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问你,现在的中国品牌SUV到底走到了哪一步?你大概率能说出一堆数据、一众车型,在朋友圈里看到的也都是这些新品牌争先恐后地喊着“高端”、“豪华”。还真别说,这两年中国车企的步子是真不小。你看看手机圈子,华为“全家桶”一出现,直接就让不少人脑袋一热,觉得必须整上一套才叫跟上潮流。汽车圈也差不多,大家争着晒自家SUV有多大、有多猛、有多智能,恨不得在方向盘上直接把“吊打合资”写明白了。
这不,前两天岚图泰山的消息刚一放出来就招来一阵子讨论。你问为啥?大部分人根本没开过,但却已经忍不住想象自己开着它穿梭在城市CBD、带着家人出入高档餐厅。往年我们对国产大SUV的期待可能就是能多装两箱行李,或者再舒坦点就行了,怎么现在都开始谈“冲击天花板”了?这天花板,是不是也该让咱们自己来定义了?
细看一下这台岚图泰山,浮夸还是实力?鲲鹏展翼前脸、22英寸大轮毂、内凹门把手,先不管这名字听着是不是有点玄学,但气场装饰到位,回头率拉爆,家里大人小孩一坐进来,心里那个小尾巴都快翘上天了吧。座椅六个2+2+2排布,轴距3120mm,这是什么概念?就是你平时开车接送亲戚、带娃、拉朋友跨省自驾,再没有哪个人会因为腿伸不开闹脾气。你说这车造得大有啥用?中国人讲究个大家庭、讲究气派,关键时刻还不就是说要装得下全世界的烦恼。
不过尺寸往往是表象,现在消费者看的,早就不是只看大不大了。人家看啥?智能和动力。比起以前动不动就夸谁家发动机有多快,现在谁家智能驾驶能让你解放双手、谁家中控屏能带动“鸿蒙全家桶”才是王道。车也和手机似的,得全面高配、必须跟科技生态一体。就说这次泰山上,四颗激光雷达,预装华为乾崑ADS 4,又把Harmony Space 5拿出来炫一波。你说装的是车联网,实际装下的,是消费者对“未来出行”那个向往。毕竟现在年轻人选车,谁还愿意坐在一台像老干部座驾里头忍受无聊?最好副驾驶放个平板,老妈一边刷剧,一边监督你别踩虚线。
说回动力,我是不信还有人会去默念那一串参数。什么800V、三电机、1.5T混动、续航1400公里……说真的,这些堆料,哪个不是现在中国电车的标配?但话说回来,续航370公里纯电、满电城区两周不用充,12分钟从20%充到80%,谁家不心动?就算你已经习惯了油车,偶尔体验一下这电动化带来的“抚摸式”加速和平顺静谧,肯定也觉得原来生活能被科技宠成这样。关键是,这套动力组合给了你自由选择权。电能用、油能加,去哪不用犹豫,这才是“豪华SUV”的底气。
其实老百姓买车,图的是啥?不就是那份踏实、体面,还有让邻居小心翼翼打听“这车多少万”的感觉。五十万,说低不低,说高也没到不可攀,拼凑拼凑,咬咬牙其实也能咬下来一辆这样的大块头。钱花出去了,那种开着岚图停进高档小区的自信就是最值钱的部分。你说极氪9X、问界M9竞争同级,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大家拼到最后还是在比谁更懂中国用户,谁让你心里觉得“花得值、开得爽”。
不过讲到底,我反倒想抛个问题,你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豪华SUV”?以前一提豪华,就是皮质座椅、实木饰板、香槟酒杯和无可挑剔的做工。可这两年,年轻人的需求变了,谁还稀罕那些光能看的东西?智能座舱才是新奢华,刷剧、打游戏,语音一呼百应,和手机APP打通,车机背后有个华为撑腰,就是不一样。你会发现,真正的科技感和智能化,跟过去的轿舱优雅、油门暴躁、排量压人,是完全不一样的路数。科技才是这个时代新的“身份象征”。
然后咱们也得说说中国品牌与外国品牌的较量。这些年德系、美系见咱们国产车崛起,不就使劲下沉、降价吗?五年前你要买一台全尺寸豪华SUV,心里多少还犯嘀咕,担心可靠性、担心售后、担心面子被喷。现在再看,谁还没坐过国产电车,谁还会觉得中国品牌“撑不起天花板”?实际上,这波岚图泰山出来,已经在告诉市场,高端这条路就是能被自主品牌干穿。我们有供应链、有生态圈、有技术积累,甚至在智能驾驶这种赛道上还真能和老牌车企“对线”。时代变了,只要产品硬气,大家的心态也就自然跟着变了。
当然,我还是得提醒一句,风头正盛时别光看表面光鲜。智能驾驶不是万能的,电池再厉害,该注意安全和习惯养成都得注意。咱不能觉得啥都智能了人就彻底甩手不管,机器再牛别人心里也要有杆秤。你开再大SUV,到了路口,还是得为别人让一下。
最后,我倒觉得,岚图泰山所谓“天花板”这词,其实是消费者投出来的信心。不光是岚图泰山,可能等下一个季度还有一堆品牌挑战自己、挑战价格和技术极限。可你会发现,今天的中国车市,早不是哪个企业靠资本砸噱头能一统天下。真正能立住的,肯定还是那些把体验和创新放到用户身上的车。谁能让用户买得理直气壮、用得踏实舒心,谁就赢了。
有时候我在想,明明十年前我们对国产车还只是嘴上喊喊情怀,怎么到今天这帮车企已经把市场份额、技术形态、审美方向一起搅合进来。是不是所有天花板,其实都是用来打破的?未来用不着外企定标准、用不着谁指点江山,咱们中国人自己定豪华、自己定义高端。至于岚图泰山会不会“一路高歌”,不得而知。可它能带动更多人审视中国汽车这些年走过的路,也确实值得鼓鼓掌。
你要说这风头够不够?我觉得够了。但真正的高潮,肯定还在后头。等着看吧,下一代“天花板”,说不定马上又要重新掀掉一茬。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