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N系列这阵子动作挺多,尤其是油电混动和纯电性能版的推出,让人觉得高性能车不一定是大排量+大马力的老思路在走。前几天跟个修车师傅聊起这事儿,人家说:现在消费者更讲究的是‘既快又环保’,不只是油门踩到底那个快。
我上周在韩国出差,偶然看到路边一辆被厚重贴纸包着的Elantra N伪装车,车头那气势确实跟以前2.0涡轮那个味道不太一样。后来听说它换上了2.5升涡轮发动机,我心里嘀咕:难道要变大排量?但据说这是为了应对欧盟更严格的7期排放标准,理论上动力不会比旧款276马力低,甚至有可能更高(这个我估算了一下,毕竟排放和动力往往是个矛盾体,样本有限)。
说到i20 N,听起来更有意思。1.6升涡轮加电机,油电混动方案,很明显是给排放规矩做加法。电机辅助不仅提升动力,据传还能把最大马力从201提升到270,这数字听着有点猛(体感估算)。但同时取消了6速手动换成8速和7速双离合,这让我忍不住皱眉:性能车少了手动,这感受对骨灰级车友来说,心里难免会觉得少了点什么。销售那边的哥们直接说:不愿意电子换挡的买家,这车可能得先绕道走。
说实话,单从研发和供应链看这变动,挺像我们做菜配方换汤不换药的情况。以前大排量涡轮像是炖个老汤,味道重但成本高,排放又管得死紧;现在加电混动,就是想往这个锅里放点新鲜配料,保持口感还能降低油烟。这料和锅毕竟不同,煮出来味道会不会一样好,还得打个问号。毕竟,这些双离合变速箱和电机系统带来的成本上涨,我估计新款i20 N的价格会比旧款高出10%左右(心算的,没细算只算个概念)。是不是买得起的人也少了?这里先按下不表。
前面我可能说得激进了,这性能车油电化看起来很潮,但其实得区分品牌和市场定位。比如现代N作为相对年轻的品牌,油电混动更像是试探市场的姿态,试着把手伸向更多消费者。但想想那些坚持传统动力的车迷,那块市场是死活舍不得轻易放的。你们说,是不是很多车迷其实也是有点矛盾?想要低排放,但又怀念纯粹的动力爆发感。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里面有一条不起眼细节:i20 N新引擎的电机容量预计只有50千瓦左右,不算大,这说明混动辅助更多是为了提速时的推背和排放,而不是彻底变成电动车。倒是挺聪明的,既保留传统发动机的热情,也钻法规的空子。
既然提到手动档,那我问你们一个问题:如果为了符合法规和性能提升,放弃了手动,你还能接受吗?还是说,这代表着性能车那点不折不扣的精神,正在悄悄退位?
说到供应链,混动系统的加入可不是小事。配套电机、控制单元、双离合箱,这一套下来,制造就像织毛衣,线头多了,解开就费劲。特别是疫情后芯片紧缺,零件交期变长,成本自然会往上挤。不是我挑剔,这种复杂度提升,对中低端性能车来说,简直就是心态和钱包双双考验。销售那边小声说:这操作算是现代N想抢高端市场的最后几张王牌了。
说到这里,我有个莫名其妙的想法,不知道大家怎么看:会不会等这些技术更成熟,再往下压价的还能把老一辈的传统性能车做成限量经典?(体感猜测,纯属我的想象)
这个变化很正常。厂商适应新规,用户口味变化,供应链拉扯,都会促成产品的这种变脸。但关键是,变脸后它到底还能不能打动那些真爱性能的玩家?这就得看那种发动机的味道还能不能被电动扭矩造出的推背感掩盖,还是说根本没法比。
买新款i20 N和Elantra N相比,纯实操差别是后者动力更线性,换挡更顺滑,适合高速公路和长途驾驶;而i20 N虽然动力数字看着劲爆,但由于双离合和混动系统的介入,可能反应会稍微有点电控感,不够直接,很大概率更适合城区和短途操控的酷体验。你会更喜欢哪种?这我真没法替你决定。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还有那些根植于燃油时代的机械感情,比如引擎声浪、换挡的触感。混动和纯电高性能车能否复制这部分的情绪和仪式感?技术上能声控模拟,但心底那点透明油味,恐怕是难以还原的。这里不免有点自嘲,我这种老行业人,脑子里始终放不下那嗡嗡的涡轮声。
聊个微妙细节:据同行透露,新i20 N的座椅有改进,包裹性更强了,算是为了补偿动力上手感的变化。感觉现代挺用心的,不光是动力单元,连细节都想做够。但话又说回来,座椅就能弥补动力和操作趣味的差距吗?我猜这个答案没那么简单。
你们有没有想过,未来的性能车,会不会变成一种多元体验的东西?纯油、混动、电动,甚至某种未知的新动力形式混搭,大家买它们的理由会不会越来越五花八门?这既是机遇,也可能让整个行业的那个硬核乐趣标签变得模糊。
不管怎么说,现代N这次的油电混动和纯电性能版跑出来的姿势,确实给人打开了一扇窗。只是不知道,关上这扇门的是哪个时代的车迷?站在街角看着它们发动,发动机声消失的瞬间,我有点怀念那老旧机械的嘶吼。你呢?
全部评论 (0)