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具新成立的中央企业,成为了国资委第100位成员,这家未来十年打算投下2000亿资金的汽车巨头,到底会给全球汽车产业带来哪些新变化呢?
这可得看新长安的掌门人朱华荣和14.5万员工们怎么应对眼下这个时代提出的挑战和任务啦。
如今,汽车行业正经历百年难遇的大变局,既有挑战也有机遇,落后和超越同时上演。这家拥有160多年历史的老牌汽车企业,在变革的风云中,踏上了崭新的旅程。
9月24日到26日,国资委举办的“走进新国企——解析《国家工业密码》”第一场活动,以“新长安路上的摇滚”为主题在重庆开启。趁着这个机会,华商韬略也深入拜访了这家新成立的央企。
【01 既是最年轻,也是最年长】
刚刚成立的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安),一会儿被说成是最年轻的央企,一会儿又被看作是最年长的央企。
他算挺“年轻”的,成立才63天罢了;但说他“年长”也没错,因为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62年的上海洋炮局,比招商局还早了整整10年。
经过洋务运动、近代战事、抗日战争,又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几次变革,长安在一百六十三年的岁月洗礼和历练中,培养出了那股倔硬自强、不依附、敢于打破常规的血脉。
上世纪80年代,长安开始“军转民”,主动走进市场经济的洪流,着眼于解决生存难题,甚至自己拆解样车,最终跟日本铃木合作搞微型车;到了2003年,随着私家车逐渐普及,长安又开启了第二次“创业”,从商用车转向乘用车发展。
到了2017年,长安敏锐地发现汽车行业的变化可真不小,率先提出了“香格里拉”计划和“北斗天枢”计划,这两个分别对应新能源领域和智能化方向。
新长安一出炉,我国就有了中国一汽、东风汽车和中国长安这三大央企汽车集团,此外还有上汽、广汽、北汽、广西汽车(控股五菱)等国有汽车企业,一时形成了多家并立的局面。
不过细细看看,就能发现中国长安和其他国有汽车企业不一样咯,中国长安的自主品牌销量和占比特别突出,达到了85%,在三家央企里面算最高的了。
到了2024年,东风汽车集团的自主品牌销量占比大概是55.32%,一汽集团则为25.6%,都比不过长安的表现。
中国长安汽车党委副书记、董事谭本宏在座谈会上直言,和其他车企不一样,中国长安最大的特色是在高台上调整结构。可能别的品牌是从无到有,但长安的目标是在保持每年200多万辆销售的基础上,从燃油车逐步向新能源转型。
同时想维持规模,又要优化配置,这对于中国长安来说,既是压力,也是考验智慧的时刻。
从“三次创业”开始,长安在央企体系中表现出了少见的速度、灵活性和决断力。
今年九月,长安汽车卖出了26.6万辆,比去年同期多了25%;其中新能源汽车达到了10.3万辆,增长了87%,这速度远远快过传统燃油车,销量也创出了新纪录。
在激烈的新能源竞争环境下,中国长安差不多同时推出了三大新能源品牌——阿维塔、深蓝汽车和长安启源,这三款品牌都取得了一定的销量,并且拥有一定的知名度。
这使得长安成了央企中新能源转型最飞快的车企,也是唯一一家能让多个品牌每月销量稳定突破万台的央国企。
在很多操作方式上,长安的思路和市场化水平甚至比民营企业还灵活,长安给予三个子品牌充分的决策自主权,股权结构上也引入外部投资和合作伙伴,实施员工持股和市场化激励措施;在管理方面,鼓励子品牌大胆尝试,放手让他们去闯。
长安没有全资控股深蓝和阿维塔,而在一些车企因为所谓的“灵魂论”而对华为合作迟疑时,长安算是最早一批选择加入华为Hi模式的企业,阿维塔、宁德时代和华为的“安为德”合作也成为行业的典范;深蓝则采用多种动力方案,还率先将华为的高阶辅助驾驶引入到20万以下的市场,抢占了智能驾驶向下渗透的机会。
此外,在拓展海外市场和高管年轻化方面,长安汽车也算是走在国企的前沿了,目前公司11位执行副总裁和副总裁中,有7位是80后。
可以说,晋升到央企行列,不仅是对中国长安身份和这些能力的双重认可,更象征着中国汽车行业的共同期待。
承载着163年的辉煌,中国长安再次开启崭新的一章。
【02 富有之杖】
这会儿,咱们中国汽车行业正处于最“棒”的阶段,也算得上是最“乱”的时期。
在全球汽车行业百年难得一遇的大变动中,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彻底实现了换道超车。不管是销量规模、市场渗透率、整个锂电池产业链,还是智能驾驶技术方面,中国都已经遥遥领先了。
这可是个充满机会的黄金路线呀;
不过呢,敌人环绕,崛起的新势力层出不穷,搞得价格战、流量战、还有那无底的公关战啥的乱哄哄的,真是乱象丛生。
汽车圈子现在可得把问题搞明白,洗清杂质,弄得一清二楚。
中国长安成立的这个时候,可真算得上是个特别的节点。
想让老树长出新芽,焕发出新的生机,并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围而出,这可真是每个长安人都得面对的重要难题。
一旦正式挂牌成立后,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朱华荣感触很多,他直言:“从来没有打过这么充裕的仗。”他说:“长安所面对的天地太宽广了,我眼前满是各种机遇。突然之间,觉得像是拥有一股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力量。”
谭本宏说:“不管是资金的流入、品牌的曝光,还是资源的获取,只要企业拥有流量,都应该成为合作的重点对象。”
长安作为新晋央企,在资源合作和战略配合方面,迈开的步伐明显更大了。
短短两个多月时间里,中国长安接连和重庆市、中国国新、中国农业银行等达成了战略合作,还和中远海运一起探索“渝车出海”的新路子。
民营企业方面,新长安仍然与华为、宁德时代一道专注于攻关固态电池,还和海尔集团等一起打造生态系统,持续“强链补链”。
对一家转型新能源车行业的巨头企业来说,合作肯定少不了;而对于刚成立不久的央企,技术的自主掌握也得摆在重要位置。
中国长安在面对那个变幻莫测的成长阶段时,强调得是“自研+合作”双轮驱动。一样,保持一定的资源冗余,既不盲目依赖自研,也不完全依赖合作,这样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这十年来,长安在新能源领域投了400亿,智能化方面也砸下了600亿,还拿出100亿布局未来技术。接下来十年,计划再投入2000亿,同时组建一个规模达1万人的科技创新团队。
饱和投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成功打造出领先的中央环网架构SDA,而且SDA平台2.0已经立项立起,新一代电池技术——金钟罩全固态电池,也突破了“端到端交互式智驾”等30多个核心技术。
今年9月5日,长安汽车推出了“天枢”智能化品牌,还利用天枢智能开发了启源A06等多款车型。更值得一提的是,长安的智驾技术已经开始为长安马自达等新车带来赋能。
跟别的创业公司比起来,中国长安集团在技术实力和资源储备方面真是有底气。长安也是第一个实现产销超过2000万辆的中国品牌,今年预计会突破3000万辆。这么庞大的数据资产,再加上在感知、决策、控制算法以及仿真训练方面的主导能力,为智能驾驶的量产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树立了大家的信任。
长安配备了行业内独一无二的智能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里面设有全球顶尖的智能网联测试中心“天枢智能实验中心”。同时,还拥有全国目前唯一的主被动融合碰撞实验室,以及西部的汽车试验场(垫江)。
在碰撞实验室里,长安一款车型通常要做40到50次左右的常规正面碰撞测试,单次花费差不多得30万左右(按10万级别车型算),还会安排其他测试,甚至会从生产线随机抽查车辆。
在长安智能工厂,依靠5G、数字化、AI和柔性生产模式,通过C2M实现个性化订单,只用52秒(极限速度)就能让一台车下线,从而缓解车主的交付压力。
这些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资源储备,可说是任何新兴力量都难以望其项背的优长。
除此之外,长安觉得现在的新能源和智能化还处在未定型的角逐阶段。
所以,“双轨并行”就显得挺关键的。像阿维塔,一边不断强化与华为、宁德时代的合作,巩固那稀缺的“铁三角”优势,同时也依托长安自己搞的SDA平台啥的,打造出别具一格的竞争力。
阿维塔还是最早用上“HI模式”的车企之一,而且还是目前唯一升级成“HI PLUS”的品牌,同时也第一家投资华为引望的车企。今后,两边将在产品定位、品牌推广、设计方案、核心技术以及用户服务等多个方面展开全面合作。
现在,华为的朋友圈不断扩大,重庆的“鸿蒙智行”与赛力斯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此外,还在与奇瑞、北汽、江淮、上汽的合作方面不断推进,合作的步伐逐渐加快。
依靠自身技术的支持,加上与华为、宁德时代的紧密合作,这种差异化的优势,或许能让新长安在激烈的竞争中更具机会和主动性。
关于全球布局的宏大梦想
对于立志成为世界顶尖汽车企业的中国长安集团来说,全球化不单是个选择,而是每个必须踏上的重要课程。
长安的“2030愿景”提到,集团计划投入超过100亿美元,用于加快国际化步伐,到20230年,整车的产销量目标是达到500万辆,其中新能源占300万辆,海外市场达到150万辆,争取进入全球汽车销量前十名。
公司也推出了叫“海纳百川”的全球化策略,喊出了“无海外,不长安;无基地、不长安”的口号,一起制定了整体的出海大方向。
到2024年,中国长安汽车累计卖出了大约270万辆,今年的目标是突破3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占了100万辆。也就是说,接下来五年还剩下大约200万辆的目标任务待完成。
这份责任自然由阿维塔、深蓝汽车和长安启源这三大智能电动品牌来承担。
这三个品牌各自有明确分工,阿维塔走的是高端豪华路线,想要在高端市场再突破;深蓝作为“科技运动潮牌”,主要瞄准15万到30万这个价格段;长安启源则专注于满足普通家庭用户的需求。
阿维塔被看作是“新央企新豪华”的标杆,深蓝在央企新能源品牌里销量最高,启源则扮演着长安集团销售规模的主要担当。
重整之后,三大新能源品牌的定位更明晰,合作也更紧密,同时还能共用制造、物流、采购,还借力集团的品牌背书。
不仅是放开权限,新长安更是全力撑腰。朱华荣曾直言不讳地说,深蓝、阿维塔和启源都是“心头肉”,长安肯定会拼命帮衬,“要什么给什么,要钱就拿钱,要资源就送资源”。
现在,这个方针还增添了两个方面 ——“要由制度来完善制度,要靠生态来支撑生态”。
市场化的体制机制带动了各个品牌的市场表现。刚刚过去的9月,阿维塔售出了11028辆,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43%,已经连续7个月实现销量突破一万;深蓝汽车交付了33626辆,增长了48%;长安启源的交付量达到41205辆,同比增长79%。
9月20日,阿维塔科技正式推出“战略2.0”,目标是到2027年实现40万辆的全球销量,进入千亿营收的行列;到2030年则希望达到80万辆;到2035年,还要冲击150万辆的目标。
朱华荣信心满满地表示:“阿维塔在全球市场上有自主定价的权利,不用考虑别人的眼光。”
传言在海外展会上,有个新加坡的大老板花了150万买了一台阿维塔11限量版,而中东某位土豪一次性买了25台阿维塔12,每台价格都达到70万。这些事情都反映出阿维塔的独特魅力以及在国际市场上的议价实力。
在三大品牌的带动下,长安的出海步伐可真是不减当年。到了2024年,长安的海外销量达到了53.6万辆,比去年增长了近50%,在国内车企出口排名中稳稳站第三。今年九月,海外销量达到6万辆,比去年同期涨了23%;前九个月累计出口46.5万辆,整体表现还是挺扎实的,保持着稳步上升的趋势。
跟以前单纯卖产品不一样,现在长安的全球化已经从“产品走出去”逐渐转变成“产业生态扩展”,这个变化挺明显的。集团总共规划了20个海外整车和KD工厂,目前已经投产了9个KD工厂和1个整车工厂,步伐明显加快,布局也更全面了。
泰国罗勇工厂,这是咱们首个海外新能源整车基地,已在今年5月正式投产。预计到年底,海外总产能能达到46万辆,主要辐射的还是那边优先级最高的东南亚市场。
关于动力配置,长安并没有盲目地全盘转向电动化,毕竟各个国家的能源结构、政策环境和市场需求都不一样,预计到2030年,新能源车辆的占比会攀升到40%。长安认为,兼具内燃机和新能源动力的汽车企业,优势会更加明显。
丰田在2025财年净利润高达2300亿元,每辆车的净利润达2.2万元,远远超过中国车企。韩国起亚在2024财年的销量、销售额和营业利润率都创下了历史新高,这些都证明了这个说法的真实性。
根据之前的分析,长安修正了全球布局策略,依旧坚持“先立后破”和“油电同时发展”的思路,加快推进新能源的“香格里拉”计划。针对各个市场的不同需求,推出了多样化的产品和动力配置。
只有勇敢走上国际舞台,和全球的大厂一较高下,才能真正展现出一家车企的本质和实力。
积淀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底蕴,凭借丰富的资源和战略合作,以及全面的全球布局,新长安注定会在世界汽车行业的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长安这一路走来,积累了将近百年的历史沉淀,依托雄厚的资源和合作优势,同时布局全球市场,未来在国际汽车舞台上必定会发光发热,站稳脚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