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贯穿灯带盛行,设计师无奈吐槽,市场跟风难创新

你有没有觉得,最近几年,晚上走马路上看那些新车,灯全长一个样?前脸贯穿一条灯带,晚上亮起来,左一条右一条,十万块的车和五百万的车,你放远点一看,几乎分不出谁是谁。都成了夜空下的流水线产品。

我是真的没想到,汽车圈这几年拼命推陈出新的名头,最后玩来玩去都落在这一条贯穿灯带上,最后还让设计师自己看不下去了。现代的设计大佬都忍不住开炮了,直接说:这招该退休了!为什么?不累么?设计烧心,钱也烧得多,还被骂没创意。

关键是他说了句大实话,“贯穿灯带在中国是刚需”,可欧洲人根本不爱这玩意。你这事儿听着不得劲,但你一想,车企都不傻,谁也不想花冤枉钱多制造一道工序。那为什么还做?活生生被中国市场逼的。为啥逼?因为大家都有,如果你家车没有,那车主怕买了落伍,怕同事说你买的是去年的款,怕隔壁老王的比你炫。

这事儿是不是太熟悉了?想想手机刘海屏、挖孔屏,那时候厂商也是死磕外观,屏幕上做点新名词。其实用户用起来根本没区别,就是觉得“不跟风是不是我土?”。“创新”失灵,剩下的就只剩花样的噱头。

很多人说,这都是设计师懒得动脑筋,所以出来的东西千篇一律。其实真相刚好相反。这帮设计师才是苦逼的,他们比消费者更敏感,最受不了的就是每年都抄自己去年画的草图,还得硬着头皮说是最新流行。你要怪,还是该怪市场的氛围,一个唱、一台戏,谁也不想第一个减配,谁也不敢落后半步。

那问题来了:消费者真的需要贯穿灯带吗?你要说安全,那不如多配点主动刹车、夜视仪。要是审美要求,那为什么一涌而上都选一个答案?难道喜欢贯穿灯带的人,真的多过喜欢圆形、大灯泡、异形造型的?还是所谓“审美其实也是跟风”?

你要从成本讲,自动驾驶系统一套几千块,贯穿灯带几千块。消费者自己掏的是真金白银,可到头来他买的是个“我也有、别人都有”的安全感。可这安全感换来的,是路上水泄不通的“同一张脸”,每辆车的个性被抹平了。说难听点,车厂自己玩成了“高配=标准配置”,创新反而变成内卷。

其实,这不是设计师不想创新,是市场的惯性太强,这行业的畸形竞争说白了,大家都怕冒险。你要说灯带谁先别用,大概率被吐槽“这新车咋不如上一款有档次”——中国用户有时候对“新”这个字的敏感程度挺离谱的。

你再看现代赌的新路——像素灯。他倒不用什么直线了,跟方块似的装车头,看着就是另一个极端。这个大胆不?当然。可是能不能火?那就是市场说了算。厂商幸存的最大策略就是“先跟风,再分化”。通俗地说:市场是大锅饭,谁也不敢先下锅,等头一拨下锅后,其他人才敢试试。这期间无数好创意被埋掉,大部分新东西还没等生根发芽就死了。

设计师发现卷灯带没路走了,可那就真有路吗?说到底,哪里都有惯性思维。他自己也调侃,“再下去是不是别人要给车装实验室用的LED屏?”你说这讽刺不过头么?可这句话其实值得琢磨。外观创新卷不下去了,下一步只能靠功能或者内饰、甚至整车体验。可真正打动人的创新总比拼脸重要吧?然而在中国市场,往往“看得见摸得着”的才安全,什么都要夺目炫目。

市场扭曲到了这里,也挺有全社会投射感。有多少人是因为自己喜欢,才去坚持自己的审美?车厂这样,生活亦如是。你其实喜欢复古圆灯,可全网都轰“贯穿灯”高级,你敢买个异形大灯?还真得有点勇气。大家都在排队抢爆款,没人愿做第一个吃螃蟹的,怕被嘲、怕被说审美落后、怕出门丢份。

就像厂商把设计和需求强行扭一块——你说贯穿灯有多大实用价值?能不能让你开车更安全、更省油?其实没啥直接关系。可车厂怕丢单子,这年头大家苦竞标、拼市场,自然不敢慢半拍。全行业都把“别人都干了,我也不能落下”当戒条,最后技术创新的火苗给熄灭了,更别提什么真正属于中国自己的设计语言。

再说回设计师。外人总说“你们这群人懒”,其实反了,设计师痛苦得很。想搞点花活,吧唧一拍大腿,只有中国市场敢为所欲为,“我们喜欢满天星就全上满天星”,你别想推个自己心仪的造型,到了量产一水改成市场部想要的、销售能推的。设计师也只是棋手,没法破局。你天天念叨要“设计创新”,可你要是那个决策的人,你敢冒这个险?总有咨询公司和市场调研给你警告:如此干风险太高,不如跟大流,起码死不了。

大家以为设计师无所不能,实则被市场拿捏得死死的。现在现代的老大出来高喊一嗓子,说白了有点“谁先不卷谁先赢”的味道。道理都懂,但会不会真有哪家大厂敢第一个大刀阔斧,不怕市场反噬,把所有的灯做回个性?很悬。底下的中小厂更不敢冒头。

可你如果不试,创新还搁哪儿?等哪天市场真的厌倦了贯穿灯,大家又会一窝蜂掉头,强行玩别的风格,一样又是千车一面。到最后,还是没谁敢为消费者定制一台真正独特的、自我表达的车子。最有意思的是,这场高度同质化的游戏其实人人都不满意,可谁也走不出来。你说讽不讽?

汽车贯穿灯带盛行,设计师无奈吐槽,市场跟风难创新-有驾
汽车贯穿灯带盛行,设计师无奈吐槽,市场跟风难创新-有驾
汽车贯穿灯带盛行,设计师无奈吐槽,市场跟风难创新-有驾

回头想半天,这贯穿灯的火,根本不是审美的胜利,也不是成本的胜利,反倒是一桩“没有人负责任的妥协”。设计师妥协了,厂商妥协了,消费者也妥协了。新时代的车子看起来都像一台打印机吐出来的模板,残酷点说,这不是现代化美学,是一场集体无意识的偷懒和害怕。

也许真得等到有天谁家敢全用回异形灯、大水晶灯、甚至啥都不用,市场能买账,那才见真章。可是现在嘛,大家都困在自己画的“灯带牢笼”里,谁都怕拿钥匙开门。套用老话一句:创新是需要代价的,跟风只需要勇气不够。

你问我怎么看?我只能说,对现代设计师这种敢出来吐槽的,我倒挺佩服起他的,其实说到底没毛病:产品设计最怕失去灵魂,只剩下复制和追赶,最后谁都累,谁都不快乐。等到哪天用户能真拿回选择权,设计师也别再被“年度潮流”这根绳子拴着,那才是真的行业进步了。

汽车贯穿灯带盛行,设计师无奈吐槽,市场跟风难创新-有驾

摆在今天,这签到的“贯穿灯带”,到底为谁而亮?你觉得你是追光的人,还是被光追着跑的人?哪天你真敢选你自己第一个喜欢的,不用管别人说啥,那才是咱们汽车美学的大日子。

汽车贯穿灯带盛行,设计师无奈吐槽,市场跟风难创新-有驾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