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9月23号这天,华为那个经常被网友戏称为“余大嘴”的余承东,是真的把嘴皮子玩成了魔法棒,明明是车子发布会,却活生生变成了半场科技圈的春晚,一开价,全网沸腾,华为商城都踩不动油门直接当场宕机,这场面,是不是有点小刺激?
有些人估计心里嘀咕,咋就这么厉害,这一车子,比发布新手机还要响动,更离谱的是,买车的劲头甚至影响到服务器,难不成是别家没见过的“余式流量”配合着“秒下单体质”?但奈何,群众的好奇心总要有个出口,这回我们就来捋一捋,这场车坛的“余大嘴风暴”,究竟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玄机?是产品力碎碎念,也是品牌溢价的暴击局,看得懂的不多,被圈粉的却一大片。
先说鸿蒙智行这个名号,乍一听有点科幻感,可细细品,背后是华为的一场“走出舒适区”的硬核尝试。过去你说汽车圈主流谁主打智能化,大伙第一反应不是华为,毕竟手机、通信、网络基因太深入骨髓。但硬是用技术和品牌,一把把门槛抬上去,这波操作,咱只能说一句:确实裂开。
你会发现发布会上头条的尚界H5,压根不是啥高不可攀的价格。六款新车,最便宜的给到15.98万,将智能化配置直接下放到二十万以下的细分市场,讲真,这勇气不是闹着玩的。媒体嘴里天天喊的“破圈”,还真就成了现实。预售短短不到一个月,订单数就给你堆到16万台以上,这数据放到隔壁某手机圈,不得又是一场“为发烧而生”的营销盛宴?
不过,冷静下来细想,用户这么疯抢,哪儿来的底气?有行业专家把话挑明了,尚界H5一是产品力满满,二是性价比直接打满,三是智能系统让消费者觉得这车是未来的样子。在国产车卷到天花板的市场,能用不到20万的价格享受华为全套智能驾驶系统,这性价比,不刺激谁刺激?难怪东方证券要在研报里给出大力点赞,说这车后续订单肯定有戏。
再扒一扒所谓的智能化配置,其实说白了就是让车变成“带轮子的科技魔盒”。尚界H5搭载的192线激光雷达和4D毫米波雷达,再配一个HUAWEI ADS 4辅助驾驶系统,这一套技术,讲以前都是高端车型才舍得用,但这次直接拎出来给普通人用,华为这铁血扶贫的劲头让人忍不住调侃一句“科技普惠不是口号,是开上路的实在”。
你要问,这车长什么样?数据不复杂,H5是一台中型SUV,车身有点扎实,尺寸跑出来是4780×1910×1664毫米,轴距也有2840毫米,空间不用担心,日常一家五口都能悠哉地坐。至于动力形式,你爱开长途,增程版一口气能跑1360公里,百公里油耗低至4.44升;要是环保主义者,纯电版也能续航655公里,百公里耗电13.4度,这账你细算一下,比不少合资车还省。
当然了,市面最卷还是性价比。咱说实话,15万上下的预算买新能源SUV,能做到这颜值、这配置、这续航和这智能系统,实属罕见。更刺激的是,发布之后如果你刚好选对热销配置,官方直接安排起速度上车,1至4周提车不是梦,这种交付节奏也是业内少有。
说到主流市场,15万到20万元这个区间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根据乘联分会的数据,去年20%的乘用车销量都集中在这片阵地,体量摆在那里。华为加持、上汽出手,尚界H5冲击这一“金三角”,话说回来,谁敢说它没戏?东方证券又给补上一针,“尚界品牌有望盘下主流份额,盈利能力指日可待。”这些话,资本市场听得比吃瓜群众都激动。
再把镜头拉到高端点的走量利器——全新问界M7,这名字市场早就熟得不能再熟。以前顶着销量支柱的名号,一度月销三万,现在却练成了“四两拨千斤”的内功。老款没跟上竞品的脚步,销量掉头回落,问界团队终归开窍了,想方设法升级换代,外观、底盘、车身尺寸、轴距智能辅助驾驶全都一锅端。细节里有亮点,增程版本没落下,纯电版本再追加,配上100kWh电池,最高续航700公里,这一下子又把“续航焦虑”按在地上摩擦。
当然啦,市场从来不是谁牛谁就能躺赢。这个25万到35万的价格带,简直是“新造车企业的大乱斗”,理想、小米、特斯拉、智界、啥新车都像刷副本那样推陈出新,问界M7必须要硬着头皮冲击。价格提升了,27.98万的起步不算低——比上一代贵了整整3万元,这一波有点考验消费者的价值敏感度。
但平安证券怎么说?品牌溢价拉满,九系问界售价、销量都能压过竞品,这牌面不小。你要是纠结中枢售价变高,别急,毕竟问界瞄的不是钱包最薄的客群,而是那些认智能追科技、愿意跟着品牌升级的用户,算是“有智有识”的买家。
又得插一句,这批车的小订数据也吓人,截至发布前夕已搞定23万台小订,余承东还微博自夸一句“超乎想象”。券商分析员也喝足了鸡血,预判四季度新车会把销量再抬一杆,这信心说得都快比驻唱演员还high。
看回鸿蒙智行整体,8月刚过去,销量悄悄摸到4.6万台,前八个月加起来29.6万。随着尊界S800、问界M9、问界M8这帮“老铁”持续发光发热,品牌势能如滚雪球般提速,今儿尚界H5、明儿问界M7,又是两款冲量顶流。据说今年销量有分析师保守估算能摸到48.8万台,这数据不是吹牛,是有据可查。
说到这里,少年你是不是也开始思考:为啥当年大家都说“国产智能化汽车是个伪命题”,而这两年一变天,华为带队竟然杀了出来?看似轻松,其实背后全是死磕技术、品牌、营销和供应链的集大成才有这结果。别的不敢说,至少在产品、技术和交付上,华为合作伙伴们是真的下了血本,不然也不会一次次吓动车圈吃瓜群众的下颚。
当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这么简单。你要问华为这条路会不会一直平顺?不好说,市场变数多,政策影响大,竞品又卷得要命,哪怕今天尚界H5爆款,明天就可能有新玩家带着黑科技杀进来。倒是一点没变:用户的眼光越来越挑,谁给得起新鲜感、实用性和性价比,谁才能笑到最后。
不过这次华为商城当场崩溃之所以成了段子,不仅是买家多,更多还是一种民族“科技自信”。想想几年前大家嘲讽国产车的日子,再看看如今一堆新车发售数据,啥智能雷达、啥辅助驾驶,家用车上统统见了分分钟不一样的生活体验。这种变化,是科技企业和车企共同进化的象征,也是咱消费者被激发了主权意识的真实流露。
讲到最后,这场车坛“盛宴”,不仅秀出了华为的技术肌肉,也把国产智能化乘用车市场推到台前。你可以爱它,也可以拿它开玩笑,但你无法忽视市场发生的真实变化。而这种变化,说不定下一次就会演化出新的玩法,新的爆款,新的故事。
现在你来聊聊:你觉得智能化和品牌到底能给国产汽车带来什么新鲜突破?还是说价格才是硬道理,口水大战看出真价值?哪个细分市场你最关注,买车你最看重啥?欢迎大胆开麦!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