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激光雷达照进家庭SUV,长安启源Q07想让“高阶”变“普及”

车圈的“金九银十”果然名不虚传,10月10日,长安启源为旗下热销的家用SUV Q07,带来了一次含金量十足的升级——天枢智能激光版正式上新。新车共三款配置,售价区间定在了15.68万元到17.68万元

启源Q07自上市以来,市场热度一直不错,累计用户已超过6.8万个家庭,其“全家人的智能SUV”定位深入人心。此次激光版的推出,核心目的很明确:在原本视觉方案的基础上,通过软硬件的全面升级,把智能驾驶辅助的能力再往上提一个台阶,尤其是补齐在复杂光线、恶劣天气下的感知短板,让安全更有保障。

当激光雷达照进家庭SUV,长安启源Q07想让“高阶”变“普及”-有驾

那么,这颗新增的激光雷达,究竟给Q07带来了什么?

“超视距之眼”,不只是多一个传感器

增加一颗激光雷达,绝非简单的硬件堆砌,它带来的是整个辅助驾驶系统在感知能力上的质变。长安启源为Q07激光版配备了1颗激光雷达、3颗毫米波雷达、12颗超声波雷达外加11个摄像头,共同构成了一个全方位的感知网络。其中,这颗被官方称为“超视距之眼”的激光雷达,最远探测距离达到200米,能实现毫米级的精准测距。

这意味着在黑夜、暴雨,或是进出隧道等纯视觉方案最头疼的场景里,它依然能稳定、清晰地勾勒出前方物体的轮廓。

当激光雷达照进家庭SUV,长安启源Q07想让“高阶”变“普及”-有驾

光有“眼睛”还不够,还得有反应迅速的“大脑”。Q07激光版搭载了算力达到128TOPS的地平线征程6M驾驶芯片,配合SDA“中央+区域”的环网电子电气架构,确保了从感知到决策再到执行,都能做到毫秒级的响应。

技术参数的背后,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布会提到的九大高频场景就非常接地气。比如,在高速上与大货车并行,系统检测到后会自动向远离的一侧微调,极大地缓解驾驶者的压迫感。再比如紧急避障,系统能在时速120公里/小时的状态下,对前方静止车辆实现有效的刹停避撞。这些能力的背后,是超过150万公里的AEB专项测试里程和超过60万次的泊车场景测试,将各种极限工况都提前预演了一遍。

不仅会“开”,更要会“停”

对于很多家庭用户来说,“停车难”是比“开车难”更头疼的问题。这次Q07激光版在泊车辅助上的进化,可以说是把便利性拉满了。

当激光雷达照进家庭SUV,长安启源Q07想让“高阶”变“普及”-有驾

最有趣的一个功能是“车外语音遥控泊出”。想象一下在超市购物归来,双手提满东西,发现车位狭窄,这时只需一句话,车辆就会自动向前开出一段距离,为你留出充足的上车空间。此外,遥控挪泊、甚至在没有划线的车位自定义泊车等功能也相当实用,覆盖了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的泊车场景,让停车这件事变得前所未有的轻松。

“移动四代住宅”,空间与舒适才是底色

聊完智能,再回归到一台家用SUV的根本——空间与舒适。长安启源Q07从设计之初,就把“全家人的移动空间”这个概念刻进了骨子里。依托SDA天枢架构的优势,这台车长4米8出头的中型SUV,做出了堪比大型SUV的空间感,官方称之为高达86%的“得房率”。车内纵深、前排、后排、后备箱空间都相当可观。

空间的灵活多变是另一大亮点。通过座椅的放倒和调整,可以轻松切换出“女王座”、“贵妃榻”、“大床房”等多种模式,尤其是后排座椅放倒后形成的平坦空间,对于喜欢户外露营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

当激光雷达照进家庭SUV,长安启源Q07想让“高阶”变“普及”-有驾

在动力和续航方面,Q07搭载的“智慧新蓝鲸3.0”插混系统,提供了215公里的CLTC纯电续航,在城市通勤基本可以实现“一周一充”。而在长途出行时,超过1400公里的综合续航则彻底打消了里程焦虑。更关键的是它的能耗表现,即便在匮电状态下,百公里油耗也仅为3.9L(NEDC工况),让一台大尺寸SUV的出行成本变得异常亲民。

点评:一次务实且精准的“价值升级”

在我看来,长安启源Q07天枢智能激光版的上市,是一次非常务实且精准的“价值升级”。相比视觉版,新车在增加了激光雷达等一系列核心硬件后,价格只上涨了几千元,是将过去通常在更高级别车型上才配备的高阶辅助驾驶能力,直接下放到了主流家用SUV的核心价格区间。

长安启源很清楚,对于家庭用户而言,“安全”是永远的第一需求。它没有去讲那些天花乱坠的故事,而是聚焦在高速避险、窄位泊车这些用户最高频、最痛的场景,用技术去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

“让高级变普及”,这是长安启源在发布会上反复强调的一句话。从Q07激光版的产品力与定价策略来看,这并非一句空洞的口号。它清晰地告诉市场:先进的智能安全技术,不应该是少数人的特权,而应该成为守护每一个普通家庭日常出行的可靠伙伴。对于正在这个价位区间寻找一台高品质家用SUV的消费者来说,启源Q07激光版,无疑是一个值得认真考虑的实力派选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