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世界各地的表现,差别可不小。欧洲卖了 200 万辆,增长 26%,稳扎稳打;北美就有点费劲了,只增长 3%,几乎原地踏步。更有意思的是邻国,墨西哥涨了 20%,加拿大却跌了 23%,真是一家欢喜一家愁。
品牌竞争这块,变化大得让人咋舌。全球销量前 20 的品牌里,中国占了 11 席,快过半了。德国有 4 个,美国和韩国各 2 个,瑞典 1 个。反观以前的巨头,丰田上半年全球卖了 424 万辆,还是总销量冠军,可新能源汽车却一辆没进前 20,日系车集体在新能源领域 “隐身” 了,这反差是不是有点大?
中国品牌的表现,那是相当提气。比亚迪上半年卖了 165.37 万辆,增长 18.7%。旗下的海鸥、秦 PLUS 等 5 款车,都冲进了国内销量前十。海外市场也火,Dolphin Mini(就是国内的海鸥)成了爆款,巴西工厂投产后,成了拉美最大的新能源车工厂,年产能 15 万辆,光海外就卖了 47.2 万辆,增长 132%,这速度够快吧?
吉利银河也不含糊,卖了 44.7 万辆,同比增长 123.9%。其中星愿 A0 级电车,用了 221 天就卖破 20 万辆,刷新了同级车的纪录,你说厉害不厉害?
新势力里,小米算是现象级的存在。上半年卖了 15.8 万辆,排全球第 12。新车 YU7 上市 1 小时,订单就飙到 28.9 万辆,这热度没谁了。产能也在跟上,一期工厂年产能 30 万辆,三期直接到 60 万辆,看来是打算大干一场。
鸿蒙智行的生态也玩得很转。问界 M9 在 50 万级市场里是销冠,全系 39 个月就交付了 80 万辆。理想、小鹏、零跑也都冲进了全球前十,销量在 18.7 万到 20.8 万辆之间,各自的爆款车型 L6、MONA MO3、C10,都是拉动销量的主力。
这边中国品牌高歌猛进,那边传统巨头却有点蔫。特斯拉上半年销量 69.98 万辆,下滑 11.4%,中国、美国、欧洲市场都在退。财务数据更不好看,汽车收入 306 亿美元,降了 18%,净利润 15.8 亿,跌了 39.3%。加上马斯克时不时的争议言论,不少人对这个品牌的信任度都打了折扣。
日系车就更明显了,本田、日产、铃木,连全球前 20 都没进去。以前燃油车时代多风光,现在在新能源领域,几乎没了存在感,这转型的坎儿,看来不好过。
要说现在的竞争,早就不是简单拼产能了,技术成了关键。小米产能快速提升,背后是中国制造的柔性能力在支撑。比亚迪的 e 平台 3.0,鸿蒙智行的生态链,这些技术平台成了决定胜负的关键,你有好技术,才能在市场上站得住脚。
不同地区的市场,玩法也不一样。欧洲市场靠政策推动,拉美就讲究产能本地化,比亚迪巴西工厂就是个好例子,在当地生产,更能适应当地需求。
消费者买车的想法也变了。以前总担心续航不够,现在更看重生态体验。鸿蒙智行能卖 80 万辆,就说明大家愿意为智能座舱这类好体验多花钱。
展望下半年,有几个点值得关注。小米三期工厂投产后,产能上来了,说不定能冲进全球前五。北美市场增长慢,中国品牌可能会更多往东南亚建厂。还有固态电池,一旦量产,整个市场格局可能又要变,这对现在有点落后的日系车来说,是挑战也是机会。
2025 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热闹得很。中国品牌势头正猛,传统巨头面临考验,接下来的日子,还有更多好戏等着看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