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咱们国家制造的东西,这些年真是越来越让人骄傲了。
不过,咱们也得承认,在过去,咱们也走过一些弯路,交过不少学费。
今天就想跟大家聊一个特别典型的例子,就是咱们的国产摩托车,曾经在邻国越南市场上演了一出惊心动魄的“过山车”式的大戏。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又感慨又深思。
想当年,也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到二十一世纪初那会儿,咱们的摩托车企业浩浩荡荡地开进了越南市场。
那场面,简直可以用“席卷”来形容。
当时的越南,经济正在发展,老百姓手里开始有点钱了,特别需要一个能代步的交通工具,摩托车就成了最抢手的宝贝。
可是,那时候市场上的主流是日本的本田、雅马哈这些牌子,质量是好,但价格也真不便宜。
一辆普普通通的弯梁车,就要卖到两千一百多美元,这对于当时月收入才几十美元的越南普通家庭来说,简直是个天文数字,得不吃不喝好几年才能买得起。
就在这个时候,咱们中国的摩托车来了。
咱们的厂家一出手,就亮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无法拒绝的“王牌”——价格。
日本车卖两千多美元?
咱们直接砍一半,一千美元出头就能骑回家。
这个差价,对于急需代步工具又预算有限的越南老百姓来说,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
一下子,市场就炸开了锅。
中国的摩托车凭借着无可比得的价格优势,迅速攻占了越南的大街小巷。
从零开始,只用了短短三年时间,咱们的市场占有率就飙升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把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日本品牌挤得几乎没有了生存空间。
那个时候,你要是走在越南的街头,放眼望去,十辆摩托车里有九辆都是咱们中国的牌子,像力帆、宗申这些品牌,在当地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到2002年,咱们往越南出口的摩托车整车金额,一年就高达三亿两千万美元,那真是一段风光无限的日子。
可是,让人没想到的是,巅峰来得快,滑落得更快。
这片看起来前景无限的市场,很快就成了咱们自己人“内斗”的战场。
看到这个市场这么火爆,国内上百家摩托车企业,不管是有实力的,还是小作坊,都一窝蜂地涌了进去,都想来分一杯羹。
人一多,竞争就变味了。
本来大家一致对外,打的是日本品牌,可后来,就变成了自己人跟自己人拼价格。
你卖一千美元,我就敢卖八百;他卖八百,那边就有人喊价六百。
这种恶性的价格竞争,就像一场停不下来的比赛,看谁的价格更低。
到最疯狂的时候,一辆崭新的中国摩托车在越南的售价,竟然被压到了只有一百七十美元,折合成人民币也就一千多块钱。
大家可以算算,刨去生产、运输、关税这些成本,厂家卖一辆车,最后到手的利润,据说只有区区三十块钱人民币。
这已经完全不是正常的商业行为了,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大家几乎是在赔本赚吆喝。
利润被压榨到这种地步,一个致命的后果就出现了:产品质量直线下滑。
你想啊,一辆车就赚三十块钱,企业哪还有钱去搞技术研发,去更新生产线,去用更好的材料呢?
为了保住这一点点微薄的利润,甚至是为了不亏本,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成本上做文章,说白了就是偷工减料。
原本应该用高强度钢材的车架,换成了薄薄的铁皮;本该耐用几年的轴承,换成了用几个月就可能报废的次品;各种零部件的质量标准也是一降再降。
这么做的结果就是,中国摩托车在越南的口碑,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崩塌了。
刚买回家的时候看着还挺光鲜,可骑不了多久,各种毛病就都出来了。
不是这里异响,就是那里漏油,三天两头就要往修理铺跑,甚至有的车在路上骑着骑着就散架了。
渐渐地,“中国摩托”在越南消费者心中,就从“物美价廉”的代表,变成了“便宜没好货”的代名词。
就在咱们的厂家在价格战的泥潭里互相厮杀、无法自拔的时候,被我们一度逼到绝境的日本品牌,却做出了完全不同的选择。
他们没有跟我们一起跳进价格战的火坑,而是暂时收缩了市场,但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质量底线。
他们相信,消费者最终看重的一定是产品的品质和长期的使用体验。
事实也证明,他们的判断是正确的。
越南的老百姓很快就自己算明白了一笔账。
买一辆便宜的中国摩托,刚开始是省钱了,但买回来之后,三天一小修,五天一大修,不仅搭进去不少修理费,还耽误工夫,心里也添堵,可能用个两三年这车就得报废。
而买一辆贵一点的日本摩托,虽然初次投入高,但买回来就省心了,除了正常的换机油保养,基本上不出什么大问题,一辆车安安稳稳骑上十年八年都还很好用,最后当二手车卖掉,还能收回一部分钱。
这么一对比,哪个更划算,结果是一目了然的。
市场是最终的裁判,消费者的选择是不会骗人的。
当人们发现贪图一时的便宜,换来的是后续无尽的麻烦和更大的经济损失时,他们便开始用脚投票,重新拥抱那些质量可靠的日本品牌。
就这样,我们曾经用低价打开的市场大门,又因为低劣的质量,被消费者无情地关上了。
短短几年时间,中国摩托在越南的市场份额就从百分之九十多,断崖式地跌落到不足百分之五。
而日本品牌则重新夺回了市场,占据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份额。
直到今天,还有越南网友在网上留言说:“我宁愿花两万块钱买日本摩托,也不愿意花一千块买中国摩托。”这句话虽然听着扎心,但它却真实地反映了那段历史留下的深刻教训。
这场在越南市场的“滑铁卢”之战,对我们整个中国制造业来说,是一堂极其昂贵但又无比珍贵的实践课。
它用血淋淋的现实告诉我们,单纯依靠低价格去竞争,是走不远的。
价格优势或许能让你快速地敲开一扇门,但真正能让你在门里站稳脚跟,赢得尊重的,永远是过硬的技术和可靠的质量。
这就像盖房子,地基不牢,楼盖得再快再高,也终究是空中楼阁,经不起风雨。
值得庆幸的是,这笔沉重的“学费”我们没有白交。
回过头来看我们今天的中国制造,已经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我们看到了像国产大飞机C919这样的国之重器,它凝聚了我们几十年的技术积累和创新,没有去和波音、空客拼价格,而是用自己的实力和标准赢得了世界的订单和尊重。
我们也看到了我们的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无人机等高科技产品,正在全球市场上凭借技术和品质,与国际顶尖品牌同台竞技。
这些成功的例子都在说明一个道理:没有核心技术,价格优势终究是昙花一现;只有把质量刻在骨子里,把创新握在自己手里,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越南摩托车市场的教训,就像一面镜子,时刻提醒着我们,中国制造要从“大”走向“强”,这条路虽然艰难,但却是唯一正确的方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