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交付量破90万,稳居高端市场榜首

最近,只要一聊起汽车,好像总也绕不开华为。

这家我们熟悉的科技公司,虽然一直说自己不直接造车,但市场上挂着“华为”标签的汽车却越来越多,卖得也越来越好。

就在不久前,华为和它的汽车界朋友们又开了一场热闹的发布会,一口气推出了好几款新车,还公布了一连串非常亮眼的销售成绩。

华为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交付量破90万,稳居高端市场榜首-有驾

这事儿在老百姓当中引起了不小的讨论,很多人都在好奇,华为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它凭什么能在竞争这么激烈的汽车市场里,不仅站稳了脚跟,还直接冲到了高端市场的前排位置?

咱们先来看看这次发布会都端出了哪些“新菜”。

首先是智界这个品牌,一下子就来了两款重磅车型,智界S7和一款全新的智界R7。

智界S7这台车,定位是一台纯电动的轿跑,样子非常时尚,线条流畅,一看就是冲着年轻人来的。

它不光长得好看,里子里全是华为最新的技术,再加上合作伙伴奇瑞汽车多年积累的扎实造车经验,可以说是“颜值”和“实力”都在线。

对于现在很多追求个性和生活品质的年轻人来说,这样一台既有科技感、开起来又爽的车,吸引力确实不小。

而新款的R7,则是一款运动风格更强的轿跑SUV,这明显是想把年轻化这条路走得更宽。

再看问界这个品牌,它算是华为智选车模式里的“老大哥”了,市场上的知名度也最高。

这次发布会,问界带来了一款M8的纯电动版本。

现在大家买新能源车,最担心的就是续航问题,跑长途怕半路没电。

这款纯电M8就是冲着解决这个“痛点”来的,主打的就是长续航和节能环保,让大家日常通勤或者周末出游都能更安心,也算是顺应了现在绿色出行的大趋势。

还有一个挺有意思的变化,就是问界新M5推出了一款叫“跃影红”的新颜色。

大家可别小看一个车身颜色,这背后学问可大着呢。

买车跟买衣服一样,第一眼的感觉很重要。

华为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交付量破90万,稳居高端市场榜首-有驾

这个鲜艳又独特的红色,能让车子在马路上一眼就被认出来,对于不想“撞衫”的消费者来说,这个特别的颜色就成了一个加分项,能有效提升车子的吸引力。

除了已经上市的新车,华为还留了点悬念,有两款更高端的车型开启了预售,一下子就把市场的胃口吊了起来。

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和北汽合作的享界S9。

这台车可不简单,它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直接对标像奔驰S级、宝马7系那样的传统豪华轿车。

很多人可能会问,国产品牌凭什么去挑战这些百年老牌?

华为的底气,不在于用了多好的真皮或者木料,而在于它想用科技重新定义“豪华”。

你可以想象一下,坐在车里,整个座舱就是一个超级智能的个人空间,车机系统用起来跟最高端的手机一样流畅,高级别的智能驾驶能在堵车或者跑高速的时候帮你分担大部分驾驶任务,让你能彻底放松下来。

这种体验,是传统豪华车目前还给不了的。

华为就是想告诉大家,未来的豪华,是科技带来的便利、舒适和安全。

当然,说得再好,最终还是要看市场认不认可。

这次发布会上,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公布的一组数据,可以说是最有力的证明。

鸿蒙智行旗下的汽车,累计交付量已经超过了90万辆。

这个数字对于一个进入汽车领域没几年的新玩家来说,已经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但更让人惊讶的是另一个数据:鸿蒙智行的汽车,平均成交价格连续14个月都是中国汽车品牌里的第一名。

“平均成交价第一”,这六个字背后意味着什么呢?

用大白话讲,就是华为合作的这些车,卖得不便宜,而且买的人还很多。

华为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交付量破90万,稳居高端市场榜首-有驾

过去,我们国产车卖到30万以上就感觉很困难了,更别提50万这个价位,基本都是国外豪华品牌的天下。

但是现在情况变了,比如问界M9,这台起步价就接近50万的大型SUV,上市之后订单就没停过,成了50万以上价位里卖得最好的车型之一。

为什么大家愿意花以前买奔驰、宝马的钱,去买一台华为深度参与的国产车呢?

这其实反映了我们买车观念的一个巨大变化。

以前我们买车,最看重的是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这“老三样”,觉得这才是核心技术。

但在电动车和智能化的今天,大家越来越看重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整个软件生态这“新三样”。

而这几样,恰恰是华为最拿手的看家本领。

你坐进问界的车里,中控大屏幕用起来就跟你手里的华为手机一样,非常顺滑,手机上的导航、音乐可以无缝地转到车上继续用,这种体验非常方便。

在路上,打开它的智能驾驶功能,它能帮你稳稳地跟车、拐弯,甚至在一些复杂的路况下也能从容应对,大大减轻了开车的疲劳感。

这些实实在在的科技体验,是传统汽车给不了的。

所以说,消费者愿意花更多的钱,其实是在为这种领先一步的、更便捷、更安全的科技体验买单。

从这个角度看,很多人觉得这钱花得值。

所以说,华为在汽车领域的成功,不是靠运气,而是走出了一条全新的路。

它没有和别人去硬拼价格,而是利用自己在通信和软件领域几十年的深厚积累,给汽车这个传统的工业产品,装上了一个聪明的“大脑”,实现了“降维打击”。

这就好比当年智能手机淘汰功能机一样,当一个产品能给你带来革命性的新体验时,它的价值就不能再用老眼光去衡量了。

华为通过这种“不造车,但赋能车企”的独特模式,把自己的技术优势和车企的制造能力结合起来,不仅盘活了合作伙伴,也给自己开辟了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这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功,更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在汽车这个关键产业上,从核心技术层面实现赶超的希望。

随着这些新车型陆续交付到用户手中,华为在智能出行领域的版图无疑会进一步扩大,为我们普通消费者带来更多样、更智能的出行选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