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对标特斯拉Model Y:508kW双电机+820公里续航,24万起售能否撼动电动SUV格局?
上周末陪朋友去看车,销售顾问说了句话:“今年二十多万买电动SUV,不等等小米YU7,多少有点亏。”当时我还觉得这话有点夸张,回来翻了翻参数表——508千瓦的双电机功率,换算过来691匹马力,零百加速大概率进3秒。这数字放在二三十万这个价位段,确实有点离谱。
开过性能车的朋友应该明白,推背感来得够不够直接,很大程度就看这个账面数据。当然,账面是一回事,实际调校又是另一回事。但至少硬件基础摆在这儿了,后面怎么发挥就看工程师的本事。
续航这块儿,电车用户多少都有点焦虑。YU7准备了两种电池包,大的那块101.7度,官方说能跑820公里。实际能跑多少?得看你怎么开,什么路况,开不开空调。不过800V平台这事儿挺实在,12分钟补进400公里的电,要是真能做到,服务区喝杯咖啡的功夫就能回血,比现在方便太多。
智能化这块,激光雷达、空气悬架都给配上了。这套硬件拿出来,至少说明人家是奔着高阶智驾去的。具体能做到什么程度,城市NOA好不好用,还得等实车体验。现在这个节点,二三十万的车要是智驾拿不出点名堂,确实不太好往外推。
小米那套生态算是个加分项。车机联动家里的智能设备,别家也不是做不了,但小米有现成的底子。回家路上提前开空调、烧热水,对于已经用惯小米全家桶的人来说,可能就是顺手的事儿。这种体验上的细节,看似不起眼,用起来可能就是那个让你“回不去”的点。
空间方面,3米轴距放在那儿,后排腿部空间应该不会太局促。家用场景下,一家老小坐得舒不舒服,很大程度就看这几公分的差距。内饰豪华感现在还没见到完整曝光,但参考小米做手机的那套审美标准,大概率不会太寒酸。
拿它对比Model Y,其实挺有意思。特斯拉那套简洁路线,有人爱有人嫌;小米这边家族化设计更激进些,“米字灯”一眼就能认出来。性能参数上,YU7的双电机版功率比Model Y单电机版本高出不少,续航也长一截。但特斯拉的超充网络铺得广,这是实打实的便利性。孰优孰劣,还真得看你更在意什么。
价格如果真能控制在24万起,那性价比这块儿算是拿捏住了。这个价位段,过去要么是合资燃油SUV的地盘,要么就得看那几个头部电车品牌的脸色。小米进来搅局,带着自己的流量和话题度,大概率会让这个区间的竞争更热闹。
不过话说回来,新车再好,终归得落地了才算数。账面参数再漂亮,实际驾驶质感、品控、售后这些,都得时间来验证。第一批车主相当于帮大家试水,后面观望观望也不迟。市场上多个能打的选手,对咱们消费者来说,总归不是坏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