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手机没电时到处找充电宝的狼狈样吗?现在有人想把汽车变成"超大号充电宝",随换随走,听起来很酷对吧?可为啥这么多汽车厂家宁愿让你排队充电,也不肯学蔚来搞换电呢?这里头的门道可比手机充电复杂多了。
蔚来汽车这几年砸了上百亿建换电站,就像在全国铺了无数个"汽车电池自动贩卖机"。车主开进去5分钟就能换个满电电池,比充电快了三四倍。但奇怪的是,其他车企宁愿让你在充电桩前玩半小时手机,也不愿意跟着建换电站。难道是这些老板们都不懂用户体验吗?
其实问题出在"电池身份证"上。每家汽车厂的电池就像不同品牌的手机充电器,华为充电器插不进苹果手机。蔚来的换电站只认自家电池,别的车来了根本用不了。这就好比麦当劳的饮料机只出可口可乐,你带着百事可乐的空杯去接饮料,机器根本不搭理你。
更关键的是钱的问题。建一个换电站要花300万,顶上30个充电桩的价钱。蔚来现在每卖一辆车要亏十多万,就像个月光族在请全班同学吃米其林,钱包早就吃不消了。其他车企一看这账单,立刻把头摇成拨浪鼓:"这么烧钱的法子,等蔚来试出结果再说吧。"
不过换电模式在出租车行业早就跑通了。杭州街头很多吉利电动出租车都在换电站"秒换"电池,司机们说这比充电省下不少赚钱时间。北京奥动新能源的换电站已经服务了上百万次,证明这个模式在专业车队里确实好用。但私家车市场就像散装的拼图,要把所有品牌的电池规格拼成统一画面,难度堪比让全班同学共用一本作业本。
政策层面其实在给换电开绿灯。去年工信部新规专门提到要发展换电车型,就像老师鼓励小组合作学习。可车企们都在打小算盘:比亚迪抱着刀片电池不撒手,宁德时代忙着推销麒麟电池,特斯拉的超充桩已经能赚钱了,谁愿意重新摊开图纸搞合作?
蔚来现在最该做的,可能是把"独食"变成"百家饭"。比如拉着中石化把换电站开进加油站,或者专门给快递公司的电动货车做换电服务。要是真能说服两三家车企共用换电站,哪怕每度电多收三毛钱服务费,也比现在孤军奋战强。毕竟连小学生都懂,分享零食才能交到更多朋友。
话说回来,如果哪天你的电动车能像换矿泉水桶一样轻松换电池,但要多花点钱,你愿意买单吗?或者你觉得充电等半小时也无所谓?这个问题可能决定了未来满大街跑的是换电站还是充电桩。你觉得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