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氧化镓研发显成效 引领雷达技术新趋势

中国在第四代半导体材料氧化镓领域再传捷报。4英寸晶体生长制造获得重大突破,这标志着中国在先进半导体材料和雷达技术上的研发已取得显著进展。

中国氧化镓研发显成效 引领雷达技术新趋势-有驾

相比现有的氮化镓晶体,氧化镓具有更高的发射功率和抗干扰能力

从技术层面来看,氧化镓作为第四代半导体材料,其禁带宽度达到4.9eV,远高于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碳化硅的3.25eV和氮化镓的3.4eV。这一数据意味着在相同尺寸下,氧化镓基雷达能够实现更高的发射功率,同时具备更强的电子战和抗干扰性能。

损耗方面,氧化镓仅为硅的1/3000、碳化硅的1/6、氮化镓的1/3

中国氧化镓研发显成效 引领雷达技术新趋势-有驾

中国在相控阵雷达技术领域已经建立了显著优势。歼20战机搭载的氮化镓雷达,最大探测距离能够达到500公里左右,与主流预警机的探测能力相当。

福建舰更是配备了32面相控阵雷达,实现了360度全方位监控能力,这一配置数量是美国福特号航母6部相控阵雷达的5倍多

相控阵雷达技术的民用领域应用也在不断扩大。在农业领域,相控阵雷达已被用于野猪防控。

中国氧化镓研发显成效 引领雷达技术新趋势-有驾

这种应用可以实现5到10公里的覆盖范围,同时监控100个目标,且整个过程由系统自动完成,大大减少了人工干预需求。

美国对氧化镓材料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2022年8月,美国商务部产业安全局对氧化镓和金刚石实施出口管制,认为氧化镓的耐高压特性对美国国家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目前,美国主力战机F22和F35仍在使用第二代砷化镓雷达,已公开表示需要升级到氮化镓雷达以提升探测能力。

中国氧化镓研发显成效 引领雷达技术新趋势-有驾

氧化镓材料的制备过程中,通过掺杂工艺可以提高材料的导电性能。通过向晶体添加定量杂质,能够精确控制半导体电荷载流子浓度

这一工艺的突破,为提升雷达性能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控阵雷达的工作原理与传统雷达有着本质区别。它无需物理移动天线,而是通过电子方式控制雷达波束方向。

中国氧化镓研发显成效 引领雷达技术新趋势-有驾

通过精确调整多个天线阵元发射信号的相位关系,可以实现波束的快速精确转向,从而同时跟踪和定位多个目标。

中国在相控阵雷达领域的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自主创新能力。尽管相控阵雷达最初由美国开发,但中国通过攻克氮化镓等核心材料技术,不仅实现了技术突破,还大幅降低了制造成本

在相同体积条件下,基于氮化镓的雷达具有更小的尺寸、更轻的重量、更大的功率输出和更远的探测距离。

中国氧化镓研发显成效 引领雷达技术新趋势-有驾

这种技术优势已经在军事装备中得到充分体现。中国的战机、航母和军舰都普遍采用相控阵雷达,显著提升了作战能力。

特别是福建舰采用的多面相控阵雷达设计,不仅安装在舰载指挥塔,还延伸到舰体两侧,形成了全方位无死角的探测网络。

氧化镓材料的突破将进一步扩大中国在相控阵雷达领域的技术优势。更高的禁带宽度意味着在相同条件下可以获得更强的发射功率,这对提升雷达性能具有决定性影响。

中国氧化镓研发显成效 引领雷达技术新趋势-有驾

同时,更强的抗干扰能力也使得雷达系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保持稳定工作成为可能。

中国在半导体材料研发和相控阵雷达应用领域的持续突破,展现了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从氮化镓到氧化镓的技术跨越,不仅推动了军事装备的升级换代,也为民用领域提供了更多应用可能。

这种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正在重塑全球相控阵雷达技术的发展格局

中国氧化镓研发显成效 引领雷达技术新趋势-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