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销14辆!曾靠“保时泰”年卖33万的众泰汽车,如今为何跌下神坛?

#众泰汽车年销量14辆#

一、从 “销量神话” 到 “年度 14 辆”:众泰汽车的断崖式坠落

年销14辆!曾靠“保时泰”年卖33万的众泰汽车,如今为何跌下神坛?-有驾
在 2024 年的汽车市场年终盘点中,众泰汽车的数据显得格外刺眼。全年仅售出 14 辆新车,与上一年相比,销量暴跌 98.74%,生产量更是直接归零 。这样的成绩,和 2016 年那个年销 33 万辆,在国内 SUV 市场风风光光的众泰,简直是天壤之别。想当年,众泰凭借 T600、SR9 等车型,靠着独特的市场策略,硬生生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中闯出一片天地,一跃成为车市 “黑马”,可谁能料到,短短 8 年,就从巅峰跌落到谷底,成了如今鲜有人问津的边缘品牌。

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在销量如此惨淡的 2024 年,众泰汽车的高管薪酬总额竟然高达 954.91 万元,相比上一年增长了 61.45% 。一边是卖车数量少得可怜,一边却是高管拿着高额薪水,这种强烈的反差,让市场对众泰汽车管理层的质疑声不断。大家都在问,在公司业绩如此糟糕的情况下,凭什么给高管发这么高的薪酬?这背后到底是怎样的决策逻辑?

二、三大致命伤:从 “皮尺部神话” 到质量口碑崩塌

(一)“模仿成瘾” 透支品牌生命力

年销14辆!曾靠“保时泰”年卖33万的众泰汽车,如今为何跌下神坛?-有驾

众泰汽车的 “模仿之路” 在汽车行业里可谓是相当出名,也正是这条模仿路,让它尝到了短暂的甜头,也为后来的衰败埋下了种子。众泰汽车的 “借鉴式创新”,说白了就是对其他品牌车型进行模仿 。像众泰 T600,它的外观和大众途锐有几分相似,而 SR9 更是被大家戏称为 “保时泰”,和保时捷 Macan 极为相像。在汽车市场发展还没那么成熟的时候,这种 “豪车平替” 的策略确实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目光,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众泰靠着这些模仿来的高颜值车型,销量一路飙升。

年销14辆!曾靠“保时泰”年卖33万的众泰汽车,如今为何跌下神坛?-有驾

可一味地模仿外形,却不重视核心技术的研发,就像是建房子只注重外表好看,却不打牢地基。时间一长,众泰汽车的质量问题就逐渐暴露出来了。众泰 T500 被很多车主吐槽油耗高得离谱,开起来噪音也特别大,在城市里跑一圈,油表降得飞快,车里还吵得让人烦躁。T700 呢,虽然外观看着大气,但内饰的做工特别粗糙,缝隙大得能塞进手指,而且车子的保值率也很差,开个一两年想卖出去,价格低得让人心疼,不少车主都觉得自己亏大了,纷纷给出差评。至于 SR9,除了内饰做工不行,还有各种小毛病不断,让车主们苦不堪言。以前消费者可能因为它外观像豪车,愿意掏钱买,但现在大家买车越来越理性,质量不行,自然就不买账了,纷纷选择其他品牌。

(二)产品线断层与市场脱节

2018 年是汽车市场的一个转折点,SUV 市场开始朝着精细化、新能源化的方向发展 。可众泰汽车却没能跟上这波潮流,就像一个跟不上队伍的掉队者。在燃油车市场,哈弗、吉利等品牌不断推出新款车型,技术越来越先进,性价比也越来越高,把众泰的市场份额一点点挤压。而在新能源车领域,比亚迪凭借着先进的电池技术和丰富的车型,五菱靠着性价比超高的宏光 MINI EV,在市场上混得风生水起,众泰却因为技术滞后,在新能源赛道上远远落后,根本竞争不过人家。

年销14辆!曾靠“保时泰”年卖33万的众泰汽车,如今为何跌下神坛?-有驾
2023 年众泰推出江南 U2,想着用 3.99 万元的低价打开市场,可这款车一上市就陷入抄袭本田的争议,而且续航能力也不行,根本满足不了消费者的日常需求。在如今这个智能座舱、自动驾驶逐渐普及的时代,众泰还停留在低价模仿的阶段,车型没有智能配置,驾驶体验差,和市场需求严重脱节,消费者自然不会选择它,销量惨淡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三)财务黑洞与管理危机交织

众泰汽车的财务状况,简直就是一个大黑洞,深不见底 。2024 年的财报显示,众泰的净亏损扩大到了 10 亿元,近 6 年来累计亏损超过 150 亿元,这么大的亏损额,让投资者们都慌了神。更严重的是,众泰还出现了财务信披问题。因为 2021 - 2024 年半年度报告数据不准确,被浙江证监局出具警示函,这就像是给众泰汽车敲响了一记警钟,让大家对它的财务状况更加担忧。
众泰的股东铁牛集团破产,核心资产被司法冻结,这对众泰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资金链断裂后,工厂长期停产,2025 年第一季度仅仅完成了 14 辆阿尔及利亚的订单,在国内市场,众泰的销售渠道基本瘫痪,4S 店门可罗雀,很多地方甚至都看不到众泰汽车的踪影。在公司经营这么困难的情况下,高管薪酬却大幅增长,这也让员工和投资者们十分不满,内部矛盾不断激化,管理危机越来越严重,众泰汽车就像是一艘在暴风雨中飘摇的船,随时都有沉没的危险。

三、退市警报拉响:从 “保时泰” 到 “保时退”?

如今的众泰汽车,就像站在悬崖边缘,退市的警报已经拉响 。2025 年第一季度,众泰汽车的净资产只剩下 1.31 亿元,这个数字就像是一颗定时炸弹。如果全年都不能复工复产,按照现在的亏损速度,净资产大概率会变成负数,一旦净资产为负,就会触发退市风险,到时候众泰汽车可能就要告别 A 股市场了。

年销14辆!曾靠“保时泰”年卖33万的众泰汽车,如今为何跌下神坛?-有驾

众泰汽车的生产基地,也是一片萧条的景象。重庆、永康等生产基地,因为历史债务纠纷,已经停工很久了 。没有了生产线的轰鸣,工厂里冷冷清清,曾经热闹的车间如今布满灰尘。海外市场的拓展,本来是众泰的一线希望,和阿尔及利亚签订的 3 万辆订单,也因为资金短缺,推进得特别缓慢。没有钱投入生产,订单就无法按时交付,这不仅让众泰损失了潜在的收入,也让海外客户对众泰的信任大打折扣。

众泰汽车想要翻身,还有一个大难题,就是怎么摆脱 “山寨” 这个标签 。过去的模仿策略,虽然让众泰在短期内获得了一些市场份额,但也让它背上了 “山寨” 的骂名。消费者一提到众泰,就会想到模仿豪车的车型,对它的质量和创新能力充满怀疑。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今天,消费者越来越看重品牌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众泰汽车如果不能重塑品牌形象,就算未来复产了,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赛道上,也很难获得消费者的信任,打开市场局面。

四、留给中国车企的警示:“捷径” 从来都有代价

众泰的坠落,不是孤立事件,而是给整个中国汽车行业敲响了一记沉重的警钟。在市场发展初期,靠模仿和低价或许能快速打开局面,但这只是短期的 “兴奋剂”,无法支撑企业的长远发展。汽车产业已经进入电动化、智能化的深水区,只有持续投入研发,提升产品质量,打造过硬品牌,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如今,新能源汽车赛道上,技术创新日新月异,三电系统、智能驾驶、车联网等核心技术不断突破,消费者对汽车的要求,也从单纯的出行工具,转变为集智能、舒适、安全于一体的移动空间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企业如果还想着走捷径,绕过 “研发投入 - 口碑积累 - 体系搭建” 这些关键环节,最终只会被市场无情淘汰。众泰汽车的 14 辆年销量,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悲剧,更是中国汽车产业告别 “野蛮生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鲜活注脚。它提醒着每一家车企,唯有坚守初心,专注技术与品质,才能在未来的汽车市场中,赢得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

结语

从年销 33 万到 14 辆,众泰汽车的坠落速度令人唏嘘。它曾靠 “皮尺部” 创造神话,却因忽视技术与质量,在时代浪潮中迷失方向。如今深陷退市边缘,众泰的教训警示后来者:汽车工业没有捷径,唯有脚踏实地修炼 “内功”,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这场 “保时泰” 的梦醒时分,或许正是中国车企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