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鹰救驾,四川野马第三次自救,打响保卫战!

最近汽车圈子里真是热闹非凡,国家层面一直在强调,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们从一个汽车大国变成汽车强国的必经之路。

政策的风向一吹,各路资本和新玩家就都闻风而动,纷纷跳进这个火热的赛道里。

不过,在这一大堆新面孔里,有一个名字的出现,让不少了解中国汽车历史的人都感到有些意外,那就是四川野马汽车。

云鹰救驾,四川野马第三次自救,打响保卫战!-有驾

这家在破产边缘挣扎了许久的老牌车企,最近又一次被推到了台前,据说找到了新的“东家”,要上演第三次“自救”大戏了。

这匹命运多舛的“野马”,沉浮了三十多年,这次真的能被人唤醒,重新在市场上跑起来吗?

这事儿,咱们得从头慢慢说。

要说清楚野马汽车的故事,就得先明白一个在今天汽车行业里特别值钱的东西,那就是“生产资质”。

简单来说,这就是国家发给你的一张“准生证”,有了它,你才能合法地生产和销售汽车。

在早些年,这个资质还好申请一些,但现在国家为了保证汽车质量和行业健康发展,把这个门槛提得非常高,基本上不再发放新的了。

这就导致了一个现象:很多像小米这样手握重金想造车的新势力,都得为这张“准生证”发愁。

要么找别的车厂代工,贴别人的牌子;要么就得花大价钱,去收购一家像野马这样虽然经营不善,但手里攥着现成资质的老企业。

而野马汽车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不仅能造传统的燃油车,还能造新能源车,手握稀缺的“双资质”,这在资本眼里,简直就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香饽饽。

可以说,正是这张纸,成了野马汽车屡次跌入谷底又能被人捞起来的救命稻草。

想当年,野马汽车在四川也是响当当的一块招牌。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是四川省汽车工业的独苗。

云鹰救驾,四川野马第三次自救,打响保卫战!-有驾

在2002年被四川富临集团的董事长安治富接手后,也确实有过一段高光时刻。

安老板当时还立下誓言,说不把野马做上市就绝不退休,可见其雄心壮志。

在他的带领下,野马汽车在2015年的时候,一年卖出了超过四万辆车,增长速度惊人。

最让国人扬眉吐气的一件事,是2016年,野马汽车因为商标问题,把大名鼎鼎的美国福特汽车给告了,而且还打赢了官司,拿到了100万赔偿。

这件事让“川汽野马”的品牌知名度达到了顶峰。

但是,光有名气不行,汽车市场的竞争实在是太残酷了。

由于产品更新换代太慢,技术跟不上潮流,野马汽车很快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掉了队。

到了2018年,全年销量跌到不足两万辆,但身上的债务却滚雪球一样超过了38亿元。

曾经的“川汽名片”,彻底变成了拖累富临集团的“烫手山芋”,最终只能被无奈出售。

这时候,第一个“救世主”出现了。

2019年,来自山东的雷丁汽车,花了14.5亿的巨款,把野马汽车百分之百的股权都买了下来。

雷丁当时在另一个赛道上可是绝对的王者,它主营的是我们常说的“老头乐”,也就是低速电动车,年销售额一度突破百亿。

但好景不长,国家开始对“老头乐”进行严格管理,雷丁的主业面临巨大风险,急需转型去生产真正的乘用车。

云鹰救驾,四川野马第三次自救,打响保卫战!-有驾

所以,花大价钱买下拥有“双资质”的野马,是它为了活下去而下的一步险棋。

拿到资质后,雷丁很快就推出了像雷丁芒果这样的小型纯电动车,在2021年也取得了超过3万辆的销量,对于一个新品牌来说,这个开局算是不错了。

但问题是,真正的乘用车市场远比“老头乐”市场复杂和残酷。

这里有特斯拉、比亚迪这样的行业巨头,还有无数实力雄厚的新势力。

再加上那几年电池等原材料价格疯涨,市场上的价格战打得你死我活,习惯了低成本玩法的雷丁很快就撑不住了,资金链断裂,最终自己都走到了申请破产重整的地步。

作为它全资子公司的野马汽车,自然也被一起拖下了水,陷入了更深的困境。

雷丁的倒下,并没有给野马的故事画上句号。

因为只要那张“双资质”还在,它在资本市场上就依然有价值。

今年,第三位“接盘侠”登场了,它就是来自广东的云鹰汽车。

这位新东家的动作可以说是雷厉风行,一上来就打出了一套密集的“组合拳”,思路非常清晰。

首先,云鹰并没有急着让野马去跟别人在竞争最激烈的家用车市场里硬碰硬。

它选择了一个更聪明的策略,那就是联合北京汽车制造厂(成都)有限公司,一口气成立了三家合资公司,专门布局专用车和重型车领域。

云鹰救驾,四川野马第三次自救,打响保卫战!-有驾

说白了,就是去做那些我们平时不太关注,但市场需求很稳定的车,比如工程车、环卫车等等。

这叫差异化竞争,避开红海,去开拓蓝海。

其次,云鹰还推动成立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叫做“云界智能汽车”,目标非常明确,就是瞄准了网约车和换电市场。

这也是一步高招。

现在个人消费者买车越来越挑剔,但在网约车公司这些企业客户眼里,他们需要的是皮实耐用、运营成本低的工具车。

而换电模式又能完美解决网约车司机最头疼的充电慢、影响接单的问题。

与其在个人市场费力不讨好,不如深耕企业客户市场,做大宗生意,这条路显然更稳妥。

最后,就是迅速地对野马汽车的管理层进行了大换血,空降了新的负责人。

这表明了新东家要彻底改革的决心,要用自己信得过的人来执行新的战略,不给过去的包袱留任何余地。

从这一系列操作来看,这位新主人云鹰,显然吸取了前两任的教训。

它不再盲目地追求造一款“爆款国民车”,而是变得更加务实和精明。

它把野马汽车这个老招牌和它背后的珍贵资质,像搭积木一样拆解开,分别去卡位不同的细分市场,既有面向企业的网约车,又有特殊的专用车,这种“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策略,大大分散了风险。

这匹在风雨中飘摇了三十多年的“野马”,在经历了地方企业家的情怀和草根巨头的豪赌之后,似乎终于迎来了一位懂得运筹帷幄的战略家。

当然,蓝图画得再好,最终还是要看落地执行的效果。

但无论如何,这次自救展现出的新思路,至少让人们看到了这匹“野马”绝地求生的一线曙光。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