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发生了一件大事,可以说是给全球的跑车爱好者都带来了不小的震撼。
事情的主角是一台来自中国的纯电动超级跑车,叫做仰望U9 Xtreme。
这台车干了两件让所有人都瞪大眼睛的事:一是在德国的专业测试场上,跑出了每小时496.22公里的惊人速度;二是在被誉为“绿色地狱”的德国纽博格林北环赛道,跑出了一圈6分59秒157的好成绩。
可能很多人对这些数字没什么概念,咱们来打个比方。
496.22公里的时速,这已经非常接近咱们国家高铁在商业运营中的最高速度了,想象一下一台在地面上跑的汽车,能达到这个速度,是多么不可思议。
而纽博格林北环赛道,是全世界所有高性能汽车的“期末考场”,弯多路险,能跑进7分钟以内的,历史上都是屈指可数的顶级神车。
过去,能同时在这两项上都拔尖的,清一色都是欧洲那些大名鼎鼎的燃油跑车品牌。
所以,当一台中国制造的电车同时打破了这两项纪录,很多人心里都犯嘀咕:这真的假的?
电动车不是只能跑个直线加速吗,怎么连最考验综合性能的赛道也能征服了?
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黑科技?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台车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首先,想跑得快,动力必须得足。
传统跑车靠的是大排量发动机,气缸越多,排量越大,马力就越猛。
但仰望U9 Xtreme走的是另一条路,一条“高压电”的路。
它用上了全球第一个量产的1200V超高压平台。
这个1200V是什么概念呢?
我们家里的电是220V,现在市面上主流的电动车,电压平台大多是400V或者800V。
电压越高,就意味着电流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越小,充电和放电的效率也越高。
简单来说,就像是把普通的水管换成了消防用的高压水枪,能量能更迅猛、更高效地传递到驱动系统。
有了这么强大的电力基础,车上那四台独立的电机才能彻底放开手脚,它们每一台的转速都能达到惊人的每分钟30000转,四台加在一起,能爆发出超过3000匹的综合马力。
3000匹马力,咱们日常开的家用车一般也就一百五六十匹,也就是说,这台车的动力相当于差不多二十台家用轿车的总和。
光有马力还不行,还得看车重。
这台车的推重比达到了1217匹/吨,意思是每一吨的车身重量,背后都有一千二百多匹的马力在推着走,这种动力水平,让它从一开始就具备了和顶级燃油超跑叫板的资本。
当然,光有蛮力,在赛道上是行不通的,弄不好就成了脱缰的野马。
真正让这台车脱胎换骨的,是它那套聪明的“大脑”和灵活的“四肢”,也就是比亚迪的易四方和云辇-X技术。
先说易四方,这套技术的核心是四台电机独立驱动四个车轮。
传统的汽车,动力都来自同一个发动机,要经过复杂的传动机构才能分配到轮子上,反应总会慢半拍。
而易四方可以让电脑在千分之一秒内,就决定给每个轮子分配多少力。
在纽博格林那种拥有177个弯道的赛道上,这个功能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比如进一个急弯,电脑可以瞬间让外侧的轮子转得快一点,内侧的轮子慢一点,就像划船时两边的桨用力不同可以帮助船快速转向一样,车子就能以一种非常稳定且极限的姿态拐过去。
再说云辇-X,这套系统管的是整个车身的姿态。
当车子以接近500公里的时速飞驰时,空气会产生巨大的力量,试图把车子抬起来。
云辇-X就能实时调整悬架的高度和硬度,像一只无形的手把车身牢牢地按在地面上,保证高速行驶的稳定性。
正是这两大技术的相互配合,才让仰望U9 Xtreme彻底撕掉了电动车“直线傻快、弯道就软”的旧标签,成为一个既能跑极速,又能刷圈速的全能型选手。
实现了强大的动力和精准的操控,接下来就要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如何让这些高性能部件在高强度的运转下保持稳定。
跑赛道对车辆的散热、电池、刹车都是极大的考验。
为了让3000匹马力能持续输出,工程师们重新设计了整车的冷却系统,给电机和电池都配上了专属的“空调”,散热效率比常规方案提升了133%,确保即使在赛道上连续飞驰,车辆的核心部件也不会因为过热而性能下降。
它的电池也非同一般,是一块经过特殊优化的赛道级刀片电池,放电能力达到了30C。
这个“C”代表放电倍率,30C就意味着这块电池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全部电量释放出来,为车辆提供源源不断的爆发力。
这不仅让加速性能变得异常凶猛,也证明了磷酸铁锂电池在性能上同样可以达到顶尖水平。
最后是刹车,跑得再快,刹不住也是白搭。
这台车用上了顶级的碳陶刹车系统,这种材料最大的优点就是不怕热,在赛道上反复重刹也不会出现性能衰退,始终能提供稳定的制动力。
刹车卡钳还用了更轻更坚固的钛合金材料,不仅减轻了车轮部分的重量,让操控更灵活,也进一步保证了刹车的可靠性。
就连轮胎,都是和专业厂商联合定制的,材料里甚至加入了防弹衣里使用的芳纶纤维,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确保在极限速度和过弯G值下,轮胎能够扛得住,牢牢抓住地面。
可以说,这台车上的每一个零件,都是为了极致性能而生,凝聚了中国汽车工业目前最顶尖的技术和工艺。
它的出现,不仅仅是刷新了几个数字记录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个宣言,向世界证明了在电动化时代,中国汽车已经有实力站在全球性能金字塔的顶端,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