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山西高速公路迎来了典型的返程高峰,尤其是10月8日从上午10点到晚上9点这段时间,整个高速路上的车流真是密集得让人头大。朋友小张开车回来,在二广高速阳曲镇附近堵了足足一个半小时,他吐槽:你说说,这车多的劲儿,眼看着前面车灯一闪一闪,都快成灯光秀了。我当时心里就想,得,这情况不是一般的糟。
高速交警给出的提醒挺实在:车速放慢,车距拉宽,一定要至少是平时的两倍,别图快。你要是没打灯,后面车还真看不清你,这雨天雾气一大,事故就跟着来了。我这几天也一直在关注气象,雨水确实没少,几乎每天几小时的小雨夹杂着阵风,开车用心点真的必要。
这返程的堵车,和咱们车型选得多也有关系。比方说,我刚才翻了下笔记里朋友开的车,有辆老款的自主品牌SUV,四驱确实强,但刹车感和ESP系统反应没那么灵敏,雨天里,司机得更小心翼翼瞄路。反倒是某豪华品牌的车,ESP配合胎压监测,雨天自动调节的胎压信息都能显示出来,安全感确实不一样。虽然价格贵了几万块,但在这种大流量的返程堵车和雨天情况,体感操控差别还是能掰着指头算得出。
前段时间和供应链那边朋友聊过,研发流程有点像养花,你得先选好种子(土壤质量),再按阶段浇水施肥(供应链节点管理),以及随时观察病害(质量控制)。拿汽车电子这块来说,供应链缺个芯片,整个系统可能就得延期发布,哪怕设计多牛,没了关键零件也白搭。所以,研发和供应链博弈就像是看谁先打破僵局,三方得合作顺畅才能按时交付。
不过说实在,我之前觉得咱们国内车企供应链已经尽量稳了,多少还能有点弹性。可这次返程遇到的,太原环城高速那段拥堵,让我重新想了想其实市场上还是存在不小的脆弱点。走访销售和修理工,他们都反映,车多,维修排期慢,有些零件尤其是雨刮器、灯泡等消耗品,需求暴增,厂家供货跟不上。修理工小李和我说:这又不是平时,节假日人都上路,配件一紧张,维修时间直接翻倍。这让我意识到,车主即使开得小心,车辆维护这块却容易被忽视的麻烦放大了。
再说说绕行路线,交警建议绕忻州豆罗收费站或通过太原绕城高速,甚至走清徐收费站出入太原。你真这么绕,时间上是不确定的。我心算过,绕行公里数虽然多了大约20%,可走得顺畅情况下,时间反而能节省30%。但这得视当天具体路况,有点像盲盒,有时绕行快速畅快,有时绕远还遭遇施工。你们有没有经历过那种,明明导航建议绕路,但你走着走着还是回到了原路?我就有几次,闹心又无奈。
说回来,雨天高速行车对老司机来说其实也不容易,特别是那些没跟车辆电子辅助系统培养感情的老司机。小王开车经验丰富,昨天在阳曲段提醒我:保持距离没得商量,前面跟太近,刹车踩得再猛也没用。他说这心态恨不得时时刻刻都盯着路况,疲劳度明显比平常高一截。但有趣的是,他还信誓旦旦地认为反正发动机电脑会帮忙调节,关键时刻车也不会大出岔子,这我觉得没细想过,发动机确实有保护机制,但你能指望它在高速泥泞水路上全能帮忙吗?(这段先按下不表)
想到累计流量,前24小时全省高速就有近187万辆次车辆,普通公路更是超过240万辆次,这数字不光说明人多,也说明路上复杂变量一大堆。尤其节假日,这种密度放大了驾驶失误率,事故少不了。之前我算过,假设每次多停一分钟堵车,再乘以几百万辆车,浪费的油耗和时间成本简直吓人。
一个小感慨,返程高峰真是考验驾车心态的大戏,有人自嘲堵车里等得动辄成催眠大师,有人嫌麻烦干脆玩手游解闷,还有的惦记着下一步改用公共交通省心。你呢?这雨天堵车,要么忍着点,要么选个完全不靠谱的捷径,哪个选择更让你纠结?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