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充电桩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其布局合理性和服务便利性备受关注。近期,宣城市针对充电桩建设与运营中的痛点问题,启动新一轮优化升级工程,通过科学规划、智能调度和服务提升,全力破解“充电难、充电慢”等民生难题,为新能源汽车用户出行提供更坚实保障。
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宣城正重点推进“重点区域全覆盖、次重点区域加密补、偏远区域按需建”的充电桩布局策略。城市核心商圈、交通枢纽、大型社区等用电需求集中区域,将新增或升级一批超快充充电桩,支持10分钟内完成300公里续航补能;在高速服务区、国省道沿线等出行场景,将对现有充电桩进行智能化改造,通过“错峰充电预警”“充电桩状态实时查询”等功能,减少用户等待时间。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市计划新增公共充电桩2000台以上,其中超快充站点占比不低于30%,确保新能源汽车用户在城区15分钟、县域30分钟内均可找到可用充电桩。
软件服务优化同样是此次升级的核心内容。宣城正依托“智慧充电”平台,整合全市充电桩资源数据,打造统一的“充电一张网”服务体系。用户通过手机APP或小程序,可实时查看附近充电桩位置、空闲状态、收费标准等信息,并支持在线预约、无感支付等便捷功能。针对老旧小区充电桩安装难问题,市住建部门联合供电公司推出“一站式服务”,简化申请流程,协调物业开放安装空间,推动具备条件的小区充电桩安装率提升至80%以上。此外,针对充电桩维护不及时的问题,建立“2小时响应、24小时修复”的运维机制,确保设备故障率降至5%以下,为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充电体验。
此次充电桩优化工程不仅聚焦“量的增长”,更注重“质的提升”。通过引入5G、物联网等技术,宣城将实现充电桩与电网的智能互动,在用电高峰期引导用户错峰充电,缓解局部电网压力;在阴雨天、节假日等特殊时段,自动调整充电桩功率分配,保障充电效率。同时,结合宣城特色文旅资源,在敬亭山、龙川景区等旅游线路沿线,布局兼具充电功能的“汽车驿站”,配套休息、购物等便民服务,推动“充电+旅游”融合发展,为打造“皖东南新能源出行首选城市”奠定基础。随着各项措施的落地,宣城新能源汽车用户的充电体验将得到显著改善,也为全市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新动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