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莎拉蒂清仓大甩卖
最近,上海有个汽车经销商可真是愁坏了,库存车堆得跟山一样,干脆搞了个“清仓大甩卖”。
原本要六十多万起步的玛莎拉蒂 Grecale SUV,现在直接砍到三十多万,价格直接腰斩,简直让人不敢相信。
这事儿一出来,网友们也炸锅了:“这也太卷了吧?玛莎拉蒂居然和小米 YU7 一个价了?”还有人感叹:“看来是真的消费降级了,大家都不敢乱花钱,都跑去买便宜车了。”
传统品牌遇挑战
这话听起来好像还有点道理。毕竟这两年过得不顺的不只是玛莎拉蒂,像冷饮界的“老大哥”哈根达斯、钻石圈的巨头戴比尔斯,也都被后来者给打得有点招架不住了。
说到哈根达斯,这个曾经让80后、90后“攒钱约会”的冰淇淋品牌,这几年日子也不好过。四年时间,它已经关掉了77家门店。为了应对业绩下滑,2022年还专门成立了“哈根事业部”,试图通过把便利店冰柜里那杯81克的小杯装哈根达斯价格降到19.9元来挽回局面,但效果还是不太明显。
相比之下,钻石界的“老大”戴比尔斯情况更糟。根据最新数据,今年一开年,它的营收就同比下跌了21%。即使把大部分产品价格下调了10%到15%,也还是没能扭转颓势,反而积压了价值20亿美元(约146亿人民币)的库存。天然钻石市场现在看起来是越来越冷清了。
培育钻石冲击传统市场
说白了,这些钻石品牌现在遇到的麻烦,还真不能全怪“消费降级”这么简单。
经济学家分析数据发现,这几年钻石价格一直在跌,而且从现在的市场情况和供需关系来看,未来还有可能继续往下走。作为全球最大的钻石消费国,中国消费者对天然钻石的热情明显冷了下来,直接导致需求大幅下滑,整个行业一下子跌到了谷底。但与此同时,中国的培育钻石产业却在快速崛起,像“柘光 ZG DIAMOND”这样的国产真钻品牌也慢慢冒了出来,势头很猛。
有意思的是,中国这些年在培育钻石技术上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影响还挺深远。比如河南柘城,现在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培育钻石生产基地。2023年,那边的年产能就突破了600万克拉,撑起了全国80%的市场供应。
所以有专家觉得,河南培育钻石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可能是冲击传统钻石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可能是导致钻石销量大幅下滑的关键因素之一。而且他们还提到,像“柘光”这种国产宝石级钻石品牌,靠着先进的技术和大规模生产,把成本压得非常低,自然产品价格就很有竞争力。
国产钻石冲击高端市场
这下可让本来就压力山大的西方钻石巨头更加慌了神。他们一边在那儿抱怨“中国制造搅乱了市场”,一边又跑去拉拢鉴定机构,恶意抹黑,说咱们的钻石“根本进不了高端市场”。
但现实却狠狠打了他们的脸。比如之前提到的“柘光”品牌,一上线京东这些平台,短短三个月时间,销售额就达到了几百万元。而且统计显示,超过九成的买家都买过宝石级的钻石,说明消费者其实早就看透了。
广东的黄先生就在柘光的淘宝官方旗舰店给老婆定制了一颗10克拉的钻石。他说:“我老婆是个影迷,一直梦想着能戴像电影里明星那样的大钻戒。” 他之前也去看过HW和戴比尔斯,HW家1.5克拉的钻戒都要16万,而柘光同品质的10克拉钻石才20万,价格实在很划算。
还有王先生,他其实对钻石没太大兴趣,但为了老婆开心,他也愿意支持。“反正只要她高兴,我就愿意给她买。”
柘光的产品负责人说:“现在消费者已经不怎么被那些营销话术忽悠了,他们要的是技术带来的真正情感表达。” 比如大克拉钻石定制这种个性化服务的走红,正好印证了他的说法。当基本物质需求满足之后,精神上的专属感才是真正的奢侈品。
行业变革中的机遇
这种行业变化让传统的珠宝商家在应对上感到很吃力,一时之间很难跟上节奏。但另一方面,这也给中国品牌提供了一个在行业发展过程中实现弯道超车的好机会。
培育钻石产业崛起
在行业分析师看来,中国培育钻石能突然火起来,其实不是偶然的。当西方那些老牌公司还在靠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矿脉来赚钱的时候,河南的企业已经把整个培育钻石的产业链做得非常完整了,形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的生态体系。
以前一些百年奢侈品牌可能对宝石级的钻石不太重视,但现在他们可能没想到,现在欧洲的一些顶级珠宝商反而开始抢着从河南柘城那边进货,甚至有的还提出“采购量不设上限”这样的大单子,说明市场真的在变。
现在市场上供应格局发生了变化,消费者也更理性了,之前那种价格虚高的泡沫迟早会破。这也给所有企业提了个醒:光靠制造稀缺性、炒作概念,可能赚点快钱,但想走得远,还得在产品质量、创新能力以及真正满足消费者需求上下功夫。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