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20万,L3级算力小鹏G7开卖,何小鹏和雷军组团围剿Model Y

19.58万。

小鹏G7正式发布,果然,23万的预售价格只是烟雾弹,正式发布后的价格拉到20万以内。

全车分为3个版本,分别602 Max、702 Max、702 Ultra,售价分别为19.58万元、20.58万元、22.58万元。

MAX车型上只在续航上做出了区分,其余配置一致,而Ultra版本车型则是今晚的重头戏,搭载了3颗自研的图灵芯片,有效算力超过了2250TOPS,既是目前全球算力第一的车型,也是全球首款L3级算力AI汽车。

自从小鹏G9发布后,小鹏似乎很久没在20万元价位段的SUV市场正面出招了,这次一来就是搞波大的,开售9分钟,小鹏G7大定突破了10000台。

前有小米YU7,现在又有了小鹏G7,今年的“7系江湖”有的看了。

01

算力狂魔

这次小鹏算是把智能化人设,彻底立住了。

放在去年,有人告诉你一台智能汽车有着超2000TOPS的算力,你大概率会不太相信。毕竟普遍还是500TOPS左右算力的水平下,超2000TOPS的算力实在有点不敢想象。

今天,整车有效算力超2250TOPS的小鹏G7就摆在你的眼前。

3颗小鹏自研的图灵芯片,相当于9颗主流智驾芯片,单颗芯片的算力超750TOPS,是行业其他旗舰的3-28倍,可同时驱动智驾大模型以及座舱大模型,用何小鹏的话来讲,超前兑现未来5年算力预期。

正是有巨大的算力优势,何小鹏把G7称之为“全球首款 L3 算力的 AI 汽车”。

什么是L3级算力AI汽车?何小鹏认为有两大标准:

一是本地有效算力要大于2000TOPS,算力够高,才能跑动大模型;二是搭载本地部署VLA+VLM模型,大模型,才能用好大数据。

强大的算力自然是来源于3颗自研的图灵AI芯片,作为图灵芯片第一车,小鹏G7也是目前量产车中算力全球最高的,没有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何小鹏口中的“有效算力”不是文字游戏,是要比目前市面上宣传的“算力”更有含金量。

打个比方,比如一个250TOPS算力的芯片,实际上是由A+B两部分组成,如果你⽤它的B部分,A部分就会作为冗余而闲置,换句话说,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你所使用的真正有价值的算力要少于这个芯片的全部算力。

而有效算力,按照何小鹏的说法,就是你在使用过程中都能用得上的算⼒。

不过并非每一台 G7 都配备三颗图灵芯片,是Ultra 版的专属,Max 版依然搭载了两颗英伟达Orin X芯片,算力为508TOPS。

而且目前的L3级算力并不等同于L3级的汽车,L3级算力的AI能力,是迈向L3级汽车的第一步,代表汽车已经具备L3级的智能能力和水平,但是需要硬件双冗余和法律法规认证后,才能称得上真正的L3级汽车。

这也就意味着,只要法规落地,小鹏G7很可能是首批实现L3落地的车型。

在3颗图灵AI芯片的支持下,不仅全系配备图灵AI智驾,小鹏G7上还首发了完全基于本地部署的VLA+VLM模型,不用联网也能跑,其中VLA负责辅助驾驶的小脑,VLM模型负责整车AI的大脑。

负责智能驾驶的VLA模型也不是普通版本,其首次搭载了“VLA-OL模型”,VLA大家都知道是Vision Language Action,是核心的理解和决策机关,而OL展开是Online Reinforcement Learning,主要负责强化学习,相当于“大脑”+控制运动的小脑”。

何小鹏表示,它们相当于智驾辅助系统的大脑和小脑,让车辆从持续强化学习提升为自主强化学习,VLA-OL 大模型让其实现了视频流感知融合的能力,号称可以极大提高复杂场景下的辅助驾驶安全上限,能力上限比当前行业端到端智驾能力提高10倍以上。

而对于这套系统的表现,何小鹏的评价是“极其丝滑”、“中国第一,世界最强”。

02

HUD体验也不错

在智能座舱方面,小鹏汽车也是疯狂叠Buff。

为了能跑动智能座舱中的VLM大模型,小鹏还首次为智能座舱增加一颗专属的图灵AI芯片,专供人车之间的交互。

在图灵驱动下的智能座舱,算力超过了800TOPS,是目前行业旗舰智能座舱算力的26倍,何小鹏称其为真正拥有情感的私人管家。

比如能实现本地聊天、主动服务、多语言支持等能力,还能模糊定位导航,单条多指令规划行程,联动三方生态取号订座等。

上面只是智能座舱方面的亮点之一,其实在发布会前夕,小鹏就接连抛出了两张王炸的技术底牌。

除了全球最高的有效算力,再有就是官宣与华为合作,G7 首发搭载全新的「追光全景」抬头显示系统,将座舱交互提升到一个新层次。

这套AR-HUD系统采用87英寸画幅,搭载了一颗自研车规级 LCoS 显示芯片,最大亮度可以达到12000nit,还能做到1800:1对比度,10m虚像显示距离,100毫秒低时延。

联合华为首创的畸变矫正算法,可以做到行业最低静态畸变 ≤1%,使用过程人眼焦点连续变化、成像错位等导致眩晕的行业问题也就得到解决。

还把场景AR车道级导航、辅助驾驶AR显示,以及全场景AR安全预警三个场景糅合在了一起。从成像的效果来看,下方显示续航、限速以及导航等基础信息,上方大片区域则是AR渲染与道路实景的结合。

这套HUD首创“光毯式AR车道级导航”,将虚拟指引直接投射于真实路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所见即所行,这也是行业首次把导航路线画在真实道路上。

除此之外,遇到暴雨或大雾天气,它能清晰地渲染出绿色引导线,重新标注车道线以及前方模糊不清的车辆。在狭窄路段,还能标注对向车辆并提醒,距离太近还可显示俯视图,帮助驾驶员顺利通过。

而且象征辅助驾驶的小蓝灯,还能根据环境调整亮度,白天增强亮度避免忽视,夜晚降低亮度也可以减少刺眼状况。

03

将“857”拉入20万

聊完核心的智能能力,我们回归G7本身。

首先是核心的三电能力,全域800V,全系5C超快充,全系最高702km的续航,这三个以往在40万价位才能一起出现的词汇,如今出现在了20万价位的小鹏G7上。

没错,除去新增加的入门版本车型,无论是Max还是Ultra,在核心的三电能力上是一视同仁。

具体到参数上,小鹏G7采用后置单电机驱动,最大功率218kW,约合296马力,最大扭矩为450Nm,已经可以满足大部分用户的需求。

电池部分,G7配备了最高为80.8kWh磷酸铁锂电池,支持5C充电倍率,10-80%充电12分钟,CLTC续航最高702km,能耗低至12.9kWh/100km。

在底盘上,全系搭载太极AI底盘,全系采用了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结构,并且搭载了小鹏自研阀系的DCC可变阻尼减震器。

可以结合AI云端数据、摄像头预瞄自动根据前方路况,比如AI智能识别减速带,AI智能识别颠簸路段,路面凹坑或者凸起,地面障碍物等,来调整减震器阻尼。

看完相对硬核的底盘配置,不要忘记了小鹏G7的本来定位——家用SUV。

硬核的硬件配置固然关键,但更重要的还有舒适便利的配置,首先从车身设计上就已经向舒适让步。

车头和车尾采用了第二代的X FACE设计,也是小鹏P7+上的那套设计语言,车头并非完全是贯穿式灯带,采用了三段式的设计,配合下方分体式大灯组,进一步提升车头的辨识度。

另外A柱前移,造就的短车颈长车身的流线比例,不仅保证了其车内部的空间,还能优化开车的视野。

具体来看,限时送的四门电吸门;15.6英寸中控屏+8英寸后排娱乐屏;9英寸的1080P高清流媒体后视镜;四个车门内的扶手曲面均是源自欧洲的高定真木;新一代的云感舒适座椅;四座座椅通风加热按摩也统统给配齐。

后排配置给得也非常到位,不仅有电动可调靠背和9英寸触摸屏,还有后排扶手上的50W无线快充。

另外,后排给上小桌板并不稀奇,但有意思的是桌板上方还带有0-90度悬停的磁吸版,立起来可以放置Pad或者手机。而且磁吸功能也不用担心手机因刹车或起步而倒下。

整体来看,小鹏G7又是一款具有小鹏特色的“水桶车”,在这个价位,无论是智能化还是家用可以说都挑不出毛病。

小鹏G7能延续小鹏“爆款”的节奏吗?最后还有一个关键问题:

小米YU7和小鹏G7,你选谁?

本文源自:超电实验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