还不少。
这剧本是不是有点看不懂了?
一边是理想蔚小还在为毛利率和现金流愁白了头,另一边给华为“打工”的赛力斯,居然先上岸数钱了。
这就引出了那个经典的哲学问题:灵魂和肉体,到底谁更重要?或者说,谁给谁打工?
你看,赛力斯第三季度的财报也很有意思,营收481亿,涨了,但净利润23.71亿,同比还微降了1.74%。
营收在涨,销量在爆,利润反而没跟上,这说明什么?
说明这顿饭,不是那么好吃的。
赛力斯和华为的合作模式,圈内人称“智选车”。
说白了,赛力斯出生产线、出工厂、出造车资质,是个典型的“肉体”提供方。
而华为,出技术、出设计、出品牌、出渠道,是“灵魂”注入者。
问界这车,你从里到外,看到的、摸到的、体验到的,几乎全是华为的影子。
从鸿蒙座舱到智能驾驶,再到华为遍布全国的门店,赛力斯更像一个沉默的、高效的、被选中的代工厂。
一个“赛博富士康”?
这么说可能有点扎心,但现实就是如此。
赛力斯靠着华为这根金大腿,销量一飞冲天,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边缘车企,一跃成为牌桌上的重要玩家。
营收暴涨,甚至开始盈利,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美梦。
代价是什么?
代价就是,“赛力斯”这个品牌本身,正在被“问界”和“华为”的光芒所吞噬。
现在你问一个路人,问界是谁家的车?
十个有九个会说是华为。
剩下那一个,可能会犹豫一下,然后说,好像是……华为合作的?
这就是现实的骨感。
赛力斯赚到了钱,但失去了“名”。
而名,在消费市场,有时候比钱更重要。
名声意味着品牌溢价,意味着用户心智,意味着未来的想象空间。
现在赛力斯赚钱,是因为它作为“天选打工人”,在行业极度内卷、大家都在烧钱换市场的阶段,抱上了一个最粗的大腿,把风险和不确定性都转移了。
华为在前面冲锋陷阵,砸钱搞营销,铺渠道,跟对手死磕。
赛力斯在后面安安稳稳开动生产线,卖一辆就有一辆的钱进账,旱涝保收。
这像不像淘金热里,最赚钱的不是淘金的,而是卖铲子和牛仔裤的?
赛力斯就是那个卖铲子的。
但问题是,铲子谁都能卖。
今天华为选了你赛力斯,明天有没有可能选奇瑞(星纪元)、选北汽(享界)、选江淮?
华为的“智选车”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它要的是一个“鸿蒙生态联盟”,而不是和某一家车企深度绑定。
当“华为系”的车越来越多,赛力斯的独特性和议价能力,会不会被稀释?
这才是悬在赛力斯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Q3利润微降的信号就很微妙。
是不是为了配合问界M7改款的“掀桌子价”,供应链和工厂这边也得勒紧裤腰带,把利润空间让出来一部分?
是不是华为在合作中的分成比例更高了?
这些商业机密我们不得而知,但数字不会撒谎。
所以你看,这个故事充满了商业世界的残酷与黑色幽默。
一个曾经挣扎在生死线上的传统车企,通过“出卖灵魂”,换来了“肉体”的生存和温饱,甚至还吃上了肉。
这在商业上是绝对的成功,是教科书级别的求生案例。
而一个科技巨头,通过“购买肉体”,兵不血刃地杀入了最重、最复杂的汽车制造业,用最轻的资产模式,撬动了最大的市场声量,正在一步步实现它“不造车,但要掌控一切”的野心。
没有谁对谁错,只有选择和代价。
对赛力斯来说,眼前的荣华富贵是真实的,53亿的利润是实打实的。
但未来,当它彻底成为一个“华为的生产车间”时,它的估值逻辑和想象空间,可能就要向代工制造业看齐了。
对我们吃瓜群众来说,这出大戏才刚刚开始。
别光看贼吃肉,也得琢磨贼为什么能吃上肉,以及吃完肉之后,谁来买单。
毕竟,商业世界里,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现在是遥遥领先,以后呢?
你品,你细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