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驾比亚迪海鸥五菱缤果差距显著

最近有个数据挺扎眼的。2023年上半年,某国内新势力车企的财报一出,净亏损超过50亿。这是连续第四个季度亏损,亏得比去年同期还多,涨幅接近30%。而这时的销量呢?看起来其实不算差,十几万台车,甚至还比去年多卖了30%。于是网上炸开了锅:销量涨了,亏损也涨了,这生意还能不能做下去了?有些人甚至直接在评论区断言:“都这样烧钱,大多数新势力撑不过明年。”

但这个数据真有这么吓人吗?咱们得一步步拆开看。

试驾比亚迪海鸥五菱缤果差距显著-有驾

先说亏损本身。50亿这个数字,放在财报里确实刺眼。但是要知道,造车这行,从来不是个轻松赚钱的活儿。传统车企上市头几年,也有不少大厂亏得不轻。利润这东西,不是产线一开工就能有的,而是靠规模和效率一点点磨出来的。卖车本质上是重资产加长周期的业务,不是靠一笔热钱就能一蹴而就。所以,亏损本身没什么稀奇的。

试驾比亚迪海鸥五菱缤果差距显著-有驾

关键是亏在哪儿。很多人看到这个数字的第一反应是“烧钱”,但其实,烧的不是广告费,也不是老板奢侈浪费,而是研发。翻翻这家车企的财报,研发支出同比增长50%,占到营收的20%以上。为了给新车型、新技术铺路,每个季度都在加码。从刀片电池到智能驾驶芯片,一堆“黑科技”项目砸进去,钱是花了不少,但这些东西短期内见不到回报。你可以说,这是“战略性亏损”,为了未来的市场竞争力在打基础。

试驾比亚迪海鸥五菱缤果差距显著-有驾

再说毛利率。这其实才是衡量车企运营健康程度的关键指标之一。这家企业的毛利率是10%左右,听起来不高,但在新势力里其实已经不算差劲。尤其是看下同行,你会发现,很多更年轻的新势力公司,别说毛利率是正的了,卖一台车还得倒贴钱。有人可能会问,那传统车企呢?它们毛利率高不高?高是高,但问题是,传统车企的研发强度只有这家新势力的一半,甚至更低。而且它们的平均车价比新势力低很多,技术密集度也不同,不能简单类比。

试驾比亚迪海鸥五菱缤果差距显著-有驾

这里还得提一个细节,很多人容易忽略:账期。造车不是你今天卖出去车,明天钱就能到手的生意。经销商、供应商、融资方之间的账期差,可能导致账面上看着亏,但实际现金流还算稳定。这家公司上半年的现金储备超过300亿,短期内至少不用担心“烧光了怎么办”的问题。

那外资品牌呢?是不是它们赚得稳、亏得少?其实也没那么简单。很多外资车企在新能源转型时,也经历了相当长的亏损期。比如某德系豪华品牌,2020年的财报里,因为电动车项目投入巨大,净利润直接砍了一半。换句话说,不亏损才不正常,这是行业的特性决定的,而不是某个企业独有的问题。

试驾比亚迪海鸥五菱缤果差距显著-有驾

再回头看这家新势力的动作,到底是在乱花钱,还是抓住了机会?从布局来看,它非常清楚自己的弱点和强项。弱点是品牌底蕴不够厚,用户基盘不够广;强项是技术储备、市场反应速度和对年轻消费者的理解。所以,它一方面把研发当作核心投资项,拼命补短板;另一方面又推出了多款面向不同细分市场的车型,不断试探用户需求。这种“快速试错”的策略,可能会让短期亏损数字显得很难看,但它的好处是,一旦踩准风口,回报也会更快。

试驾比亚迪海鸥五菱缤果差距显著-有驾

举个例子,去年它推了一款入门级小车,定价不到10万,直接填补了低价纯电市场的空白。虽然单车利润率可能只有几千块,但销量迅速拉升,品牌认知度直接提升了好几个百分点。而高端车型的毛利率更高,随着品牌形象的提升,未来能支撑更高的定价区间。这种“以量换势”的打法,短期会亏,但长期未必吃亏。

试驾比亚迪海鸥五菱缤果差距显著-有驾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这50亿亏损,真有那么危险吗?其实并没有。它不是盲目烧钱的结果,而是有计划、有节奏的投入。更重要的是,亏损的背后,是在赌一个更大的市场机会。新能源车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现在的亏损,是为了未来的规模盈利铺路。

试驾比亚迪海鸥五菱缤果差距显著-有驾

当然,这不代表所有新势力都能活下来。最终决定生死的,是它们能不能熬过“烧钱期”,抓住市场节点,实现从亏损到盈利的转折。消费者不需要操心这些细节,但我们可以更客观一点看待表面的财务数字。亏损不是问题,没方向才是问题。

所以,下次再看到财报上的亏损大幅增长,可以多问一句:这些钱到底花在哪儿了?计划是什么?如果它的路走得稳、方向对,这些数字看着吓人,其实并不可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