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T四缸机热效率40.5%,理想L系列增程器烧油却不驱动车轮,这笔账算下来北京车主一年能省多少钱?
上个月在服务区遇到个开L9的哥们,聊起油耗直摇头:“市区两个月没加过油,跑趟东北来回2600公里,烧了不到200块。”我当时就愣了,这账怎么算都觉得邪乎。回来专门找了几个理想车主细聊,发现增程这套东西,门道比想象中深得多。
理想那台1.5T四缸机,热效率做到40%出头,听着挺唬人,但关键在于它从头到尾就不碰车轮,纯粹就是个“发电机”。很多人误会增程车是“发动机+电机”混着干,其实人家完完全全靠电机驱动,跟纯电车开起来感觉差不多。CLTC工况下能跑1300多公里,纯电也有200来公里,市区通勤基本不用烧油,长途又不犯怵。
这套逻辑听着美好,但魔鬼藏在细节里。比如那个增程器介入时的声音,理想号称60码匀速只有56分贝,实际体验确实比早期的ONE安静不少。他们搞了主动降噪和悬置优化,加上米勒循环那套燃烧系统,馈电状态下百公里油耗能压到7升以内,比老款省了快2升。这个进步不算小,可问题是——你得接受一个事实:增程车的效率天花板,或许就定在这儿了。
智能驾驶这块,理想算是下了血本。双Orin-X芯片堆到500多TOPS算力,禾赛的128线激光雷达配合一堆摄像头,现在城区NOA已经不依赖高精地图了。我问过几个实际用户,北京那种复杂路况,接管率确实低,无保护左转、环岛这些高难度动作都能应付。不过话说回来,再聪明的系统也得盯着,毕竟路上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BEV加Transformer那套感知架构,能360度建模,对突然窜出来的电动车反应快了不少。据说他们自己建了训练集群,每天处理1500万公里数据,模型每周都在迭代。
座舱那五块屏幕,第一眼看着挺唬人,用久了才知道好不好使。双8155芯片跑得确实流畅,主副驾各玩各的不卡顿,后排那块屏能接游戏机,带娃长途算是救星。HUD能显示感知结果这个细节挺实用,至少知道车看到了什么。Mini-LED背光大太阳底下也看得清,21个扬声器配杜比全景声,音质没得挑。不过坦白说,屏幕多了也有烦恼,晚上开车反光有时候挺晃眼,得手动调亮度。那个三维手势控制,挥手调音量这些,刚开始觉得新鲜,半个月后基本就忘了这功能。
空气悬架配CDC连续阻尼控制,这套组合在L9和L8高配上是标配。过烂路确实舒服,后排乘客感觉不到多少颠簸,这点比同价位油车强不少。理想还把悬架和智驾系统打通了,能提前识别坑洼预调阻尼,听着挺科幻,实际效果大概能早个零点几秒反应。测试数据显示80码过搓板路,后排头部加速度只有0.3g,这个表现放在同级别里算优秀的。只是冬天气温低的时候,空气泵启动会慢一拍,虽然后来通过OTA改善了,但北方车主还是得留意。装载模式能降低车身方便上下车,高速模式降低风阻,这些功能日常用得上。
电池安全这事儿,理想用的宁德时代的电芯,三元锂和磷酸铁锂分车型配。双层液冷板控温做得细,温差能控制在2度以内,这个指标在行业里算不错的。电池包通过IP68防水认证,碰撞测试拿了G评级,没出过大问题,这点倒是让人放心。快充功率90kW不算快,但增程车本来也不靠快充活着,30%到80%要25分钟,应急够用。他们弄了个云端电池健康管家,能提前几个月预警衰减,用户反馈三年车龄健康度还有92%左右,比行业平均高一截。
空间设计是理想的强项,毕竟主打家庭用户。二排皇后座配腿托和按摩,滑轨能移180毫米,给儿童座椅让通道挺方便。三排座椅能放倒,后备厢从242升扩到1743升,婴儿车加露营装备塞得下。全车22处储物格,门板能放1.5升水瓶,中央扶手箱带冷藏,二排小桌板能放5公斤东西。冰箱容积15升多,制冷到5度只要15分钟,夏天出门挺实用。儿童模式开启后自动降风速、锁车窗、放儿歌,还能监测安全带,细节做得到位。露营模式能让空调音响一直开着,电量低了自动启动增程器,实测能撑12小时。
最后聊聊用户。理想的车主大多是30到40多岁,家里有娃,年收入五十万往上,七成多是从油车换过来的。女性车主占比快四成,这个比例在新能源品牌里算高的,可能跟空间实用、操作简单有关系。复购意向68%,这个数字多少能说明点问题——至少大部分人用着没后悔。典型画像就是一线城市企业中层,有一两个孩子,看重安全和智能化。
增程式到底是不是过渡方案?这个问题大概没有标准答案。技术路线的争论留给工程师,咱们普通人更在乎的是:这车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用着舒不舒心,性价比合不合适。理想这套方案,或许不是最完美的,但对某些用户来说,可能就是当下最合适的那一个。服务区那哥们最后说了句话:“开了两年,除了停车费劲点,别的毛病真不多。”这话听着平淡,细想却挺有分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